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板、竹箆等警策法具
警策是指警察策勵,精進修行之意。香板應與日本傳回中國禅宗的“警策棒”相同,乃糾正僧衆于坐禅之怠惰、瞌睡、姿勢不正警醒用具。
其狀爲長扁平形之木板,大小、形狀、重量不一,通常長約四尺二寸,上幅稍寬,約二寸左右,柄部圓形。冬日所用之棒多爲硬木所製,夏天則用軟木製成,此系針對冬夏天所著衣服之厚薄而別。警策的方法,禅師先輕打瞌睡者之右肩,以示預告,後再重打予以警覺。受者合掌謝之,打者則橫持警策問訊。又晨朝誦經、問答或擠斥挂單之僧侶時亦時警策,有時師家或以竹箆代替。
竹箆是中國早期禅林中師家指導學人,手持之物,作爲點醒學人悟道之工具,又作竹箆子。
其長約四十五至五十公分,乃剖竹作無弦之弓形,手握處再卷藤塗漆。一般引申爲開掌打人。又于禅林中,師家或禅徒以針鋒相對,往來挨拶,參究禅機之際,師家或首座持竹箆以參禅問答,稱爲竹箆商量。
不管香板、警策棒或竹箆都是禅師教導學人最方便的教具,像戒顯禅師的<禅門鍛煉說>中開示:
“鍛煉之器,在善用竹箆子。
竹箆長須五尺,闊止一寸,稍稍模棱,去其銳角,即便捷而易用。若夫拄杖子,設法接機則可,鍛煉決不可用,即用亦不靈也。至于銅鐵如意,以降禅衆而已,稍近則頭進腦裂,非鍛煉之物也。
用竹箆者,其功便于逼拶,而其妙在乎敲擊,禅衆坐時,則執之以巡者,行時即握之爲利器。”其中也說明做爲鍛煉學人用具的考量,太輕無作用,銅鐵器、玉器等則恐傷到學人,竹箆子便捷,用來順手,又不會打傷學人,是很合適的法具。
⊙竹箆
在《天聖廣燈錄》卷十五汝州葉縣廣教院賜紫歸省禅師中說:“後遊南方,參見汝州省念禅師。師見來,豎起竹箆子雲:“不得喚作竹箆子,喚作竹箆子即觸,不喚作竹箆子即背,喚作什麼?””
師近前掣得擲向階下雲:“在什麼處?”念雲:“瞎。”師言下大悟。
後來,這個公案,在宋代亦爲大慧宗杲所常用,後世稱之爲“竹箆子話”。在《大慧杲禅師年譜》記載:“師叁十七歲。圓悟著《臨濟正宗記》以付之,分座訓徒。師乃炷香爲誓曰:“甯以此身代衆生受地獄苦,終不以佛法當人情。”乃握竹箆爲應機之器,于是聲譽藹著。”又本錄雲:“師室中常舉行竹箆同學者曰:“喚作竹箆則觸,不喚作竹箆則背。””
大衆後來下語皆不契合。因爲僧人請益,大慧禅師複成五頌示大衆:“
雲門舉起竹箆,開口知君話墮。上方香積不餐,甘伏食人涕唾。
雲門舉起竹箆,禅和切忌針錐,鸾鳳不棲荊棘,(左感右鳥)(左感右鳥)偏守空池。
雲門舉起竹箆,通身帶水拖泥。幅報參玄上士,撤手懸崖勿遲。
雲門舉起竹箆,擬議知君亂統。直饒救得眼睛,當下失卻鼻孔。
雲門舉起竹箆,露出心肝五髒。可憐猗死禅和,猶自魂飛膽喪。”
竹箆子是剖竹作成,呈“ㄟ”字形,形狀就如同無弦之弓。手握之處卷籘、上漆,並結絹紐,附流蘇,長度不一。現代首座論法時仍有沿用此具。而日本的禅林間也使用此法具。
可見這是禅師由鍛煉禅衆的經驗當中,認爲最適合使用的教具。
事實上,禅的開悟境界,常在老師與弟子之間啄啐同時、電光石光的機緣當中現前。所以,禅師無不隨手拈來錘煉弟子。像禅板本來是坐禅時靠身或放手的倚具,但亦可能成爲打人的香板。如:
龍牙山居遁禅師在翠微時,
問:“如何是祖師意?”
翠微曰:“與我過禅板來!”
師遂過禅板來。
翠微接得便打。
師曰:“打即任和尚打,且無祖師意!”
又問臨濟曰:“如何是祖師意?”
臨濟曰:“與我將蒲團來!”
師乃過蒲團。
臨濟接得便打。
師曰:“打即任和尚打,且無祖師意!”
可見,香板隨著自然的需要而産生,而不管硬的禅板與打坐的蒲團,都可成爲鍛煉禅者的教具。
⊙禅鎮、禅杖與禅帶
此外,還有坐禅時警策睡眠之器具,首先介紹禅鎮。
禅鎮的由來見於《十誦律》中的記載:“佛世時,有比丘於衆中昏睡,佛陀說:“後以水洗頭警醒。”如果昏睡仍不止,可以用禅氈擲之。如果仍睡不止,如此可用禅杖警策。取禅杖時,應生恭敬心。以兩手捉禅杖頂戴頂上,應起身看大衆馀睡者,以禅杖築之,築已還回本坐。如果大衆中無昏睡者,還以禅杖著本處已坐。”如果還是沒有用,諸比丘故睡,如此則可用禅鎮,即作孔已,以繩貫孔中,繩頭施紐,挂于耳上,去額前四指。如果著禅鎮時還是睡著,以致禅鎮落下,如此則應起來行走。後來,由于昏睡的比丘起來行走提神時,來往混亂,于是世尊則教之應如鵝行走一般,次第而行。
在《資持記·缽器篇》中說其形狀爲:“禅鎮如笏,坐禅時鎮頂,鎮作孔施紐,串耳上,睡時即墮地。佛言:“一墮聽舒一足,二墮舒二足,叁墮應起經行。””
在《釋氏要覽》中說:“禅鎮,木版爲之,形量似笏,中作孔,施紐串于耳下,頭戴去額四指。坐禅人若昏睡,頭傾則墮,以自警。”
而《止觀證真私記》中也記載:“《四分抄》批雲:“禅鎮者,用骨牙角者,可方一寸許,若有睡者,著頂上。頭若正時則不落,若睡時,頭動則落膝上。””
《釋氏要覽》中說,除了禅鎮之外,還有一種幫助坐禅不使昏沈的器具,稱爲禅帶:“禅帶,此坐禅資具也。經雲:用韋(熟皮)爲之。廣一尺,長八尺,頭有鈎,從後轉向前,拘兩膝令不動故。爲乍習坐禅易倦,用此檢身助力,故名善助。用罷,屏處藏之。”
而禅杖也是坐禅警醒的器具之一。
《釋氏要覽》中說:“禅杖,以竹葦爲之,用物包一頭,令下座執行,坐禅昏睡,以軟頭點之。”
而前面所說的禅毱,是一種毛球,如果有坐禅昏沈者,則以禅毱擲之,使其警醒。
《釋氏要覽》雲:“禔毱,毛球也,有睡者,擲之令覺。”
在《大智度論》中說:“菩薩供給坐禅者衣服、飲食、醫藥、法杖、禅毱、禅鎮,令得好師教诏,令得好弟子受化,與骨人令觀,與禅經令人爲說禅法,如是第叁十七助道法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