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音希聲 二、徐恒志老人書信 答保定胡智金居士

  答保定胡智金居士

  智金同學慧鑒:

  來信和照片收到,知您善根甚厚,在學佛道路上前程無量!知已經 某師灌頂授以心中心密法,因緣不可思議。此法原出《大藏經》,屬于無相密法,如果根機相當,做到離相無住,便是《金剛經》所說的無相境界——佛境。每座堅持二小時,只管口持咒,手結印,意則一切不管,妄念來時,隨來隨掃,隨掃隨空,掃至無可再掃,自然便證入叁昧——正定。又此法上座時死心踏地以修定,下座時,便借座上所得之定力,啓發智慧,處處回光返照,妄念來,只是“不取不舍”——不理,妄念便無處著落,特別要時時與自己脾氣奮鬥,常常與自己逆,便能進功。現在將所問各點,答複如下:

  一、雙修問題:佛的弟子,有在家、出家二衆,故在家一樣可學道成佛。但因與出家人地位、身份、環境不同,故出家人要斷正淫,而在家只戒邪淫(不亂搞男女關系),此外,有些地方,也要比出家人方便。但是因處身塵俗,煩惱較多,而磨煉的機會也較多,故古人曾說:在家人修行,比出家人得力多二十倍(宋大慧禅師說),所以不在煩惱多少,而在方法要對頭,所謂“智者除心不除境,愚者除境不除心。”在家學佛、工作、生活、夫婦相處一切照樣,但是一切過而不留,不固執、不粘滯,經過一番磨煉,定慧並修,自可逐步進入圓明自在境界。又所謂“雙修”是指最好能夫妻同修,一起發菩提心,一起學佛,如此不至發生矛盾,而且可以互相促進,相得益彰。如果沒有這樣志同道合的人,只要能選擇秉性溫和、善良、厚道的人,也可爲將來同修打好基礎。(目前能逐步培養其辦道志趣,自能生根發芽)。

  二、素食問題:佛從同體大悲出發,要人戒殺放生,並不一定要人素食,故在條件不許可、環境不許可時,不吃素並不妨礙學佛,佛曾指示學人“吃叁淨肉”(不見殺、不聞殺、不疑爲我而殺),六祖也曾吃肉邊菜,這些都是善巧方便,可以參考辦理。應知食肉斷大悲種,且腥濁不堪,並不衛生,在條件許可時,逐步斷腥,目前且隨緣應付,不必執著。學佛要領,在明自本心,見自本性,五祖所謂“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並非以吃素、不吃素作爲是學佛、不學佛的標准。目前可以多吃肉邊菜,少吃、不吃大葷腥爲宜。以培養自己大悲心。

  叁、翻習氣問題:吾人無量劫來,第八識中含藏無量習氣種子,修法得力,各種習氣便翻騰而出,此乃好事,不必怕。只要專心修法,習氣煩惱,便可由翻動而清淨,這是必然的過程。

  四、修法過程中,應注意健康,一般來說修法後,心定、神甯、氣旺,便會增進健康。身體不支時,應注意休息,既不懈怠,也不苦行,使能隨緣進道。妄心橫飛,人人如此,故可以修心中心法爲主,念觀音聖號爲輔,主次分明,並不妨礙,妄想習氣,若不以種種法對治,欲使安于一處,甚難甚難。既念聖號能治,兼念並無不可。佛法都是方便法門。

  余不一一,祝吉祥、精進!附上愚講經時所攝照片一份,請收。

  恒志手啓

  12月15日

  

  智金同學:

  2月2日、2月12日二信均收悉。仁者雖有夙根,但因被無始妄想、業習所糾纏,故痛苦甚深,不得解脫,實際上一切妄想煩惱,都由虛妄分別、執著所引起,而分別執著又是因不明自性本空,以致外被境轉,內被習牽,遂致妄想顛倒,不能自拔。故學佛之人,應以明自本心,見自本性爲要領,否則縱有修持,難以究竟。一切佛法種種方便不同,但歸根到底,都是息妄心、顯真性,真性既顯,于一切事物、一切境界,過而不留,接而不染,定慧圓明,便能獲得自在解脫和真實受用。

  由于各人根性不同,故修法也不一,或從有念入無念,或從有相入無相。“心中心”法是直入無相門的微妙大法,仁者既已有緣受持,宜排除困難,專心實修一個時期,此法上座時,以咒印加持,念起隨來隨掃,甚至翻動甚烈,但不必顧慮,這正是打掃過去無始劫來所含藏的一切種子,故翻動越烈,則去泥越多,功夫到家,便能寂然清淨,獲得無粘無縛的解脫。又此法上座時是修“定”,下座時便處處覺照,妄想來時,不取不舍,只是觀照,這是修慧,久之定慧合一,便得寂照現前了。

  此外,應注意下列各點:

  一、不必到處趨求。明師、大德雖應親近,但與我之煩惱何涉!妄從心而起,還須從心而滅,師與大德只能指點方便,不能代我消煩惱,故得法之後,一心依法修持,切勿再到處攀緣,心外取法,作繭自縛。

  二、大仙、巫婆等人更不可親近,此輩人自心未明,著相取境入于迷信顛倒,以盲引盲,隨而學之,無有不苦上加苦者。當知修心以無住、無相、無念爲總要領,《金剛經》、《心經》、《六祖壇經》等,皆闡此旨,宜引起注意。《心經》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是《心經》要領,通過智慧觀照,證知身心都是因緣所生,條件組合,並無自性,空而不著,自然能解脫一切苦厄。您今日種種苦惱,正是心念不空之故,所以古德說:“但願空諸所有,切勿實諸所無。”(什麼“冷氣”、請天地、說是菩薩轉世等等,切勿輕信,徒增痛苦,真正聖賢無不謙虛謹慎,自強不息)。

  叁、通過定慧雙修,時時觀空,時時無住無著,由勉強到自然,由散亂入安定,久之雖接萬境,自能心無所染,能不離世法(工作、學習、生活、結婚一切照舊)而證佛法,不離佛法而行世法。總之,定慧力強,自能自在無礙了。

  四、做佛事,種善根,固是好事,但無錢何必勉強,一切福樂,都出自本人心地,心地狂亂,求佛何益?不能存錢等說,更是荒謬無智,當知各人雖有各自的發展規律——命運,但“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故應知命、安命,更應“立命”,立命之要,更在學佛法,明心地——因爲“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五祖告六祖語)祈慧察。複頌解脫。

  愚徐恒志手書

  1992年02月16日

  

  智金同學:

  函收,茲複如下:

  一、修法時能盤坐固好,不能盤坐,就改爲散盤,也無妨。

  1、因修此法時間較長,故不必勉強。

  2、因有手印攝持,同樣得力,不必拘泥。

  3、趺坐只是一時借用之法,用于一時,待定力逐步增加後,要行、住、坐、臥都能觀照,才是正修。

  二、一般規定,每印修8座,不如法的可再補一座,六印便圓滿。以後再修四印六次,二印一次(每周)。修二印覺痛,可結印後,盡量注意手指放松,使氣血流通,便可減痛。

  叁、身體搖晃或抖動,是修法中生理變化的正常現象,久之定力增加便能安定,所采取不理不睬辦法很好。早晨修法比晚上修爲宜。

  四、如有時間和精力,每天可修二座,以四天修完一印,完全可以。但勿勉強。

  五、夢遺是青年人常有現象,有生理和心理二方面因素,一般青年每月遺1-2次應屬正常,多則易成虛損,能用內力吸住(或用觀想某一事物,即轉念方法)使不泄精,可以練習運用,但平時多作男女根身不淨觀(九竅都流出不淨)及增進定力,則是較爲根本辦法。婚後雖也可用此法,但總以觀不淨及節欲爲主,使逐步轉濃厚爲平淡。(平時多用“觀”字,臨時多用“化”字,如用吸回法,用力小,當不至有損于對方)淫欲本爲學道人一大病,經雲:“一切衆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但此病是無始業習,當用種種方便逐步對治之。

  六、座後能“反觀自心”很好很要,能觀即“慧”,與修法生“定”相合,久則定慧交融,處事時,專心工作,工作後,便一切皆掃,過而不留,便能修持、工作二不妨礙;以後功夫成熟,便能即體即用,念而無住,用而不著了。修持中,或心思格外亂,或身體反感不適,都是正常,甚至正是進步時庚,埋頭苦幹,自有到達彼岸之一日。複頌安健!

  恒志手啓

  3月19日

  

  智金同學:

  4月29日函收。知近來心境波動,妄想起伏,以至“身心迷悶”,此都由于身、口、意叁業放縱失守所致,故學道人必須念念收攝自心,經雲:“攝心爲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爲叁無漏學。”總之,“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時時警覺,由有入空,久之妄想消落,定慧現前,便能離苦得樂矣。仁者既能自覺自責,說明正是善根淳厚,故切宜“堅毅奮發,自強不息”不被煩惱製伏;但煩惱本來是空,只要知其本空,不取不舍,自然歸于澄寂。如能一面堅修“心中心”法,一面常與習氣奮鬥,(修心中心法,有時習氣翻騰而出,是好事,不是壞事),必有“明慧靜寂”之一日。至于女友,如確是今後作佳對象,必欲斷之,除之,也不現實,但能時時凜覺,接而不染,無粘無滯可矣。故修心除妄乃大丈夫事業。

  欲知研讀經書方法,茲附上《般若花》一冊,最後有一篇《怎樣研究佛教書籍》可作參考。即頌奮發向上。

  愚恒志手啓

  5月7日

  

  智金仁者 :

  6月5日函悉。知已完婚,順賀! 

  1、今後如能伉俪同修,這是人生之幸福,你能逐步引愛人入佛,很好。皈依問題,是學佛的第一步,皈依後就成爲叁寶弟子。保定師資不多,能由某老居士介紹皈依淨慧法師,那很好,法師編輯《法音月刊》、《禅》雜志等,智德超群。皈依後,可隨時通信請教問難,對明悟心性,必有好處。上海雖有明晹法師等,但法師也很忙,席不暇暖。不如就近皈依爲好。 

  2、佛法修持以恭敬爲主,印光法師說:“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拜佛時天氣酷熱,可穿短袖襯衫,(不穿汗衫)至少要穿上汗衫和單薄長褲,(出汗也無妨)不宜只穿汗背心和襯裏短褲,(穿外出時之短褲則可),免生輕慢之罪。此雖事相,也是理性,理事本來不二。(修“心中心”法時也如此,其實汗衫比背心僅多二只上臂部分)。 

  3、打雷、打閃、下雨與修持無關,不必忌諱,佛法…

《大音希聲 二、徐恒志老人書信 答保定胡智金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