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鶴壁智洪居士
恭敬頂禮師尊:
頂禮佛、頂禮法、頂禮僧。師尊,弟子于正月二十六日 到葦泉山靜居寺心密道場打七,原計劃叁個七,但行前考慮不周,與廟會時間相沖突,不得已于二月初八日提前結七。盡管未能圓滿完七,但弟子也感受益頗深,今將打七中的疑難問題列述如下,請師尊慈悲開示,指點迷津。弟子上座結印持咒時,咒語念得分明,但好象咒語出于心後爲某物覆蓋,聽不清爽。如一人在此間屋室談話,又一人于隔室聽而不分明一樣,(弟子素時修法也是如此)此物爲何又怎麼盡快打破掃除,請師尊慈悲開示。弟子于座上時,有一點虛明在頭上出現,繼而充盈身心。虛明淺時,身體略感存在,深時就身心俱無,對外界的聲響知而不分別。有時妄念湧來也極易覺破轉空。雖然虛明在,但不是湛寂分明,象有一團迷霧籠罩著“明”。弟子感到有一個我在觀照著虛明。師尊,這個虛明是何,觀照又是什麼,此種境相出現時,應該繼續綿綿持咒不停,還是著力觀照,還是其它呢?在現階段,弟子修法應注意什麼?弟子無知,請師尊慈悲開示。祝師吉祥如意。
弟子智洪頂禮
1995年3月9日上
智洪仁者:
茲簡複如下:雖未隨願滿七,但功不唐捐。此覆蓋者,實即無明,修法時,處于真妄交攻之境,故有此種情況出現。繼續持咒,依法修持,亦不必存“盡快掃除”之心,功夫若至,自然水到渠成。有虛明出現固好,但切勿計較、分別,一分別即落入識神境界。知而不分別,不粘滯,不隨逐,妄想來時一覺即空,都是正修。此迷霧正是無始以來的業識種子,被功夫逼迫而出現,惟有不取不舍,久之自清。能照之智,即是般若,所照的虛明,仍是妄境,這正是以般若熏于無明。
在現階段,宜繼續綿密持咒,一切不管,自能與無分別正智相應,若“著力觀照”,往往因觀力不足反易墮入識神而不知。如一心持咒、心不分別,久之妄想脫落,自然寂而常“照”,照而“寂”矣。
恒志合十
3月17日
恭敬頂禮師尊:
頂禮佛,頂禮法、頂禮僧。師尊,弟子在修法時,出現此種情況,就是打坐時,某一段時間對身心及外界渾然不知,猶如沈睡一般。手印卻沒有散,但咒語是否持誦卻不知。這種情況爲何,應該怎樣對待,請師尊慈悲開示。弟子修習心中心法以來,功夫雖有長進,但較遲緩,究其主要原因是弟子情執太重,放不下,嚴重影響了修行的進程,這也是弟子業障的緣故吧。弟子想離家專修一段時間,以速證菩提,請師尊慈悲相助,使弟子如願。祝師祥和安樂。
弟子智洪恭敬頂禮
智洪仁者:
茲略複如下:
①修法時所出現的渾然不知現象,猶如沈睡,這是“昏沈”和“無記”狀態。修時有時寂然無念,但了了分明,這才是正念現前。古人雲:“惺惺(警覺明了之意)寂寂是,惺惺妄想非,寂寂惺惺是,寂寂無記非。”仁者此境,是“寂寂無記”之境。對治之法,宜提高警覺,一心專注持咒,昏沈若去,便湛寂而靈明。
②修法如調琴弦,不宜操之過急。吾侪凡夫,多生習氣誰無情執?惟埋頭苦幹,終會水到渠成。離家專修,雖然可行,但須俟條件成熟。目前切勿心急,有條件時,可精進一番。
恒志手拜
智洪仁者:
來函已悉。茲複如下:
一、腰腿部血脈不通,常有痛酸,這是內有風濕,因修法而翻出,到一定時間自可逐步舒適。希 您于上座修法時,常注意漸漸將氣息下貫臍下二叁寸的小腹處(俗稱丹田穴)此處是經絡會聚之所,氣聚于此,能加速氣血流通,而消除酸痛現象。氣功家常用此法,修心密者可于氣血不通時借用之,這是一時方便也。
二、修法時,有似墜雲霧的感覺,此乃無明在內翻騰之故。是必經過程,越翻騰越易掃除,我只堅持印咒,埋頭前闖,但事耕耘,不問收獲,功夫若到,不覺到達彼岸矣。無始來之浮滑習氣,由此改造。仁者只要時時照顧咒語,使之曆曆分明,妄想習氣自可分分脫落,但切勿心急,可依法老實修持。
叁、仁者目前以修法去妄、明悟自心爲主,閱經只要略帶,也不要有意住著文字、言語,因依文作解,分別取舍,反會塞自悟門。閱讀時宜一心恭敬,少加分別,便易與“實相”相應。(若研究,當另作安排,但目前以實修爲主)一旦明悟自心,閱經時便了了分明,都成自心注腳。
聞鶴地法緣殊勝,靜居寺作爲心密道場,正式開放,皆諸仁者護法利生之功德,不勝慶賀!愚年邁,艱于行動,惟遙祝道場興盛,吉祥耳。複頌秋樂。
愚徐恒志合十
10月13日
智洪仁者:
來函已悉。仁者能逐步平息“野狼之心”很好,只要勇猛堅決,常與自己習氣奮鬥,于有礙中忍得過,便能不斷進功。
想受菩薩戒,是發菩提心的具體表現,目前既無因緣,暫勿心急,可先學習,受持五戒,五戒——戒殺、盜、邪淫、妄語、飲酒,是各種戒律之根本,若能清淨受持,功德無量。
“劫”是指長遠的時節。人壽自十歲,百年增一,至八萬四千歲,爲一增;又百年減一,至人歲十歲,爲一減。如此一增一減爲一小劫,二十小劫爲一中劫,八十中劫(經曆成、住、壞、空四期)爲一大劫。又成劫後有壞劫,壞劫末有火風水叁災,故常稱劫災,劫難。詳《佛學辭典》。不一一。祝新年吉祥。
恒志合十
1月9日
智洪仁者慧眼:
8月4日函悉,茲複如下:
一、淫欲確爲生死之根,故《楞嚴經》中特別指出:“攝心爲戒”、“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于佛菩提斯可希冀”。意思是說,除淫最要是“攝心”,如果“淫心”不除,則生死難了。必然使“淫機”(欲念初萌時叫“淫機”)身、心兩方面初動時便都斷除,才有出生死的希望。但衆生無始以來淫業習氣根深蒂固,故佛用方便辦法,先戒除“邪淫”,不斷正淫,所以“五戒”先戒邪淫,不與夫妻以外的人接觸。但對于“正淫”,也應控製、節欲,不能縱欲忘身,逐步由“節”到“斷”。節欲方法,首先:
①應從“心念”上下手;在《四十二章經》上,說有人患淫不止。要想自己割去生殖器。佛說:“若斷其陰(指生殖器),不如斷心。…….邪心不止,斷陰何益?”佛便爲說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意思是說,欲是從心意上生出來的,這心意是從“思”和“想”兩個“心所”所生的(思和想在佛法心理學上,是兩種不同的心態。叫“心所”)(八個識叫“心王”,五十一個心態叫“心所”)。如果這兩個心態都息了下去,“色”和“淫行”也就沒有了。這是釜底抽薪的根本辦法。
②常觀男女身根惡臭不淨,並無可樂,佛叫多欲衆生修“不淨觀”,常常觀察,慢慢便生厭離。(故九竅常流不淨之物)
③常觀六塵境界——色、聲、香、味、觸、法,都是根塵和合,凡見、聞、覺、知都是虛妄一時現象,並無真實。(淫欲是“觸覺”亦是虛妄不實。)
④常念佛號、咒或大悲觀世音菩薩聖號,可以離欲。《普門品》上說:“若有衆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祈您恭敬念之。
二、仁者萌做生意之念。只要因緣湊合,條件具備,做正當生意,佛法是允許的(即“八正道”中的“正命”)但不要做菜館酒店殺害生靈等行業。《法華經》說:“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六祖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雖不離世間法,但要時時覺悟)。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不離世法而證佛法,兩者可並行不悖。若爲修福修慧,圓成佛道,而做生意,作爲一種方便,功德不可思議。
叁、仁者欲“離世專修,速證菩提”固是宏願。但必須等待因緣成熟,不要貿然。如賠償問題,應通過協商,合情合理地予以解決。又與愛人相處,總以悲愍衆生,互相忍讓,行布施、愛語、利行(多做有利于她的事)、同事(同甘共苦)的四攝法,學修大乘菩薩行爲主,逐步改善人際關系和夫婦關系,促使逢凶化吉,改造命運,轉痛苦爲安樂,轉煩惱成菩提。
四、您欲于二十日左右來滬,到上海火車站後,可乘115路電車直達赤峰路、密雲路下來,問密雲路457號即可,(離開電車站不遠)但元音老人現不在上海,在外地避暑,恐難以會見。仁者長途往返,又很是辛勞,故可以互相通信較爲方便。希您作參考。時時放下一切,念佛、觀空,可得真實受用。
五、附上“人生二十最”格言二份,敬贈仁者與智偉居士各一份,作爲學習和勉勵。順祝夏健。
恒志合十
智洪仁者慧鑒:
5月12函悉。一切衆生之苦惱,主要是被妄想、執著所纏繞,所謂因惑造業,因業受苦。現學佛法,即是以清淨叁業,淨化惑業,明悟本具之靈明覺性,然後由體起用,打掃心垢,消一分業習,顯一分法性,及至力極功純,自能消除煩惑,于境界上作得主,隨緣自在,了生脫死。鶴地因緣很好,人才濟濟,希在齊志軍居士等帶領下,互相探討,共同切磋,勿辜負此一大事因緣。好嗎?
賤照隨函附上,聊作紀念而已。今爲仁者取名智洪,取智慧廣大之意也。並頌法喜。
愚徐恒志手啓
1994年5月16日
智洪仁者道席:
10月3日函早收,近日極忙,故遲複,甚歉!關于福慧雙修乃成道之要領,有福無慧,每成下世墮落之因;有慧無福,常有種種障道之緣,故必福慧兼修,始易成就。所謂修慧,主要是以般若爲導,通心地,明根本,終至寂照同時,自在無礙。至于修福,凡布施、持戒、孝養父母,讀誦大乘,排難解紛,助人爲樂,代人之勞,成人之美,不作諸惡,力行衆善,皆是修福內容。福慧雖似有別,實則圓融不二。因惟有開智慧、成佛道,乃真正無上福德也。
身心皆妄,惟性海湛寂不動,永離生滅去來之相。在修持過程中,自宜保養色身,借俗修真,否則色身不健,亦會影響精進。但應知果能如如不動,真體內充,自有強身保健作用,故宜務本爲主,本末兼顧,而不宜本末倒置,爲盼!若過于重視保養色身,久則以幻爲真,勢必不利于般若慧命。
心密道場,十分希有。照片收到,氣象渾雄,皆諸仁之力。有安徽甯國縣某居士,對心密紹隆,頗具願力,已囑其方便時隨緣樂助,共成盛舉。
順祝自強不息!
恒志
11月11日
智洪仁者:
函悉。身口惡業,能汙染自性,學道人應予戒除。今能發露,痛切忏悔,甚好,古人說:“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望仁者繼續懇切忏悔,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爲要。並以布施(包括法布施、力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同甘共苦)的四攝法,攝受衆生,使皆大歡喜,安祥度日。
出家修行,目前趨勢並不相宜,寺廟多趕經忏。出家者主要是出煩惱之家,居士修持更多磨練機會。又出家需經父母、妻子同意,才能彼此無礙,否則會産生更多煩惱,也于孝道有虧。複頌忍辱無我!
恒志合十
11月24日
《大音希聲 二、徐恒志老人書信 答鶴壁智洪居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