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四章 梵呗贊誦的法器 (引磬)

  引磬

  引磬爲寺院中所使用的打擊樂器,又稱手磬。形似酒盅,直徑約七厘米,形狀與仰缽形坐磬相同。置于一根木柄上端,木柄長約叁十五厘米,用細長銅棍敲擊。

  《禅林象器箋》<呗器門>中說:“小磬,如桃大,底有竅貫緒,連縛小竹枝爲柄,以小鐵桴擊之。名爲引磬,蓋因導引衆故名。”

  引磬之名,見于《敕修百丈清規》卷二<達磨忌條>:“行者鳴手磬,維那出班。”同書卷八<法器章>中說:“小手磬,堂司行者常隨身,遇衆諷鳴之,爲起止之節。”

  在《水浒傳》中亦記載以引磬領衆的情形:“宋江參五臺山智真長老,鳴鍾擊鼓,合寺衆僧都披袈娑坐具到于法堂中坐下,宋江、魯智深並衆頭領立于兩邊,引磬響處,兩碗紅紗燈籠引長上升法座。”

  《敕修百丈清規·沙彌得度》亦記載:“引請收坐具起,鳴手磬,引剃頭人入堂。”又在同書中<亡僧>中也記載僧衆諷誦經咒時,以引磬領衆唱念之事:“齋粥,殿堂諷經罷及放參罷,堂司行者即鳴手磬前引,首座領衆至龛前,住持燒香畢,維那舉大悲咒。”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