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對治貪心的不淨觀及異體觀的修法(益西彭措堪布)▪P3

  ..續本文上一頁

  觀修無常的功德極大,世尊曾說:“若多修無常,已供養諸佛,若多修無常,得諸佛安慰,若多修無常,得諸佛授記,若多修無常,得諸佛加持。猶如衆迹中,大象迹最勝,如是佛教內,所有修行中,唯一修無常,此乃最殊勝。”若修習死亡無常,最初可以遣除貪著世間瑣事之心,于佛法生起信心,成爲進入佛教之門,中間成爲精進修行善法之鞭策,最後成爲證悟法性的助伴。觀音菩薩化身之華智仁波切雲:“觀修無常是開啓一切修行之門的前行。”所以當歡喜思惟以下開示的無常修法。

  戊二(真實觀修)分五:總說所作性無常、有情無常、叁有諸法無常、總結異體與無常的修法、安住修習上述法義。

  己一、總說所作性無常:

  頌曰:如是不淨之諸物,毫無精華之蘊聚,

  雖生不住刹那滅,對此應當正思惟。

  有情五蘊身心的一切本來是不淨所成,毫無精華,雖然已生起,但刹那不住的趨向壞滅,對此應以教理正念思惟。

  衆生皆由無明之父煩惱之因和合而起,是業障的體性,所以裏裏外外全是不淨,無有精華。此不淨聚落不但是不淨的本性,而且也是無常性的、苦性的、無我性的,對此當一一思惟觀修。《賢愚經》雲:“一切行無常,生者皆有苦,五蘊空無相,無有我我所。”此蘊聚因緣和合生起的那一刻,就在刹那不住地奔向壞滅。如陡山瀑布遠看似乎不動,近觀時飛流直下,一瀉千裏。人生百年中,凡夫人只知有嬰兒、童年、少年、青年、壯年、老年的粗大變化狀態,而不知其中每一階段都是因刹那的變化而生成。如秒針刹那跳動不停,達到一定量時才看到分針動,分針達到一定時段時,才見到粗大的時針也動。同樣,人生雖百年,但刹那不停趨向老衰死亡。古人雲:“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如雪。”

  愚癡的波旬魔王遮蔽衆生的慧眼,擾惱有情的身心,令我們産生常樂我淨的非理惡分別,逢緣遇境時就産生貪嗔等煩惱,而溺于輪回惡浪之中不可終日,唯有諸佛菩薩智悲的皓日放射光芒——苦、空、無常、無我之如理作意方可救度。

  請諸君高著眼,且觀此凡夫有情貪執難舍的女身,叁十六種不淨所成,如大糞桶,似膿血庫,其中哪處是我所貪戀的呢?最初相識相交時,她虛榮心作祟,僞裝狡飾,詐現人格很好,信心很大,智慧很高,好象很可靠。但是要知道她有很重的業障,很多煩惱,有貪嗔癡,傲慢、嫉妒、多疑、無慚、無愧等等諸多惡心。整日吵吵嚷嚷謾罵不休,揭露隱私,難保秘密,诤論生事……一旦甩掉僞裝,其真實面目實在比魔鬼還猙獰可怕。《優填王經》雲:“女人最爲惡,難與爲因緣,恩愛一縛著,牽人入獄門。”

  如前我所貪執的衆生,是業障與煩惱的幻化,是所作性,是有漏法,特別容易變化,反複無常。真正具證的修行人有強烈的出離心、慈悲心、菩提心,永世都不會變遷移動。但畢竟初學者自己和貪執的對境都是業障凡夫,心中把她的形象觀得一清二楚,然後對她觀察:她的身不淨,而且刹那生滅,變化不息;她的本性是業障,依靠業障永遠得不到安樂幸福。自己本身就是業障充滿的一個凡夫,還嫌不足,還要貪執另外一個業障凡夫。想一想,業障是痛苦的因,有什麼可值得貪求的呢?自己被煩惱所束縛,背著沈沈的業障,艱難的走在輪回險道上不覺得累嗎?不覺得苦嗎?這樣的業障凡夫只能給我增加業力負擔,捆上一道道煩惱繩索,布下很多很多的荊棘。爲了她無數次耗盡血汗精力,出生入死,舍身棄命。爲了她千萬劫地獄中洋銅灌口,熱鐵纏身,無窮苦楚獨自忍受。爲了她,無量世作餓鬼,饑渴難忍的痛苦默默承受。爲了她,于旁生中不斷投生……每思及此悲從中來,今天我欲踏上解脫道,她又現出可憎可惡的姿態引誘我。哼!收起你的把戲吧,永別了,業障!

  執著男女之身“清淨”的邪作意被不淨的正思惟連根鏟除,智慧的勇士執持文殊利劍更應乘勝追窮寇,殲滅“常執”之敵。叁有輪回所攝一切有爲法無一不是有漏無常之本性。第一刹那生起,第二刹那絕對滅亡。不可能第一刹那生起,第二刹那安住,第叁刹那才毀滅。一位哲人也曾說過:一只腳不能第二次踏入同一條河中。依物理或化學原理做一些小實驗都足以證明宇宙萬有都處于刹那不停的振動之中。現代醫學也提出人身的有些細胞一晝夜死生百千萬億次,不停的新陳代謝。但他們只見到了現相,而沒有足夠的福智堪破其本質。如果前已滅與後新生的爲同體,那麼存在兩大過失,一後面生的不能生起,因爲它與已滅的相同之故。二前面滅的無法滅,因爲它同于後面生的緣故。這樣的觀點顯然是可笑與荒謬的。之所以會認爲前後一如,持久不滅,是因爲衆生的心很粗,錯認粗大假立的相續爲一體。

  諸法生起無間趣于毀滅,生與滅僅是一刹那的事,如閃電般。衆生眼中一期生命的生老病死,器世界的成住壞空經曆了百年或大劫之久,但那只是一假立的相續,就象旋火之輪只是一個虛假的幻相。

  細致深入的思惟,自然會明白輪回中的一切都是顛倒的。古德雲:“諸佛正遍知,有爲性顛倒。”一切的分別作意,一切的行爲動作都與解脫聖道背道而馳。此處權作抛磚引玉,行者當聯系自己的具體情況擴展思惟。此法極爲殊勝,僅僅作初步思惟,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若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思惟,內心生起一個堅定不移的正見,並安住其中修習,自然而然會破除一切無明貪心執著。

  

  

《對治貪心的不淨觀及異體觀的修法(益西彭措堪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