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一課(八)觀想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而淡泊現世
無論座上還是座下,我們在觀想、思維人身難得時,都可以從難得之因、難得之數和難得之喻等方面細致觀察。如是觀察,則能對如今得到的人身産生一種喜悅心。進一步思維,我們該如何利用這樣的人身?是每天吃好、穿好,成辦世間福報,還是精進修法,創造更好的人身?世間人由于習氣煩惱沈重,總感覺在吃喝玩樂中消磨時光是最幸福的;但修行者由于深知輪回的痛苦和解脫的功德,不願于懈怠中消耗福報,而是珍惜人身,投入修行。誠如頌曰:“此身行善即是解脫舟,此身造惡便是輪回錨。”一切皆觀待于己。當知道獲得暇滿人身的重要性以後,繼續觀想壽命無常。
無常隨時都會降臨在我們的身邊,由于宿世善因以及高僧大德乃至自己上師的加持,我們現前雖然沒有遭受很大的災難,但這並不代表我們身邊不會産生災難。此時此刻,世上不知有多少家庭正因遭受苦難而痛哭流涕,不知有多少人因親人離世而淚流滿面……有時候,我們單純從快樂的角度看,電視節目要麼載歌載舞,要麼飲食玩樂,好像世上永遠沒有痛苦一般。但站在另一個角度,有多少衆生在看到這些場景時,感受的是更大的痛苦和打擊。這些不幸雖然暫時沒有呈現在我們面前,但我們遲早要面對。所以絕不能耽著于短暫的幸福和快樂,被眼前的假相所迷惑。
很多修行者在修行過程中,難免會有懈怠的顯現,認爲現前能修多少就修多少,修不了就放下不修,等到災難降臨的時候再說。但細致想想,真的有一天災難降臨在你身邊,那時候還能提起正念修法嗎?恐怕已經來不及了。
比如當身體感受病痛的時候,雖然勉強可以坐起來修法,但由于身體的痛苦,想要靜下心是不可能的。雖然我們對《金剛經》非常熟悉,“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但是當疼痛在自己身體某一部位呈現的時候,不僅過去心可得,現在心更可得。即便你說一切都是空性,但在那一時刻,空性都顯得那麼真實。由于我們的見解還沒有達到很高的地步,所以在感受痛苦的時候,感覺和正常時完全不同。
這兩天,我接到好幾個電話,要麼是父親亡故,請我做超度,要麼是親戚去世,要念經超拔。每天都能聽到很多人在消失。這些雖然是他人在消失,但過兩天可能就輪到我們了。不要總認爲永遠都會像今天一般,不可能的。無常隨時都會降臨在我們身邊,到達這一時刻,我們在世上所謂的一切享樂,對我們沒有絲毫之利益。
一個成熟的人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決定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那麼細致問問自己,若不是爲了追求永恒不變的快樂,所做的一切雖說有目標,但這個目標對無際的未來又有什麼作用呢?當臨終降臨在我們身邊的時候,無論生前地位有多高,名聲有多大,物質條件有多好,到達這一時刻,一切都會結束。當然,思維無常也不是讓我們消極厭世,從今而後就不再有任何追求。在不具足完全離世專修的情況下,世間的事業你還可以成辦,但不要過分執著,應該抽出更多的時間修法,不要僅僅爲了世間的事情而活著。
很多經典盛贊佛陀是福報最大的一位尊者。但在一般世間人的眼中,佛陀出家以後,既沒有珍貴的珠寶,也沒有磅礴的宮殿,更沒有美女、侍從,爲什麼說佛陀福報圓滿呢?因爲真正的福報,是內心的滿足。如禅宗所言:“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在佛陀眼中,金銀珠寶和土石沒有絲毫之差異,因爲已經證得大平等之境界。若內心沒有滿足,即便擁有得再多,也還是會殚精竭慮地積累財富,在患得患失的痛苦中虛度光陰,永遠不會有修法的時間。
了知以上道理之後,應看淡世間的一切聲名利祿,將暇滿人身投入到修法之中,絕不能給自己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