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音希聲 叁、附編 憶元音老人

  

憶元音老人

  元音老人,俗名李鍾鼎,安徽合肥人氏,于12年前(即2000年農曆正月初一)圓寂,享年96歲。回憶老人一生,潇灑自在,于平時說法,談笑風生,寓智慧于诙諧中,且經常告誡學人:“學佛修道要潇灑,是活潑潑的……”試舉例一二:上個世紀1995年夏,晚上于閑談中,我老伴問:“您老在上大學時,正當風華正茂,又喜歡體育,大學裏有那麼多的女同學,肯定會有追求您的,您怎麼沒結婚呢?”老人哈哈大笑說:“有啊,還不止一個兩個,有的說“我請你看電影”,有的說“我請你喝咖啡”,有的說“我請你看球賽”……”“那您怎麼辦?”,我老伴問。老人說:“煩人哪(老人家把交女朋友談戀愛看成是煩人的事),怎麼辦?兵來將擋啊,我有各種理由說明“沒得空”,久而久之,她們就不來纏我了,哈哈,我也就潇灑自在了。”

  老人在青島之際,回想起來,我們沒有照顧好他老人家深感內疚。老人是素食中的美食家,懂得如何做素十錦、羅宋湯、素火腿等等,而且教給我老伴做。可老伴的飯菜,時而淡,時而鹹,可老人家卻不在意地說:“很好嘛,鹹了鹹吃,淡了淡吃,所謂終日吃飯未曾咬著一粒米……”最潇灑的是

  莫過于最後一著。2000年的年叁十,從普陀山下來的和尚給老人拜年,拜完年後就要回普陀,老人說你先別走,明天我還有事托你辦。第二天,即正月初一,老人一直談笑風生,直到傍晚,于談笑中,坐脫立亡,圓寂了。從普陀山來的和尚,這才悟到托他辦的事,是把老人家遺體運回普陀觀音道場荼毗。老人一生行履,潇灑自在,如《華嚴經》所說:“如空中鳥迹,難說難可示。”只得以“一似管窺虎欤”,說不了全豹。

  1997年夏,寫信給老人,邀請再次來青,一來歇伏,二來能多依止老人多聆聽教誨。老人賜示說:“正擬赴美講學弘法,無暇來青,即便我再去,無非還是那兩句話:座上心念耳聞,座下綿密觀照。”老人曾經說過:“只要如法修持,叁百座、五百座即能打開……”。心念耳聞,綿密觀照就是如法。老人曾在自述中說:“勤勤懇懇地心念耳聞地修習,從不間斷……頓時身心、世界一齊消失而了了分明靈知不昧。”老人曾寫過一篇專論《耳根圓通法門》。這是根據楞嚴會上佛問圓通,有25位大菩薩大阿羅漢,各呈己見,最後文殊菩薩贊揚說:“以觀世音爲最”。(參見《楞嚴經》第六卷)。老人說的明白,心念耳聞,傾聽自己心念咒的無聲之聲,返聞聞自性,這就是入流,使心不向外驅逐。功夫純熟了,一時能念咒的我和所念之咒,一時脫落,就豁然開朗,親證本性了。在這篇文章中,提到保任:“能在事境中精勤磨練”,外不爲境遷,內不隨念轉,保護好自己的本性,綿密觀照,時時事事處處,主人翁能做得了主,但又不能保死。“不是逃避事情,死住在無事匣裏”。老人講心念耳聞,綿密觀照,發前人所未發,示前人所未示,稱性而談,字字珠玑,開示自己的切身體會,告訴學人學佛成道的要訣。學佛修道本非行險僥幸而得,但亦非難得不可得,只要心念耳聞,返聞聞自性,綿密觀照,不失覺照,進而寂照,寂照照寂,寂之照爲般若,照之寂爲解脫,功夫純熟了,“成佛作祖,無他秘密”。

  “二叁子以我爲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叁子者”。老人引孔子語告諸學人,把修道成佛的秘訣,無保留地和盤托出,而我等卻盡把工夫閑雜話,幾曾回首暫思量。慚愧慚愧!佛恩難報,師恩難報也。

  金慨夫沐手敬書

  于2012年1月1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