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音希聲 二、徐恒志老人書信 答保定賈延居士

  答保定賈延居士

  賈延仁者慧鑒:

  5月27日手書拜悉。愚無德無能,對佛法大海也只是一知半解,慚愧之至!

  知您已看到《般若花》,請作爲參考。“觀心”是佛法的根本法門,常觀自己心念,妄想來時,不取不舍,逐步自能轉化一切煩惱,逐步入于無念境界,而徹見自性。《般若花》“觀心”及“人事磨練”,二節文章,文字不多,但每句都很重要,請細細體會。

  1、“觀”即是“看”,也可理解爲“注意”,注意時即是“觀念”時,但必須注意,觀時不起分別心,久久妄想由減少到脫落,此時一念不生,但了了分明,不是斷滅、頑空,便叫明心見性。

  2、一般打坐用製心一處,萬法歸一辦法,到萬法歸一時尚須一歸于空,故往往不能直下見性。我所說是直下返妄歸真,能徹悟自心本來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的自性;觀心即能引出心性——明心見性。  

  什麼也不想,只是“靜”,不是“定”。定能開智慧,故說戒、定、慧叁學。靜與動相對,仍是二元對待分別,不是究竟,這是二者質的不同;當然定和靜亦可通用,如“禅那”也叫 “靜慮”,文字無有定法,能明白其本質即可。

  3、所說出現如忽兮恍兮感覺,仍屬于業識分別範圍,故修心先以體悟本心爲要領,以得定開慧爲宗旨,以一門深入(如仁者之觀心)爲方法,待心地明白,再打掃習氣,成就菩提。

  4、觀心逐步深入,第八識習氣翻出甚多(此是進步),若自無把握,便應念佛、念咒,作爲助行,業習消除便平安無事。

  仁者宜專修“觀心”法,禅宗六祖說:“各自觀心,自見本性。”五祖對六祖也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祈仁者一心觀照,久必得益。(修此法,即是“般若波羅密多”),余請參考《般若花》,恕不一一。順祝吉祥。

  愚徐恒志和南

  1998年6月3日

  又目前氣功等附于佛法之外道很多,有許多非正式佛法,容易受騙。所說“內在證悟班”,我未曾接觸,不能妄評。精進觀心,必有受用。

  

  賈延仁者:

  10月9日函,近方閱到,因我曾到外地朝禮,不在上海。近日方回。“觀心”時能感到妄念漸少,正是進步。至于無聊的感覺,孤寂而無依,乃不能時常起觀之故,如能隨時提起正覺——寂然不動,而了了分明,做到“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則進趣有路,不至有孤寂、無聊之感!

  愚觀心有所明了,而再修“心密”者,一則從事修上增加定力;二則“法門無量誓願學”,有利于饒益有情。上座修六字大明咒(定),下座修觀心(慧)正是定慧結合,定慧交資,甚好,久之,便能寂而常照矣。

  照片與友人同攝,今寄奉,(身邊沒有單身照)《般若花》,也郵寄上,望查收。隨來50元已收到,謝謝!本想退上,免影響仁者生活,但念仁者一片至誠,故已收下,並已供養貧苦道侶,爲仁者培福積德,必生無量歡喜心。順祝一切吉祥。

  愚恒志拜啓

  1998年10月29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