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應觀待自己的內心而踏實修法

  應觀待自己的內心而踏實修法

  我們平時都在講解,修學佛法的目的就是要調伏內心的煩惱。但是現前我們畢竟還是初行者,由于見解還不夠的原因,因此當下就能完全對治煩惱,證到如同經書中講解般的功德是不現實的。但是只要我們如理如法地去修行,相信不知不覺當中,我們的煩惱就會逐漸減少,性格也會有所改善。

  有很多信衆對我說,從初次進入佛門直至今天,雖然他沒有修很多的法,但是他的性格不知不覺當中有所改善。這就充分地告誡我們,他的功德正在逐漸在增上,因爲性格的改善正是調伏內心的一種表現。由于往昔我們貪嗔癡煩惱沈重的原因,因此性格不是很好,但是我們修行就是在對治內心的緣故,因此當貪嗔癡煩惱逐漸減少的時候,我們的性格就會越來越調柔。

  所以,我也時時告誡弟子,我們先不要說自己往昔做過多少件善事,無論是身做禮拜還是口中念誦不同的咒語,或者禅修打坐,如果所行的一切善法對調伏自己的內心沒有起到一絲毫之作用,那麼我們往昔所做的一切都只能稱之爲無功德。因爲真正的功德離開自己的身口意叁門是無法安立的。

  例如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本就具有圓滿的功德,但是與我們自己的身口意有什麼關系嗎?釋迦牟尼佛已經成就,我們不還是在漂泊六道嗎?與我們身口意叁門無關的很多叁惡趣衆生正在遭受極大的痛苦,而我們卻還在享受人間的一切福報,它們的痛苦對我們也沒有對我們造成什麼損失,是嗎?因此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做過多少善法,而是要時時要觀待自己的內心,觀待自己內心的改變有多少。

  對于初次開始進入佛門者而言,由于無始以來習氣煩惱沈重的緣故,虛榮心總是比較強,因此有時候只喜歡站在一種自我滿足的感覺當中宣說曆代傳承祖師有多大的功德,自己也已經做了多少件善事,因此自己應該也具有很大的功德。請問你的功德體現在身口意的哪一處呢?曆代傳承祖師與已經成就了,但是我們還在輪回當中漂泊,那麼我們口中宣說這些虛無缥缈的功德對我們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修法要實在一些,要時時觀待自己的內心而做調伏,只有如理如法地去行持,才會有解脫的一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