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調心與生活的關系

  調心與生活的關系  

  我們說過,修學佛法就是要調伏內心的煩惱。有些人可能在此處有這樣一個疑問,調伏內心的煩惱與自己的生活和事業有什麼關系呢?

  我們通過調伏內心其實就是在積累福報,在集資淨障。也就是說,我們行持一切調伏自己內心的善行就是在積累資糧,也在清淨自己的業障。隨著業障不斷得以清淨,福報就會越來越增上,資糧也越來越充足。這樣一來,相信你在從事自己事業的時候也會蒸蒸日上,並且越來越成功。

  世間人的福報各有不同,由于還沒有完全認識到心之本體的緣故,即便世間福報再大,它也終究還是有限製性的。如果用數字來代替的話,它依然還是在數字可以表示的範圍當中,並不是無量的。既然福報是有限的,那麼它自然也是無常的,難免就會有一些變化,也許今天的福報和運氣很好,但是明天就不那麼令人滿意了。

  從另一個方面而言,當我們從事世間事業的時候,有時也會有很多疑問,不知道該如何去抉擇。我想,若是懂得按照佛教的教理去觀察,相信你就會做出正確的選擇。也就是說,我們在修學的路途之上,不順著貪嗔癡煩惱而飄動,心中時時能提起正念,那麼我們就會做出正確的決定,我們所從事的事業也決定會成功。

  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有時候很多的失敗都是來自于貪嗔癡煩惱太重的緣故,正如我等曆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曰:“若未脫離無益之思緒,縱能自在叁界,仍不可心生滿足。”當內心不懂得滿足,只是順著貪嗔癡煩惱而飄動,即便能自在叁界,也依然無法心生滿足之感。

  我們在從事世間事業的過程當中,也同樣一個道理,若內心只懂得隨順貪嗔癡煩惱飄動,即便家纏萬貫實際當中仍舊是世界上最窮的乞丐。因爲我們所謂的乞丐與富翁的差別並不僅僅在于觀待外在物質的多寡,而是在于內心是否滿足。只有內心當中懂得滿足,才是真正的富裕。

  我們之所以追求那麼多的物質,目的不就是爲了滿足內心想吃就吃,想穿就穿甚至想玩就玩的心態嗎?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快樂,但是這種隨順貪嗔癡而樹立的快樂並不是真正的快樂,因爲我們的內心永遠無法從貪嗔癡當中得到真正的快樂。

  因此我等曆代傳承祖師告誡我們,在條件稍微具備的前提之下,就應該要多思維解脫,多精進修法,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所以我也時時告誡大家,調伏內心才是真正的修行,這樣修行的目的就是爲了能在今生來世得到真正的快樂。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