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個人說得得意了,繼續往下說道:
2.1.5 (他還接著說)而且由于産生疑的原因不斷,所以疑會無窮無盡。
他說,你正理派說疑的第一種情況就是“由于不同的事物表現出了共同的特性”,你說這樣就産生疑惑,但是呢,有共同性的事物是沒有窮盡的,是不是說疑惑就沒有窮盡呢?你正理派說疑的第二種情況是“由于矛盾”,那麼,在哪一個事物上不會産生矛盾的見解呢?是不是疑惑就沒有窮盡了呢?第二種疑是啥?翻一下書,我一下子也沒有記住,就算了吧~~反正就是說,産生疑的原因一直會有,因爲誰都不可能盡知一切,所以疑就是無窮無盡的。疑若是無窮無盡的話,你還怎麼解脫?
外人是啪啪啪地說了這麼半天,下邊兒看正理派怎麼回答。
2.1.6 (我們回答)就是由于(前面)所講的多種事物有共同特性和看不到多種事物的區別,所以才有疑。這時不會有無疑,也不會有無限的疑。
咱們要是單看《正理經》這句經文,會覺得反駁不力,但富差耶那有說明,他對這段經文給發揮了一下,來,把你的書我看一下,我沒有劉金亮先生的注釋,我看一下你的。他大致是這麼個意思。
咱得把正理派和外人對疑的各自觀點兒記好,正理派是說疑就是“由于事物表現出不止一種共同特性;或者由于矛盾;或者由于有時能認識,有時不能認識,(兩種情況)無規律地出現,(在這種情況下)看不到區別性特征的認識。”而外人則是說,“當能夠確切地認識到多個事物所具有的共同特性時不會産生疑;當確切地認識到一個事物的特性時,也不會産生疑;疑既不會在有矛盾沖突時産生,也不會在不敢肯定時出現;在有矛盾沖突時,雙方都對自己的觀點十分肯定,根本就不會有疑;在不敢肯定時也沒有疑惑産生;而且由于産生疑的原因不斷,所以疑會無窮無盡。”針對外人的說法,正理派進行了反駁。首先,因爲外人說了,說當我們認識到多個事物有共同性時不會産生疑惑,正理派說,不對,咱兩個說的不一回事兒,你說的是比如瓶有無常性、盆有無常性、聲有無常性、閃電有無常性等,不少的事物都有無常性,人們只能覺察到無常性的普遍意義而不會疑惑,可我說的是――疑是從對共同性質的認識中産生而不是從共同性質本身産生的。也就是說,我說的是我們對瓶、盆、聲、閃電的疑惑是從對無常性的認識中産生的,我覺得瓶的無常、盆的無常、聲的無常閃電的無常還不是絕對嚴格的一模一樣。你說的是無常本身,我說的是對無常的認識,這根本不是一回事兒呀,我說的是東,可你說的是西,真是牛腿拉到羊腿上。
前邊兒我好象給說過,辯論的時候可以胡弄對方,但若人家的思維很快,你沒有胡弄住人家,被人家識破了,你就輸了。這不行!你可以胡弄對方,但得不能讓對方覺察出來你是在胡弄人家才行。現在人們學因明,沒有一個現場感,完全覺得是在研究,這很可能是一個誤區,我們得慢慢找這個現場感才行。你要是存心就是去研究它,把它當成一只小白鼠,你就會心平氣和,但因明我們知道,這是在給外人做著生死之辯(搏)呀,所以,現場感很重要,要是記住是時時在給對手做生死之辯,就會理解《正理經》中設詭辯是爲什麼了,到後邊兒就有,說爲了真理,一切手段都可以用,真是無不用之其極,在藏傳中還有暗殺的,郎達瑪滅佛,郎達瑪就被一個僧人給暗殺了。
在這兒,外人只是想胡弄正理派,但是在當下沒有能夠胡弄過去,被正理派給逮住了。
再看,剛才舉的例子,說光線不好,看見一個高的東西,一下子辨認不清是柱子還是人,辨認不清就是疑惑,可外人說了,說我知道柱子是高的,人也是高的,我知道這一點兒,就說明了我對柱子、人的知識還是有的,我沒有把前邊兒那個高高的東西當成小雞,外人說這不是疑,正理派說這不對,因爲高不是柱子和人的區別性特征,它是非區別性特征,這一非區別性特征並不能幫助我們認清前邊兒的東西到底是柱子還是人。我沒有能力分辨就有疑。我並不因爲知道非區別性特征而知道其區別性特征,這就是疑!沒有疑必須是對區別性特征把握住才行。
接著來說。外人認爲,對某甲這個事物不疑,對甲的不疑不能使我們産生對乙事物的疑。正理派對于外人的這個說法要進行反駁:我也不認爲對甲的不疑就導致對乙産生疑呀~~你怎麼把不是我的觀點兒強加到我的頭上來呢?這個話要是沒有例子就不好明白,我就來舉個例子,我說一句話,“剛曉有手”,于是就有人要發揮,說“剛曉沒有腳”,其實不是的,我剛曉既有手又有腳,我是說了有手沒說有腳,沒說是沒說,可不是沒有,只是沒說而已。就象寫文章一樣,給文章主題沒關的話我就不說了而已。正理派在這兒就是說了,我對剛曉有手是不疑的,但這不疑並不能導致我對剛曉有腳産生懷疑!你說的“對甲的不疑不能使我們産生對乙事物的疑”只能對有“對甲的不疑可以導致産生對乙事物的疑”的人適用,我沒有這觀點兒,所以對我正理派來說是不適用的。現在因爲對“剛曉有手”不疑而産生對“剛曉有腳”疑,根本就不是正理派的觀點。
接著往下說。外人認爲,對共同性的確切認識根本不會産生疑,因爲疑和産生這個疑的原因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外人這話咱們在前邊兒已經說過了,比如說我見瓶具無常性,盆具無常性,閃電具無常性等等,我見有很多東西都具無常性,所以我就對無常的普適性有更堅定的信心,這根本不會産生疑。外人是說,疑――無常性是不是對呢?這和産生疑的原因――瓶具無常性,盆具無常性,閃電具無常性等等,這之間沒有必然的關系。爲什麼沒有必然的聯系呢?因爲有人會産生疑而有的人不會産生疑!就是說,有的人會說,我看到這麼多的事物都有無常性,我會對無常性有更確定的理解,而有的人則會說,我現在發現了不少事物都有無常性,但我能不能保證有一天發現一個不具無常性的事物呢?或者這麼說,我看見瓶、盆、閃電等等的事物都有無常性,但我不能因此就說虛空也有無常性呀~~
咱們正理派是怎麼說的呢?正理派說的原因與結果的必然聯系是指――有此因必有此果,無此因必無此果,若這個關系是具備的,我們就可以說有因果關系。同時我們應該看到,許多事物的共同特征――無常性――與疑的産生,它們之間確實是有這種因果關系的。就是說,正理派說,正因爲我發現瓶有無常性,盆有無常性、閃電也有無常性,有很多東西都有無常性,所以我就想問問虛空是不是也有無常性,聲是不是也有無常性,因爲知道了瓶、盆、閃電的無常性,才引發了我問虛空、聲是否有無常性,這就引起了疑。
這是富差耶那的說法,但是烏地阿塔克拉等認爲富差耶那的說法不恰當,烏地阿塔克拉說,外人之所以會說“對共同性的確切認識根本不會産生疑”,這是因爲他們沒有把區別性特征和非區別性特征分清楚,事物之間有區別性特征和非區別性特征,我們不能只看到瓶、盆、閃電都有無常性,我們還要看到它們之間也有不同的性質,就是說,看事物要看全面才行。
在恒河主查的《喬達摩的〈正理經〉》中還說,富差耶那的說法把無生無滅的永久性原因給排除了,就是說,你只是說了“因爲知道了瓶、盆、閃電的無常性,才引發了我問虛空、聲是否有無常性”,但比如吠陀之聲、靈魂、極微等,這個可不能不理。
不管怎麼說吧,咱還是按富差耶那的說法來說,富差耶那說了,因爲事物的共同特征確實可以産生出疑來,它們之間是有因果關系的,因爲柱子和人都是高的,所以使得我分不清前邊兒那到底是柱子還是人。這是有因果關系的。外人還說過,對于一個事物,雙方的觀點兒是矛盾的,比如說《兩小兒辨日》,甲說早上太陽離人近,乙說中午太陽離人近,這兩種觀點兒是矛盾的,外人說這不叫疑,因爲甲堅信太陽早上離人近,一點兒懷疑也沒有,乙呢,他堅信中午太陽離人近,也沒有一點兒懷疑,因爲甲與乙都對自己的觀點兒沒有任何懷疑,所以不叫疑。正理派說這根本不行,爲什麼呢?因爲孔子只是知道甲說太陽早上離人近乙說太陽中午離人近,到底是早上太陽離人近還是中午太陽離人近,孔子沒有辦法判定,他只知道甲與乙的觀點相互矛盾而沒有辦法判定就是疑。對于矛盾的雙方當事人甲和乙自己來說,他們對自己的觀點兒確信不疑,他們覺得理由十分的充足,但他們都沒有能力說服對方,這就使得第叁者陷入疑。我們知道,古印度人都特別講究解脫,認爲解脫的境界是絕對的真實,你們雙方當事人沒有能力使得第叁者解脫,反而使得第叁者陷入了疑惑的境地,這就不行,有違宗教之悲情。
對于這個情況,一直沒有解決,其實這是因明中一直就存在著的一個問題,現在咱們看的這個《正理經》中,只說到了這個情況,到了陳那系新因明中給這個取了個名字,大家記得叫什麼嗎?叫相違決定!你們怎麼這麼笨!陳那論師在這兒只是給取了個名字而已。這就是咱們現在人的分類法、取名法,這是現在專家們常用的方法,認爲給分一下類、給取一個名字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解決,這都是投機取巧。再往後到法稱論師那兒,說不准出現這種情況,還是沒有說出現這個情況之後怎麼辦。對于一個問題,你要解決,而不是不讓出現,你不讓出現也不行,因爲這個問題已經出現了。我們要面對問題,而不是回避問題。我記得有一個事兒,記得不是十分的清楚了,說是玄奘法師在印度的時候,有一個問題印度各派爭論得很是激烈,可是誰也說不服誰,玄奘法師就說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其實這就是中國人的智慧,在中國文化中,就有這種弄法,但印度沒有,他們認死理兒,非辯出個結果來不可,咱中國人會說,“怕就怕認真二字”,中國人怕這個。
現在《正理經》是在談疑,就不說別的了,我們只說,疑是存在的。
…
《《正理經》簡讀之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