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音希聲 二、徐恒志老人書信 答鶴壁妙悟居士

  答鶴壁妙悟居士   

  妙悟仁者:

  函悉。照片亦收到,甚謝!仁者虛心求法,期了大事,十分難得!

  佛法大事,首在了悟本來,悟後知自性本淨,有相皆妄,于事上處處磨練,打掃無始來之深潛種子;業種漸消,理事相融,至此心光漸露,寂而照,照而寂,用功紮實,漸成一片,雖不變而隨緣,雖隨緣而不變。正如明鏡照物,寂然不動而照用無盡,光明遍照,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用功至此,何有生死,不生不滅,湛然常住矣。略述要旨,以備修證。複頌寂照。

  愚 恒志 合十

  11月1日

  

  妙悟仁者慧眼:

  5月9日函收悉。

  一、仁者覺察到:“以前種種知見,原來都是執著而已”,不錯!對在世言爲“人我執”,對出世言則“法我執”,執我、執法總是“妄想顛倒”。佛成道後喟然歎曰:“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妄想、執著”四字爲衆生的大病根。

  二、諸佛菩薩無住生心,蕩盡妄念,以證體;有體必有相、有用。普賢大士十大願王,乃大士“無住”後所生的心,此心包括清淨心、誓願心、慈悲心、六度四攝心、上求下化心。若無此等心,豈不成斷滅?而所證之體亦將成爲頑空、斷滅空耶?“無住生心”正是真空妙有,體用如如也。(彌陀四十八願、藥師十二大願,無不如此。)

  叁、“慈悲”乃自性本具之“相”和“用”,與情見不同,前者不系縛,不汙染;後者纏縛、貪著,不得自在,乃兩者的分界線。證此性故,度盡衆生而無所度,妙用縱橫而無所著。佛性之妙如是如是!

  四、不但我每無言說法,山河大地、黃花翠竹盡在晝夜說法,仁者曾聞到乎!?

  五、“心密”修持要領,將于今後增訂的《般若花》上以書信方式略敘了,以法供養一切同修,今年叁季度將可出版,仁者有緣必能得之。草頌定慧圓明。

  恒志 拜啓

  5月16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