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音希聲 二、徐恒志老人書信 答石家莊張孝謙居士

  答石家莊張孝謙居士

  孝謙仁者慧席 :

  手教及尊作兩幅,均拜收。才華橫溢,不勝敬仰!知曾閱讀拙作《般若花》,可謂文字因緣,至祈指正爲盼!

  知正修“六字大明咒”,甚好!此法簡單易修,而叁密相應,功效卓越,祈仁者一門深入,久必有成。余在拙作已詳,不複一一。謹複順叩道綏!

  愚學人徐恒志拜啓

  2000年6月12日

  

  孝謙仁者慧席:

  函悉。所示簡曆,已拜閱。知現修“六字大明咒”,此法可以灌頂,也可不灌頂,只要一心恭敬,功德都不可思議!(凡簡單法門,一般都不需灌頂)仁者七八月份來上海,能否相見,且看因緣。因我目前行止無定,隨緣住世,來信目前仍寄黃河路。

  大作孔雀畫幅,謹拜領,雪泥鴻爪,足資紀念,謹致以由衷感謝!順叩法喜!

  愚徐恒志合十

  2000年6月26日

  

  孝謙仁者慧席:

  7月1日手書收悉。欣知實踐佛法,勇猛精進,甚爲可佩!一切佛法皆是善巧方便,只要能修至妄想脫落,但靈知不昩,即是當人本具佛性、本來面目,能有此認識,即具無上福德因緣,至此“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金剛經》)矣。

  達摩初祖畫像拜收,神情栩栩,不可多得,謹表衷心之感謝!即頌法喜充滿!

  愚恒志拜啓

  2000年7月18日

  

  孝謙仁者慧鑒:

  8月5日手書在8月25日收到,其中由于我的住址不斷變遷,耽誤了收信時間。所問簡複如下:

  一、修六字大明咒到功夫得力,必有一番煩惱翻動、排出之過程,此時正是得力進步的時候,決不能認爲無效而失望,諺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多生習氣、煩惱,豈少時能清,只有堅毅奮發,常與自己逆,處處與自己過不去,才能有力降伏煩惱而得清涼自在。在拙著《般若花》中多處談到這一問題,請仁者溫故知新,自我奮鬥!

  二、修六字大明咒之余,可以學、背《金剛經》,因都是無相法。但總以修法增加定慧力爲主,其余經論暫時慢看,若過于夾雜,影響定慧。(遇事煩燥、著急、發火皆業習深厚,定力不夠所致,唯至誠忏悔,認真修法;修法時一句六字大明咒,心起、唇動、耳聞叁結合,才會逐步趨向定力與慧力,降伏煩惱魔軍!)

  叁、書奉條幅一張,聊副雅望,不勝慚愧!承寄大作甚謝,當與送友結緣。此頌 定慧圓明!(複信地址,請照信封之面)

  愚恒志拜啓

  2000年8月28日

  

  孝謙仁者明鑒:

  來函及畫張均已拜領,謝謝!適有道友自廣東來,不遠千裏,甚爲難得,即將佳作贈送結緣,皆大歡喜!

  “六字大明咒”雖爲明心見性要法,但也可除病消災,故仁者修法以後收到明顯效果,希繼續努力,一門深入,將會有更好效果。當然要以得定開慧爲主,除病只是副産品。散步騎車也可持名念佛,因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種種利益,說不能盡,但也可仍念六字大明咒,使之一門深入,萬法歸一。仁者可隨宜而行,並無定法。至于觀心性、練定力,于一切境不取不舍,不理不粘,觀照次數由少而多,自能由定發慧。逐步向素食發展,何善如之。學佛之人,發大悲心,按理不能食衆生之肉,但爲了方便,初步可食叁淨肉,(即不聞叫聲,不親見其殺,不爲我而殺)儒家亦有“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仁者宜逐步培養向素食方向發展,何況上火、苔厚。殺時一股怨毒之氣,食者吸收後,種種不利。今寄上《護生文集》一冊,供參學。修六字大明咒每天2小時,已可,(可早晨、晚間各一小時),不必再增加時間,當然也無定法,如日間坐2次,睡前也坐一次,有利無害。

  知仁者爲愚治元形陰文章一顆,古樸蒼勁,十分精雅,仁者字畫功底甚深,不料尚能治金石,洵是多才多藝矣。謝謝!順祝禅定。

  愚學人徐恒志拜啓

  2000年9月8日

  

  孝謙仁者: 大劄敬悉。

  一、決心從此吃齋念佛,不食衆生肉,欣喜無量!

  二、不必貪坐,循序漸進,如調琴弦,不急不松。念多務勝,皆習慣使然也。

  叁、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爲人師,愚何敢爲人師,要之誼在師友之間也。可乎?

  四、單人照,手邊沒有,送奉一張雙人照,戴鏡的即愚,聊作紀念,五蘊和合,一個幻人耳!

  五、“ 鎮海人”章已閱樣章,于此足矣,不需再刻其它詞句,以增麻煩耳。

  六、印章敬欣賞拜閱,古趣盎然,佳品也,謝謝!順叩吃素念佛,自強不息!

  愚 恒志拜啓

  2000年9月28日

  

  孝謙仁者慧鑒:

  10月4日函悉。大作同時收到,當贈送結緣,並致謝忱!

  知修六字大明咒法已200天,能刻苦砥砺,必抵于成!一切法本是善巧方便,六字大明咒與心中心法本無異致,因人而修,有不修心密,而得益于六字大明咒者,根性各有不同。

  仁者若考慮定欲修心中心法,如果時間、體力相宜,叁個月後(近期可能外出),請來滬受法,(必須灌頂,並須每坐二小時)能奮鬥一番,也是好事!後再聯系。下複所問:

  1、修六字大明咒也是密法中簡要而效果顯著之法,可以一直修下去,直至得定開慧,妄想脫落,然後明白本性,悟後起修,打掃習氣;也可悟後轉修淨土法門,以期即生解脫,徑生西方。心中心法與六字大明咒同爲無相法門,但前者要求較高。

  2、出家人乃住持佛法之僧寶,故有機會時能受一下皈依儀式,更好。因理事不二也。(受叁皈後,即成爲名符其實的叁寶弟子)皈依時會另有“法名”,若傳法之法名,則可命爲“智謙”,謙者必智,智者必謙也,高見如何?

  3、請有重點的讀《般若花》以下的文章,好嗎?

  《學佛是怎麼一回事》、《學般若化二執》、《心經的理論和實踐》、《有關佛性答問》、《淨宗講話》、《人生價值觀》、《佛教常識答問》,《書簡節錄》也可選閱。

  上海有一位青年陳鋒,學佛已久,頗有見地,今寄奉地址,請與之聯系,以便互相交流和促進。地址:“上海…” 老眼昏花,草草奉複,順頌福慧二嚴。

  愚 恒志合十

  2000年10月9日

  

  智謙仁者道席:

  函悉。敬複如下:

  1、昏沈現象,是修心中心法常有之現象,睜眼出聲持咒有時也頗有效,可試行; 若實在不能維持時,暫停打坐下座散步,待昏散去後再坐,總之方便調伏之。

  2、念彌勒真言是恐此生不能成就,乃持咒生彌勒淨土(此土在欲界第四天)正如發願生極樂世界,須念往生咒一樣。各隨願力而行,有利修持。

  3、下午和睡前加觀心,甚好,但不結手印,亦屬浪費功夫,今請結“法界定印”(兩手仰掌,右按左上,二大拇指頭相拄,放于跏趺小腿之上,甚舒適,不妨試行。但以觀心爲主,暫時不念佛,(今後再念,)否則又求生彌勒淨土,又求生極樂世界,修法太雜,不易入定,以一門深入,加些助行爲妥。也有利于睡眠。

  目前請勿求速效,翻動、昏沈種種變化正是好事,功候成熟,自能寂然不動,而觀照分明矣。問題並複如下:

  1、佛法分顯教、密教,顯教即顯明之教,一般經典、書籍,大都是顯教;密教即密宗,今修心中心乃是密教、密法,身口意叁密相應之故。

  2、羅漢屬于小乘,了叁界生死,但以大乘究竟之義視之,可劃入外道範圍,96外道中,包括小乘在內,因小乘教,不了義,不徹底,故視爲外道。

  3、菩薩修行有五十二位,其中有十地,《華嚴經》評說其行相。所詢五地,可能指十地中之第五地,第五地並無專門意義。(煩惱粗細叫“五住”)。十地境界很高,已破無明,見法身,入菩薩上乘位。

  “地”是修行階位之一種,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

  4、“漏”即煩惱,如器有漏,不能盛水,無漏即是無煩惱。煩惱有6種根本煩惱,20種隨煩惱,有關法相的書,專門研究這方面。

  5、“善惡”是心態之不同性質,“布施”是六度修法之一,“慈悲”爲佛法弘法利生的根本。

  仁者接觸佛法,如入寶藏,美不勝收,今後以學佛爲中心任務,將有大快所懷之一日!不盡欲言。順祝合府吉祥!

  愚 恒志手拜

  2001年2月13日

  

  智謙仁者慧眼:

  1月15日 手書收悉。

  一、欣悉修六字大明咒後,妄念漸少,這是效果,但還不能于事無心,于心無事。吾人無始以來習染濃厚,貪瞋習氣人人有之,不經一番刻苦打磨,何能解脫,今但埋頭虔修,但事耕耘不問收獲,自有妄想脫落,慶快平生之一日。但習染翻出有時十分強烈,正像垃圾打掃出門,是進步現象,不必懷疑、怖畏。時時注意戒、定、慧,並與自己習慣、汙染作鬥爭,久久自得自在。

  二、《恒河大手印》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上乘境界,由破我、破法乃至破空,入于心空境寂之境。應知學佛乃大丈夫事,豈世智辯聰者所能測知,今寄上《一個科學者研究佛經的報告》,作者是浙江大學教授、科學工作者,閱之可以增加理解和信心。余詳拙作,不複一一矣。

  叁、《中國曆代紀年佛像圖典》及承刻印章,費神甚謝!寒便來滬,甚好,請事前函告,爲禱!順祝法喜增上!

  愚 恒志 拜啓

  2000年11月20日

  

  智謙仁者慧眼:

  12月3函已悉。仁者涉獵文藝,擅長書畫、金石,固可養心怡情,然不如佛法之究竟,今能因緣巧合,研探法藏,豈非善根、福德、因緣之所栽培,實際上人生無常,一切幻妄,不學佛法,甯有出路?!

  《中有成就秘笈》乃人生最後救度之法,一般說來,應于生前精勤修持,自救解脫。中陰救度首先要有善知識講述,時間又長,機遇難逢,力求此生明悟自性,悟後起修,打掃積習,背塵合覺,實系正道,故仁者暫放此書,研習《修證心要》等,很好!

  知貴恙有所好轉,佛法之法味和心力,以及打坐修持之功效,有以致之也。繼續努力,安身立命、消災延壽,及至了生脫死,解決生命史上主要問題,都可…

《大音希聲 二、徐恒志老人書信 答石家莊張孝謙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