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者應具有堅毅的品格

  修行者應具有堅毅的品格

  我在講解認識智慧或者在辨析禅定見解的時候,有時候會講解得比較細致深入一些。有些信衆可能就會因此而産生這樣的想法:要憑借自己的禅修經驗去辨別這些看不見也摸不著的見解,實在是有點困難,還不如自己去念阿彌陀佛更實在一些。無論是念誦佛號還是咒語,只要自己能找到一個可以站也可以坐的地方,念誦幾個小時就有幾千幾萬遍,這樣不是很好嗎?

  要記住,我們修學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爲了取得一種滿足感,而是爲了對治自己的內心,調伏自己的煩惱。在對治自心與增上見解的過程中,這些學習與辨析都是我們必須要經曆的過程,除非我們不想獲得解脫的。只要我們的目標是獲得解脫,就必定會經過這些步驟。即便現前把調心這個根本擱置一旁,而去支分上努力,但是想要成辦解脫,最終還是要回歸到調伏內心的修行之上。既然現前我們已經擁有這樣的條件,爲什麼不努力在根本上用功呢?

  有時候我們做不到的原因可能就是由于懶惰與懈怠的原因所致,因爲我們總是習慣給自己尋找各式各樣的借口,認爲自己現前的根機不行,條件不具足,所以接下去的這些修行也還是以後再說吧。我想,具有這種想法的人恐怕還是挺多的,這也是很多人的性格。

  具有拖延性格的人,即便是處理世間事務也是如此對待。當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內心不願意去處理,總是想等一下再看看。但是即便你拖多久,最後不還是需要你自己去處理嗎?因爲你不處理,事情就無法結束。既然是遲早都必須解決的事情,爲什麼不馬上就解決它呢?

  由于我們事事喜歡拖延,因此修法上也有這樣的習氣,覺得今天無法修行就明天再說,明天修行不了就後天再說。這輩子沒有解脫的希望了,就下一輩子再說。如此循環往複,何時才是盡頭呢?如果下輩子又像這輩子一樣懈怠懶散,是否還要再等到下下輩子呢?這樣的修行何時才能成辦解脫?所以,當我們現前擁有如此暇滿的人身,已經具備有這麼好的條件之下,真的應該要加把勁,努力一點。

  雖然我們說過,修學佛法可以改善性格,但是對初行者而言,恐怕性格還是居于見解之上,此時具有堅強的性格就非常重要。對于意志力很薄弱的人而言,恐怕無論從事世出世間的任何事情,都很難做到圓滿。修法也同樣一個道理,第一天修了一點法,第二天就無法堅持了,這些都是自己意志力薄弱的行爲。

  但是想要成爲意志堅強的人,一方面要有堅毅的性格,另一方面也要加深對法的理解。正如我等曆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所傳講般:“如今我等已圓滿獲得暇滿人身,值遇大乘法寶,具此如法行持正法之際,切勿無義虛度人生,當作清淨究竟意樂爲妙。”當內心真正生起希求解脫之心,就會抓住機會去精勤修法。

  因此,我們要從多方面去努力來堅強自己的意志,完善自己的品格,這一點對修行人而言也非常重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