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音希聲 二、徐恒志老人書信 答遼甯宋世春居士

  答遼甯宋世春居士

  世春仁者慧鑒:

  李老師[元音老人,編者注]弘法、灌頂錄音帶,已在您處使用,使24名同修得法起修,因緣十分殊勝!希大家互相促進、奮勉,不負一番學佛的大事因緣。祝願一面修法,一面常與習氣奮鬥,定可獲得法喜和受用!專複順頌輕安、自在,一切如意!

  愚 徐恒志合十

  1998年6月21日

  

  世春仁者慧鑒:

  來信已悉,知23名用錄音灌頂的同修,都情況良好,能製心一處,但錄音灌頂,又不可用,來上海這麼多人,又有困難。因此仁者心中耿耿于懷。

  佛法無非以善巧方便,救度衆生,在上述情況下,不得已只得用“遙灌”(遙傳灌頂)辦法,來補課。時間:[略,編者注]方法:[略,編者注]

  以上遙灌辦法是不得已的辦法,(不是常用)但遙灌後,便與正式灌頂沒有兩樣,不必在心生挂礙,耿耿于懷了。(況已有陳某居士兩次灌頂,仁者也曾兩次來滬請求修法究竟,如此做法,加上這次遙灌,可以說功德圓滿,一切如法。)

  關于修複古廟,請師父主持,到時可共同發心,請仁者放心,萬事都是因緣合和。順祝吉祥。

  愚徐恒志和南

  1998年8月4日

  

  世春仁者慧眼:

  來文明事理,融性相,體用一如,色空不二,乃顯此平常之心。然此平常卻不平常,凡夫昧而不知,二乘未免驚退,必須寂然不動,而靈知不昧,終于動靜一如,打成一片,乃能與叁世諸佛同一鼻孔出氣,斯真慶快平生矣。願與仁者共勉之。

  恒志

  1998年11月14日

  

  世春仁者慧眼:

  11月26日函拜悉。生死大事,非同小可;佛法難聞,願共勉旃!見性悟理,是佛法之要領,依法修定,時時回光返照,于諸妄心不取、不舍、不分別,諸妄若息,不真何待!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時,正是本來面目現前,貴在行住坐臥,打成一片,動靜不二,能所雙忘,正是“照顧本來,不錯用心”,隨緣起用,而不粘不著,“一切法皆是佛法”,豈不隨緣自在乎!

  又《玉佛苑》文稿,原詞已不複記憶,若寄到鞍王佛院旅遊處,衆目睽睽,作用似較別處爲大。至于“文稿已經愚首肯認可”等辭,似不妥當,宜請仁者刪去爲感!順頌吉祥!

  愚 恒志 拜啓

  1998年12月2日

  

  世春仁者慧眼:

  《禅》刊及手書敬悉。《谏言》乃仁者弘法利生、大悲心之所流露,直言敢谏,實爲難得!惟聞樸老[趙樸初,編者注]久病住院,未知能否及時蒙其親閱耳。

  愚閱各期《禅》刊,對“無”字公案、觀心等多所說明,恐有其不得已之苦心。蓋末法時期人根漸鈍,往往不明參之本意和方法,作者乃作平實商量,以此言之,似乎也未可厚非。仁者不妨自行考慮、抉擇之,蓋仁者皆以發菩提心,弘法利生爲出發點也。

  如發出,書中已略作改動,謹供參考;尤其如提及賤名,並非所宜,請予刪去,爲妥。原稿附還。(四件《禅》刊,要寄還否?候示辦。)順頌新年吉祥。

  愚 恒志 拜啓

  1998年12月30日

  

  宋世春作《酬拜趙州古佛》徐老批語:

  酬拜趙州古佛(參“無”字公案得語)[選錄]

  ⑴家事國事皆佛事,俯首奉獻任逍遙。

  (徐恒志上師批語:若悟自性,則妄想皆成妙有。無住生心,妙用縱橫,無盡無盡。)

  ⑵假事真做心無物,迎風挨波任曳搖。

  (徐恒志上師批語:一假一切假,一真一切真,畢竟不離中道,中道亦不可得。是什麼?)

  世春仁者慧眼:

  函悉。仁者以慈悲心,揚人之善,並從中獲得好處。“叁人行必有我師”,利人適以自利也。昔張居士作偈:“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爲心頭未悄然,及至歸來無一事,使知虛費草鞋錢”,由破參到重關,由重關到牢關,若能動靜不二,魔佛一如,則一切法皆是佛法矣,願與仁者共勉之。

  “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了則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夙債”,一切法不離自性。突發病,亦可作如是觀!

  老太太之言,也可作深長思也。語雲:“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佛事門中不舍一法。”理事不二。搞佛事、念經回向、超度孤魂,甯非功德事乎!

  念慈氏咒,直念即可,皆法界定印,即二大指相拄,右掌安放左掌上。念慈氏咒是發願生彌勒淨土,若念彌陀心咒,願生極樂,兩願取其一可矣。

  修心密以悟性,不妨與求生極樂並行。蓋淨宗之“一心不亂”與“淨念相繼”即宗下之“靈光獨耀,心行處滅”。功行至此,則妄念皆成妙有,煩惱即是菩提矣。複頌春節安和。

  愚 恒志 合十

  1999年1月4日

  

  世春仁者慧眼:

  函悉。由于事忙,致遲複爲歉!

  1、所寫悟心偈,弦外之音,清徹可聽。其中:①②兩組正說明“一切法皆是佛法”(《金剛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壇經》)。蓋自性若悟,保任得力,則一切諸法,皆爲自性之大用(妙有),所謂“家事、國事皆佛事”也,不亦慶快平生乎!

  2、恢複寺院,但建心密道場之事,且看因緣,發心可佩,但凡事不離因緣也。

  3、元音老人生活近尚安靜,處于悉心養息之中,年高德勳,至可敬佩。

  4、某居士誠懇、仁厚難能可貴,與仁者有緣共修,甯非夙因。凡修持必有過程,小乘只破我執,大乘破我法兩執,《金剛經》說:“無我相、無人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即是我、法兩空,並空亦空,因“非法”即空也。此種境界,全在努力返照(即念即觀)循序漸進,若能都攝六根,心地融通,自然淨念相繼。無力作書,請以此與某仁者共勉,如何?某居士也均此問好。勞神,感謝!

  草複,順祝動靜一如!

  愚 恒志 合十

  1999年3月21日

  

  世春仁者:

  爲聽取元音上師開示,已將:《…玉佛奇妙觀感》轉寄彼處,請靜侯其意見。總覺此文以理事不二、性相不二等不二法門,宣示“無字真經”,指物傳神可謂“奇妙”矣。上師或有簡要批示。謹再奉告,此祝法喜。

  學人 恒志 合十

  1999年4月16日

  

  世春仁者道席:

  手書敬悉。近甚忙,遲複爲歉!《觀感》二份留下,當寄給元音老人一份。其中第3頁“修心中心第六印”應改爲“結第四印能生西方淨土”。

  知此稿已寄樸老,似不必追回,刊與不刊,聽其自可也。仁者爲心密的弘揚,真實不遺余力,不勝欽佩!順祝定慧圓明!

  愚 恒志 手拜

  1999年5月18日

  

  世春仁者道席:

  手書敬悉。愚反複看信,覺所謂“醍醐”者,固是仁者慧眼圓明,以逆境爲加持,乃修行中之本分。但其中亦或有誤會之處。

  98年10月的上師複印件,是他的弟子代寫,語句不當,且多生硬,可能與拙于行文有關。愚已將此件連同9月30日的上師眉批書,一並寄去,已說明事實真相。但不管怎樣,剔垢磨光,正可得大受用。

  “觀感”文《禅》刊擬刊用,可謂廣結衆緣。老眼昏花,不複一一。順祝

  法喜充滿!(附拙書留念)

  愚 恒志 拜啓

  1999年6月26日

  

  世春仁者如晤:

  手書收悉。所示仁者修證之事,十分難得。吾師骧陸公曾有偈雲:

  欲修最上乘,塵勞爲資量。冤家一齊到,莊嚴此道場。

  “醍醐”事似不必再向上師提,當知越不易化除,越要化除,能如是轉化,即大進步。衆弟子前更無必要提及,非其境界,徒滋疑謗,非大福德人不能承受也。不一一,即頌自在無礙!

  恒志 拜啓

  1999年8月4日

  

  世春仁者道席:

  手書敬悉。雲門叁句:⑴“截斷衆流”者,可喻作破初關,契合心源境界;明悟真性,妄想脫落。⑵“函蓋乾坤”,可喻作破重關,執著消落境界;綿密保任,長養聖胎。⑶“隨波逐流”,可喻作放任而爲,無所不是境界;至此能入佛也能入魔,微細惑斷,自性清淨。

  學禅忌說道理,故有“開口便錯”之說,古德公案,例子甚多,總在不落階級,超脫知見,刻刻返照本來,不暇多說義理,船子印證夾山之公案,可鑒也。“庭前柏樹籽”、“麻叁斤”皆此類也。一入義路,即成爲“教”矣。

  原稿複奉,批注僅供仁者參考。此頌定慧圓明!

  愚學人 恒志 拜啓

  1999年11月17日

  

  世春仁者:

  函悉。仁者意欲弘法利生,固然難得!但對利用現樓組建“心密”場所,目前並非其時,將發生不少障礙,且“某某功”邪教,冒充佛法,魚目混珠,不免影響各個方面。鶴壁道場中折,即一說明。至于出任名譽職務,實非吾侪老年人所宜,宜韬光養晦,諸祈諒察,爲盼!順祝慧照。

  愚 恒志合十

  1999年12月5日

  

  世春仁者座右:

  1月23日函收悉。 偈語叁首,頗寓深意,說有深意卻又不知所雲,禅宗門下,原來無理可說,不落階級,于無說處,卻具頂門一眼。如是而已。

  古詩講平仄,一、二、四句末字押詩韻,今作爲倡頌可不講究,但叁句末一字能合詩韻更好,便于吟頌。今略改數字附上,供作參考。

  呈上師函可發,精誠所至,金石爲開!不一一,頌祝新春吉祥,合府歡樂,處處于有礙中忍得過,樂在其中矣。

  愚學人徐恒志拜啓

  2000年2月2日

  嫂夫人亦受法同修,福德因緣,真不可思量,若能夫婦同修,定慧雙修,必能百尺竿頭,迅速進步,終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金剛經》)。企予望之焉。

  

  世春仁者道席:

  來稿略改數字,奉還,此稿以明見本性爲主,打通氣脈等等,乃是一種副産品,六祖說:“唯論見性法,出世破邪宗”也。請于一念不生,靈光獨耀處,體認本來…

《大音希聲 二、徐恒志老人書信 答遼甯宋世春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