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九章 藏密的特別法器 (摩尼轉和轉輪藏)

  摩尼轉和轉輪藏

  在藏密寺廟的屋檐、廓下殿角等處,經常可以看到一排排直立的圓木桶或銅鑄的圓桶,高一、二米,木製的多爲大紅色,上面刻寫著六字真言,外有木框、上下有軸,用手輕輕一推即可轉動,藏語稱爲“古拉”,因它面上寫有或內裝有六字大明咒,一般人也稱之爲摩尼桶。

  較小的佛殿宇廓下約有叁、五個,大的殿宇回廓四周可有數十百一圈環繞。

  來朝禮的信衆,每人依次從轉桶旁經過,都要用手推動一下,數十百個輪桶一起轉動,嗡嗡之聲不絕于於耳。

  其內裝寫有六字真言和其他經咒的經卷,用手推動一圈,即表示將經咒念了一遍,與誦讀相同。轉桶轉動的方向,是從左向右,即順時針方向轉動。

  除了這類大型經桶,還有小型的摩尼轉,是用銀、銅金屬打造的,上刻真言及浮飾圖案,下有手柄,非常精美。桶上還綴有小索煉,用以加速它的轉動。藏密行人念咒時,手持此輪,邊念咒邊轉動。因輪內置有佛或菩薩的咒文多遍,他們認爲,如果一邊念咒一邊轉祈禱輪,每念一遍,就等于輪內所置咒文的遍數。

  通常輪外鑄有咒字,以配合輪內的咒文卷軸。最常用者爲“六字大明”,即觀世音菩薩的心咒,故又稱爲“摩尼轉”,以咒中有“摩尼”二音也。

  摩尼桶也有利用風力來轉動的,一般是安裝在屋頂、氈房頂上,用木製或是紙製的。還有水力推動的,甚至還有像走馬燈一樣轉動的。

  和摩尼桶的意義相同的器具,在內地寺廟似一座花塔,也是上下有軸,可以轉動。因內中裝藏經,所以稱爲轉輪藏。

  輪藏是佛寺中之一種可以回轉的佛經書架,又稱轉輪藏。亦即將書架作成八角形的書棚,中心立軸,使書棚得以旋轉,俾能撿出所需經卷;此種書架即稱輪藏,與民間的走馬燈相似。輪藏之製,起自轉藏。所謂的“轉藏”,就是轉讀大藏經之意,這和“看藏”不同,“看藏”是指讀經時每天閱讀,自首徹尾一字不漏,而“轉藏”則只是讀經文中每卷之初、中、後數行而已。

  佛教轉藏製度,始創於南朝梁代的雙林大士傳弘(一稱傳翕,即善慧大士)。在《神僧傳》卷四中記載:

  “初大士在日,常以經目繁多,人或不能遍閱,乃就山中建大層龛,一柱八面,實以諸經運行不礙,謂之輪藏。(中略)從勸世人有發于菩提心者,能推輪藏,是人即與持誦諸經功德無異。今天下所建輪藏皆設大士像,實始於此。”

  另外,爲輪藏設立的專殿,俗稱爲“藏殿”。或作塔式建築,如現今北京西郊頤和園內萬壽山之前,有爲帝後禮佛誦經之處,正殿爲兩層樓閣,兩側各有雙層八角形配亭。亭內有木塔貫穿樓閣,儲存經書佛像。塔中有軸,地下設有機關,可以轉動。輪藏首創於江浙一帶,故以南方寺院特爲盛行,爾後乃推及至北方地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