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鈴
金剛鈴密教法具之一。又作金鈴。其中西藏密教所用者又稱藏鈴。爲督勵衆生精進與喚起佛、菩薩之驚覺所振搖之鈴。即于修法中,爲驚覺、勸請諸尊,令彼等歡喜而振搖之。其柄呈金剛杵形,以柄之樣式而有獨股鈴、叁股鈴、五股鈴、寶鈴、塔鈴等五種之別,稱五種鈴,與五種杵共置於修法大壇上各相應之位置。
於修法終了,爲了奉送諸尊而振鈴,稱爲後鈴。鈴表示說法之義,如果配以五智,此五種鈴即象徵五智五佛說法之外用。除了五種鈴之外,天息災所譯之《微妙曼荼羅經》卷五,亦舉出九股鈴(忿怒變化明王伶)及七股鈴(金剛忿怒明王鈴)。
在五種鈴中,五钴鈴是最爲重要與常見的。
五钴鈴是指具五钴杵形之柄的金剛鈴。五钴鈴和獨钴杵、叁钴杵、五钴杵同時盛放時,要安置于金剛盤的中央。
五钴鈴的種類依鈴身裝飾不同,可分爲素紋、種子字、叁昧耶形、佛像等四類,分別稱爲:1、五钴素紋鈴。2、五钴種子鈴。3、五钴叁昧耶鈴。4、五钴本尊像鈴。
五钴素紋鈴爲鈴身上中下只圍以帶飾之一般性的鈴。
五钴種子鈴,是指鈴身上刻有諸佛的種子字,一般可分爲象徵金剛界五佛的“金剛界五佛種子鈴”與“胎藏界五佛種子鈴”兩種。金剛界鈴铛鈴身上刻有□(vam),代表大日如來、□(hum),表阿閦如來,□(trah)代表寶生如來、□(hrih)代表阿彌陀如來、□(ah)代表不空成就如來。種子字的位置分配,乃是依照順時針方向排列,表示大日如來的作用具體開展(向下門)。
一般而言,金剛金剛界鈴的身是屬于素紋,但胎藏界鈴則富于裝飾,在以圓圈圍繞的梵字中,具有寶相華紋與蓮華紋的裝飾。上下圍以寶珠帶,上部有獨钴紋,下方有叁钴紋,製成蓮華座。同時,柄的钴都在握把上附以鬼目,在脅钴的基部上獅面花紋。
五钴叁昧耶鈴,于鈴身上刻有諸佛菩薩之叁昧耶形的五钴鈴。即以叁昧耶形來代表諸尊,金剛界曼荼羅九會中的叁昧耶會,乃是其基本形成。
一般叁昧耶鈴所刻的是大日如來與四波羅蜜菩薩。金剛杵,代表金剛波羅蜜多菩薩,寶珠代表寶波羅蜜多菩薩,蓮華杵代表法波羅蜜多菩薩,羯磨代表羯磨波羅蜜多菩薩,叁昧耶鈴大致上具有與胎藏界種子鈴共通的紋飾。鈴身的叁昧耶形之間雖然素紋者較多,但也有輪寶紋與羯磨紋。
五钴本尊像鈴,是指在鈴身上鑄有佛教諸尊,尤其是護法諸尊之鈴,常見的有代表五大明王的“明王鈴”與代表四天王的“四天王鈴”,以及以梵天、帝釋天加上四天王的“梵釋四天王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