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一冊 佛法僧叁寶 第十六課 比丘尼教團

  

  第十六課 比丘尼教團

  

  比丘尼教團的成立,爲佛陀「四姓入佛,同一釋姓」的平等精神做了最具體的腳注。因此,不只是在佛教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對于整個世界的宗教史、人類的文明史,也都具有非凡的價值。在教團中優秀的比丘尼,或者伸廣長舌,宣說妙谛,或者悲心濟拔沈溺,或者建寺安僧,使弘法利生的佛教事業增添無比的光彩。

  

  佛陀成道後第五年,淨飯王安詳舍報往生,摩诃波阇波提夫人便帶領王宮女眷等五百人到尼拘陀樹林中拜訪佛陀,叁度向佛陀請求出家,經阿難從旁協助請求,又以女衆同樣能證得聖果爲由,懇請佛陀允許。佛陀終于首肯,女衆得以出家,比丘尼教團因此成立。

  

  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出家以後,稱爲大愛道比丘尼,她和五百尼衆很快就證得道果。她本著女性天賦慈悲、柔和的特質,帶領尼衆熱心從事佛化的社會服務以及各種赈濟工作,教育兒童學佛,勸導婦女皈依,推動佛化家庭,使佛教的發展得以深入女性社會,帶動社會的善良風氣。

  

  大愛道所領導的比丘尼僧團,合乎佛陀的教誡,她們依止比丘受戒,每半月舉行布薩,忏悔過失。她們不議論僧團的是非,不妄語、兩舌、惡口,也不濫收徒衆,或隨便化緣應供。她一生爲佛教奉獻努力,佛陀因此曾在僧團中贊歎她說:「諸比丘!大愛道比丘尼已除女人諸習氣,是位有德丈夫,其聖德美行,堪爲僧團大衆楷模!」

  

  在《雜阿含經》、《增一阿含經》、《律部》等諸多經論中,均載明佛陀時代比丘尼衆活躍狀況以及弘法衛教的卓越風姿。在《佛說阿羅漢具德經》中,載有十五位大聲聞比丘尼衆,例如:法臘第一,威德攝衆的大愛道;智慧第一,辯才無礙的善相差摩;神通第一,善德度衆的蓮華色;頭陀第一的波吒遮羅;天眼第一的蘇摩;多聞第一的輸婆羯哩摩羅;持律第一的訖哩舍;說法第一的達磨提那;褔德第一的耶輸陀羅等十五人。其它經典還載有精進第一的索那,宿命第一的妙賢,信心第一的芝伽羅摩多,禅定第一的難陀,觀空第一的優波仙那,慈濟第一的帕紮佳拉,教化第一的摩努呵利。

  

  南傳《長老尼偈》則收有七十叁位阿羅漢尼證果的詩偈及生平傳略,其中刹帝利王族後妃公主計二十四人,婆羅門女十五人,富商女二十人,妓女四人,農民、奴隸女十人。例如:釋迦族公主難陀、精陀、梅陀,憍薩羅國王後烏比哩,舍利弗叁個妹妹佳拉、烏帕佳拉、悉蘇帕佳拉均在其中。尤其阿拉沃卡國的賽拉小公主,剛滿七歲即聞法出家,七日後證阿羅漢果,佛陀破格爲她授比丘尼戒。佛陀對待一切衆生都是這樣的示教利喜,權巧方便。

  

  在阿育王時代,仁王化世,大法弘傳各國,王族多人出家,例如王弟維他蘇卡、王子摩哂陀、公主僧伽蜜多,以及外孫須摩那等。摩哂陀在阿育王敕令下,帶領四位上座比丘與須摩那沙彌到楞伽島弘法,受到天愛帝須王的歡迎。後因王後阿努拉意欲出家,使臣阿栗吒便至華氏城請阿育王派尼上座前去協助,僧伽蜜多乃帶領十一位上座尼,同攜阿育王供養的菩提樹分枝前來,阿努拉王後與五百女眷隨即出家受比丘尼戒,王爲彼興建象樁寺。比丘尼在楞伽國發揮其教團的影響力,對于弘法教化多有建樹。她們修行的成就與智慧的卓越,備受世人景仰。

  

  斯裏蘭卡傳承兩千多年的菩提樹國寶,至今仍枝葉茂盛,而比丘尼教團卻因公元一○一七年教難,未能恢複。十九世紀末雖有蘇達摩加利十戒女努力奮鬥,卻受到很大的阻力。

  

  中國比丘尼教團創始于東晉時代,第一位比丘尼淨檢依止智山剃度,並求受十戒,約四十年後,昙摩竭多于泗河船上建立比丘尼戒壇,與另二十叁人共受具足戒。淨檢所領導的尼教團,安居于洛陽宮城西門竹林寺,並且「蓄徒養衆,清雅有節;說法教化,如風靡草」,爲世人所敬重,也使佛教在晉朝更廣爲流傳。

  

  其後曆代名尼,從兩晉到唐宋元明清,以至現今,後妃公主等貴族階層或書香世家發出離心者衆多。這是由于佛法弘傳東土,首達宮廷王家之故。

  

  兩晉七十年間尼衆教團初成,以昙備、智賢、惠湛、支妙音等較爲有名,受到當代帝王崇敬。南北六朝一百五十年間,比丘尼教團發展快速,庵舍講堂小則納衆百人,多則千數以上。許多道場受到國主、高官護持,名尼輩出。隋唐宋以降,佛法逐漸普遍于各階層,識見超卓或奇節高行的比丘尼更廣見于經傳。例如:東晉安令首領衆第一;六朝法宣弘法震浙東;隋代智仙預知楊堅爲開國大帝;唐朝有智首東度日本弘傳律法;法澄譯經傳千古;無盡藏預知惠能當爲龍象;如願爲禅律元匠;宋朝法珍斷臂募刻大藏經;元朝真淨爲帝後師;清代有無爲蕭山尼治病「隨物取與,煎服即癒」;又有傳慧創拈花社爲禅宗女衆叢林,帶動江南比丘尼參禅之風等。

  

  清末民初,因戰亂疊起,佛法傳承幾近覆沒,幸有高僧大德先後來臺,乃有臺灣佛教奇迹之開展。及至近代,臺灣比丘尼教團成爲世界之冠,比丘尼衆弘化全球,開世紀之先風,複超卓于曆朝。一九九八年二月十五日至二十叁日,佛光山在印度菩提伽耶舉行國際叁壇大戒戒會,共有二十叁個國家一百余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女衆求受比丘尼具足大戒。其中,斯裏蘭卡有四十位傑出女青年前來求戒。此爲有史以來第一次世界佛教團結在佛陀成道處,共同寫下跨世紀光輝的一頁。

  

  在中國方面,現代比丘尼著名者甚多,如中國大陸有北大畢業出家弘律的通願;一生頭陀苦行,舍利大如橄榄的弘定。臺灣有傳授叁壇大戒的妙然、圓融;建設寺院、創辦佛學院的如學;爲中國佛教開創出國際化道路,在世界各國創建寺院的慈莊;肩挑教育、文化大任,創辦西來、佛光等四所大學的慈惠;熱心慈善事業,擅長活動組織,負責國際佛光會推展委員會,在世界各國成立一百多個佛光協會的慈容;主編《佛光大辭典》的慈怡;創辦華梵大學的曉雲;授課于柏克萊大學的耶魯大學博士依法;日本駒澤大學博士達和;臺灣師範大學博士依空;日本愛知大學博士依昱;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妙淨;創立香光比丘尼教團的悟因;創立慈濟功德會的證嚴;護法衛教熱心的昭慧等。以上均爲有德碩學的比丘尼代表。此外,佛光山的比丘尼對文化工作的推動不遺余力,例如《佛光大藏經》的編纂,曆數十年默默耕耘,不求聞達,爲佛教文化的弘揚流傳開創新頁。

  

  此外,世界各國現代傑出尼衆:西藏有住持男女二部僧團,地位僅次達賴、班禅的多吉·菲格摩;泰國有法身寺蒙昆貼牟尼法師的嗣法門人詹孔那雍八戒女,教育出湯瑪猜優等法身寺一代住持;斯裏蘭卡有蘇達摩迦利,被尊爲「斯裏蘭卡女性之光」;新加坡有創辦女子佛學院的廣平;菲律賓有創辦第一個施診所嘉惠民衆數十萬的廣仁;韓國有全國比丘尼會教育部長的光雨;加拿大有杜登卓隆于美加弘法;美國有國際佛教婦女會創辦人卡瑪勒西卓摩;德國有阿雅克瑪在歐洲弘禅。

  

  比丘、比丘尼教團有如鳥之雙翼、人之雙足,缺一不可。比丘尼教團源自兩千六百年前佛陀親自組織成立,傳承至今日,法脈遍布各國,傑出尼衆輩出,或本份默默耕耘以利生,或承擔艱钜的弘法重任,比諸僧衆,各有特長。面對邁向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佛教走向人間,佛法與生活密不可分,正是佛教動員團結的時代,各國佛教界應及早更進一步的合作,盡速建立世界性的比丘、比丘尼教團,同時各國男女二衆教團亦應力求健全圓滿,四衆通力合作,共同推動世界的和平共處,使全人類同沾法益,幸福安樂。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