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音希聲 二、徐恒志老人書信 答鶴壁智俊居士

  答鶴壁智俊居士

  俊才仁者慧鑒:

  2月6日手書敬悉。知仁者發心堅定,知見純正,與夙世栽培有關,十分難得!修“六字大明咒密法”有閃光及震動等感應,這是好的效應,主要是修法引起生理和心

  理上的變化,也是業習逐步消落的現象,但須一切不理,不要有追求和任何執著,繼續修法,一樣可得定開慧,明悟心性。今後如有機會到上海來,可以傳授心中心法,以進一步加強定慧力量。定中出現一切境象,當念“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不取不舍,一有執著,便入魔境矣。

  當修法至念寂心空,但是靈明遍照,不同木石,這是什麼光景,希常返照而默契之,最要最要。此複順祝法樂。

  愚徐恒志 手啓

  1992年2月15日

  我已遷居至下列地址,通訊處:上海虹口密雲路……

  

  俊才居士:

  3月12日函早收,因忙,耽擱,未即奉複,請諒。

  仁者堅持修“六字大明咒”,甚好,心身上必然有變化,但不必過分著意于一切境界,當不取不舍,聽其自然。記憶力一般因與空定相應,容易過後就忘,但于注意事,往往特覺精銳,總應于一切法無住無著,便能心空境寂。用心太專,則引血上升,故會出現脹的現象,可用意注丹田以治之。一般在修持中,最易出現掉舉(心身晃動等屬之)、昏沈二種現象,故要以定慧等持對治之,(即止觀雙運)。至于在能所雙忘,刹那間前際後際頓斷,此時出現之空寂靈明光景,正是自性之顯露,但因定慧力弱,故轉瞬即逝,隨著修持增進,逐步自能常處于寂照境象中,但切勿祈求見光見佛,因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也。

  夢中境界雖是獨頭意識的反映,但也往往與過去所熏習有關,所現寺院、僧人等境,可能是夙世種子現行,但一切勿執著,若生執著便是識神用事,即是生死顛倒。

  遙灌之事,只是不得已而行之,今齊居士既曾以簡灌代傳,爲使您不至長途跋涉,希與齊居士商定,請其屆時做觀想,由愚給您灌頂,注意各點如下:

  

  • 時間:4月30日(農曆叁月二十八日,星期四)上午八時整開始至八時半,灌頂結束。

  二、程序:(略)

  叁、灌頂內容:(略)

  四、坐著聽講法要(由齊居士講修持中應說明事項。)

  以上遙灌法,是不得已之方便法門,今據仁者要求方便行之,不必外傳,祈慧察。此複即祝定慧雙修。

  四皈依即:南無咕噜貝(上師)、南無布達耶(佛)、南無達爾馬耶(法)、南無僧伽耶(僧)

  愚恒志 手啓

  1992年3月26日

  

  智俊仁者:

  4月30日函已收,款100元也已收到,本擬立即退回,我無德無能,不能濫受供養,浪費您們錢財,但旋思仁者一片至誠供養之心,也不能過于嚴拒,以滿足修福培德之心願,故決定按照我一般往例,將此款作爲請贈各種佛書、贈送各處道友、廣結法緣之用,深願仗此功德回向仁者早日得定開慧、圓證菩提,專此奉告,當所樂聞也。所詢各點奉答如下:

  一、坐中突然一閃,或大腦有“啪”的聲音等等,都是用功真切,由心理變化引起生理上變化所致,也是業障逐步消除的景象,宜聽其自然,勿染著,勿希求,逐步任運進道。晴空無雲之境,只是一瞬即過,不能抓住,這正是定力未充之故。這也是一種功境,但力用爲少耳。今後修心中心每座二小時,日久功深,自然進入叁昧,與定相應。下座後由寂定本體,起慧照妙用,定慧互資,久則寂光真境,常得現前。

  二、定是體,慧是用。實際上是定慧不二,體用一如,如明鏡無塵是體,能照物是用,二而一也。鏡前放花則花現,放燈則燈現,此即隨緣起用,真性也如此,能隨緣起妙用,而無染無著,解脫自在。

  叁、凡有分別、有汙染,即是識神用事,能定慧等修,證入常住真心,便能轉識成智。——雖能隨緣應用,但用而不著。功夫全在真修實踐,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寸也。

  四、道家用“元神”一詞(也有用“谷神”者,爲老子所說“谷神不死”,作爲道的代名詞。老子《道德經》還有“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等對道的形容詞,道家以此說明“道”的客觀存在。但從佛法的觀點看,道家所謂“道”,往往是已能使六、七二識伏而不行,但第八識仍未徹底轉化,出現一種非想(六七識伏住)非非想(八識仍在現行)的境界,相當于無色界的最高一層天,雖壽命極長,但仍有墮落的可能。故與佛家所說真性似同而實不同。當然,隨機說法,借其說以說明問題,並無不可,但分清真假,掌握真理,至爲重要。

  五、道家先修命功,氣沈丹田,祛病延年,再進一步修“性功”,此叫“性命雙修”;佛家則認爲“五蘊皆空、六塵非有”,不叫人執著身見、我見,故直下以見性爲要事,實際上見性的人,也自能安身立命、流暢氣血,蓋佛家務本,道家逐末。呂洞賓所說正坐此病,故曆史上他曾被黃龍禅師所呵,後便歸入禅門。總之,執著身命,便成“我執”,執著“五蘊”爲實法,便成“法執”,正是生死根本。故六祖大師說:“但論見性,不論禅定解脫。”見性即是開悟,悟後才入正修,不至盲修瞎練。此心中心法之所以可貴之處。草複即頌法喜。

  愚徐恒志 手啓

  1992年5月7日

  

  智俊仁者慧眼:

  6月10函悉,知令嶽父患病去世,生老病死,確是百苦交煎,衆生無始劫來,六道流轉,非佛法,實無出路。

  所說修持過程中出現的大爆炸景象,是由于用功過程中心理上的變化引起生理上的反應,也是業障漸消,和自性現前的朕兆,但既勿追求,也勿驚異。(愚在叁十歲左右,觀心功夫嚴密時,也常出現此現象,以後就沒有了。)用功既久,定慧力增強,就能于行住坐臥中,常寂常照。當知業障消落和自性現前是一回事,妄歇則真顯,(無明分分消,覺性分分顯)。常念《金剛經》四句偈,便能自在無礙矣。佛法原在去執,常安于無住心態,便不至入于魔邪。

  人事既畢,仍可從叁印開始接著坐,不必重頭來,因前修所熏習的無漏種子不失。見性之人湛寂圓明,而仍了了不昧,雖能所兩忘,而妙用恒沙,豈有不知東南西北,不能料理生活之理,這仍是以推理代實證。在日常生活中,只是不住不著,用而無滯,古人所謂:“神通與妙用,運水與搬柴”。仁者所說“如癡如呆,倒也照樣生活”,豈非體用齊彰,空有不二乎。與志軍居士之問答,很可以,總以不著不落,不被境轉爲是。聞元音老師將于本月底赴溫州避暑。

  附上近來出版之拙作《般若花》二冊,分贈仁者與齊志軍伉俪各一冊,以供參考。見性非關文字,不過如見月之指而已。即頌精進。

  (可先看“關于佛性答問”,對您目前修證有幫助,其余慢慢看之可也。)

  愚恒志 手啓

  1992年6月17日

  

  智俊仁者慧眼:

  7月16日手書敬悉。知《般若花》已收到,很好。對書中所說,仁者多有會心之處,難得!學佛原在以心印心,本非言語文字所能闡明。所詢“明心後當以何爲歸”,明心後仍歸于自心,自心本不可得,即歸于不可得處,此在明徹後,自知歸處。未徹底明悟前,仍需借密法以修煉之,以便增強打掃習氣之定慧力,習氣打掃至如何程度,即悟證自性至如何程度;及其至,則靈明不昧,了了常知,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本自無生,今亦無滅,十方佛土,隨願依托,無生而生,生即無生也。禅、教、淨下手方便不同,歸元並無二路,明心後則知即禅、即教、即淨,而亦非禅、非教、非淨,全是一圓融清淨寶覺。此就根本處言之也。在實際修證上,由于各人願力不同,可以自揣根性,隨宜學修,一般來說,禅宗全仗自力,密、淨二宗,兼仗他力,故曆來祖師大德明悟後多轉向淨土,以迅速圓淨功德。“以般若爲先導,以淨土爲歸宿”,是愚行持宗旨,並以此自利利人。仁者亦欲“共赴蓮臺”,何善如之!

  修心密時多昏沈,印堂穴等處有緊脹感,刺痛感及眼角膜發紅等,說明在修持中有昏散交攻及虛火上炎現象,一宜堅持印咒,平心靜氣地修持,隨時注意氣沈下腹部,妄念起時不隨不舍,只顧到持咒,自然漸歸于平靜。又須知各人多生所習不同,故反應亦不同,也有用功愈切,習氣翻出也愈多,此乃好事,並非壞事,譬如打掃房舍,垃圾搬運正忙也。至于有時不能坐足二小時,此主要是定力不足,影響體力,(如有定力,二小時很快過去)逐步練習之,當能好轉。(目前天熱,體力也易疲勞)總之,修心最宜不急不緩,無住無著,善巧方便,以調伏之。心中心法,上座時是培養定力,(修止)下座時是練習慧力,(修觀)定慧雙修,久則功夫成片矣。所雲“無力扭轉”,被“名相所轉”,皆定慧力不足之故,但不必急,水到則渠自成,只要時時凜覺,于一切法不取不舍,習氣自能逐步脫卸。

  目前修法階段,不宜讀大部經典,得定開慧,明心見性後,才可取以印證,至此則叁藏十二部莫非自心注腳,否則未免被“名相”、義理蔔度所轉,對修法無益。古來宗下大德在一個階段,亦往往放棄文字,專重參究,莫非先求打開自家寶藏。至于一般禅宗語錄等,目前階段也以少看爲宜,古人所謂:“依他作解,塞自悟門”也。略書所見,藉供參究。複頌暑祺。

  愚恒志 手啓

  1992年7月22日

  

  智俊仁者慧鑒:

  9月23日 手書敬悉。智偉居士求法心切,故已允方便遙灌,使能進修,希諸仁者互相切磋,共進于道。所言“登戰”未知是何人,知皆從氣功轉入心地法門,皆夙慧有以啓發之也。

  聞仁者近期習氣種子翻動厲害,這是大好事,說明第八識中含藏無量習氣種子,今被功夫迫急而翻騰出來,正是進步之時,切勿懷疑。諺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此之謂也。當知翻騰習氣種子,乃修…

《大音希聲 二、徐恒志老人書信 答鶴壁智俊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