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溫州林軍居士
林軍仁者:
來函悉,關于修法爆炸,本屬尋常,修至一定階段,氣機爆發,猶如火爐水開瀑滿溢出,發出聲響,不必驚怪。至于外間臺燈罩垂絲晃動,與令正聞有執燈墜地之聲,此乃內震波及外物與令正與你氣息相通之故。
修至相當程度,也可由外物聲響引發爆炸而將宇宙、身心震脫,從而徹見本來。
入座時,須一切放下,不可起心動念,想理想事,任它靈魂出竅,遨遊太空,我只不見不聞,在發生大爆炸時,即將身心、世界一齊炸光;于一物不立,空也無著時,猛著精彩,會取這“知”一物不立的是“誰”?在茲一發千鈞時機,稍縱即逝,偶于此一眼觀破,則一生修法事畢,逍遙自在矣。
仁者修法不謂不力,但錯在想理想事,故于爆炸時未能將身心世界,一齊炸空;又開眼看外界事物,還是著相,故錯過良機,未能徹見本性,望好好努力進修(一如既往的修習,並在動用中,時時不忘關照)自有大消息在!勉之勉之!!!
中丁
1月6日
林軍仁者:
來函所說甚當,對始終不相信的人講煞也無益,還不如緘默爲宜。
夢中說法,且任佛寺住持,爲將來有大成就之兆,可喜可賀!
有生必有死,此自然之規律,故須精勤努力,跳出生死圈缋 ,方不虛此一生也!
溫州同仁近來較爲融洽,于佛法前途大有裨益。本來既爲佛子,又同修一法,有何隔閡?縱有意見不同之處,彼此可以暢開心扉,互交心曲,庸何耿耿于懷,由意見釀成情見轉爲惡見哉?祝你大成就!
中丁
4月12日
林軍仁者:
少根劣慧者聞佛說上乘法,不無驚怖恐慌,故法華會上有五千人退席也。學者于聞一切衆生皆如如佛而敢予承當,無絲毫疑讓者,即非一佛二佛......所種善根者矣。
近來因年邁故,精神十分疲憊,不見外客,只閉門修養,以盡晚年。令姨夫與所介紹之小師,因我神疲,無力接引,不擬會見,尚請婉言辭謝爲荷。
上次蒙惠贈相公所著《圓覺經抉隱》20冊,嘉惠滬地學者,謹此致謝!
溫州同仁尚常聯會,互通心得,籍以策勵,提高向上否?可惜末法時代,衆生障重,心情狹隘,互相猜忌,水火不融,以至處處同室操戈,分裂派系,佛法衰微不振,良可哀也。匆複,順祝光明自在。
中丁
2月27日
林軍仁者:
關于塑觀音聖像之事,勞你多費心力,曷勝感謝!
清定上師來溫,叩拜參訪,請益印證,自是學子分內之事,若腳跟未穩,隨其起倒,則失之遠矣!
學佛悟道,本非易事,故參禅行者動辄二叁十年,方得個入處,此指精進不懈者,若今人一曝數寒者,雖數百年,恐亦無門可入也。
今我等仗佛慈力,不甚費力,輕易即得個休息地,深感佛恩浩蕩,卒難酬報!然真理雖然頓達,悟此靈知之性,即是法身,與佛無異,但多生妄執,習以成性,喜怒哀樂,微細流注,欲其淨盡無染,又非朝夕能就。須長覺察,損之又損,如風頓止,波浪漸停,既不可操之過急,又不能稍有輕忽,時時體認空寂之體,勿認色身;惺惺于靈知之心,勿認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隨之,若愛惡之心泯絕,方不受分段生死。望仁者努力精進,切勿得少爲足,不負此生,亦幸甚矣。
中丁
10月24日
林軍仁者:
兩次來函均妥收。前函關于造佛像事宜,以上海金山松隱寺需要佛像,事主改向上海製造,故未予答複,尚請鑒原。
智明爲我來溫州小住一事,煞費苦心,衷心良歉!我本擬應邀來溫,與諸位暢敘離愫,共探無生之秘,奈色體近來疲憊不堪,時時頭暈而胸痛,每嘗臥床靜養,不勝舟車之勞,更憚酬酢之煩,故欲行又罷,回書智明,不能來溫,此實無可奈何之事也。
來書所論各節,甚當。此時須善于保任,如春蠶飽食桑後,腹內透明。方能吐絲也。但亦非死守爲當,還須靈活運用,隨宜隨分輔助他人,弘揚正法,亦正是鍛煉自己之保任功夫也。匆複。順祝時祈。
中丁
6月27日
林軍仁者:
閱讀來信,頗爲欣慰!在座上發現了這麼多美、醜境界,均不爲心動,好的既不喜,惡的也不厭,這是難能可貴的,但所差的就是一聲在“㘞”!卒地折,爆地斷,內而身心,外而世界,一時爆破,一切有相、無相、非有、非無相,非非有、非非無相,均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則本來面目曆然現前,一生參學事畢矣。
至于光明乃自性本具,世人因妄想、執著、顛倒、煩惱而不能顯現,今做功心靜,妄心豁開數分,故略見光明,非全體徹現,此時執著不得,仍用前功奮力前進,如稍停住,則爲光障,不能見性,是爲光影門頭之妄光,須俟一切相破,徹見本性後,方爲真光顯露,即時,雖曆曆光明大放,不作光見,以一切相皆幻皆妄,無可取執也。
下座時,一如座上,應緣接物,無取無舍,做事時“于事無心”,事畢後,“于心無事!”古德雲:“終年吃飯,不曾咬著一粒米,終年著衣,不曾掛著一根紗”,即此之謂也。如稍有停住、留戀,須隨時照破。不令住著。此即“牧牛行”也。 俟野牛性死,無有走著,照亦不用,鎮日“饑來吃飯,困來睡”!一無事道人也。
仁者在動用中有安祥甯靜之感,遠離熱惱,悲心日增,此靜中道力增長之故,離見性不遠矣!望更努力前進,燦爛絢麗的風光在不遠的前途等待著你!即祝勝利成就。
中丁
3月5 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