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二課(叁)調伏內心方爲解脫要旨
從初次開始進入佛門直至今天,我相信每一位修行者,都行持了不少的善法。無論是身做禮拜,口誦經文咒語,還是上供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下施叁界六趣一切衆生,我們做過的善行一點也不少,但以上所做的一切善行究竟有多少功德呢?這一點不需要問別人,反問自心即知。
因爲我們行持一切善法的目的就是爲了對治貪嗔癡煩惱。若行持諸多善法之後,貪嗔癡煩惱並無減少,反而更加熾盛,這就充分地說明了,我們之前所行持的善法可能都只能稱之爲非法而非正法。因爲修行正法所呈現的結果應該是煩惱逐漸減少,分別心越來越消盡。若與此相反,就說明我們的修法並沒有起到對治內心之作用。
因此我們不用急于說明自己以前做過多少善行,而是應該先反問自己,所做善行對調伏自心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若沒有起到調心之作用,即便口中說得再好,我相信在面對閻王爺時,閻王爺也是絕不會接受我們口中的大話的。
我等曆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說過:“口頭空言之了之境界,故不得菩提勝果。”惠能大師也說:“善知識,世人終日口誦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因此光會說而不會做,是無法成辦解脫的。
前段時間我遇見一位居士,他說他每天都念《金剛經》。我對他說,念誦《金剛經》非常好,但是我們還要知道念誦《金剛經》的目的是什麼?
我這麼問的目的是告誡大家,從某種角度來說,《金剛經》不僅僅是用來口誦,更是用來修持的,只有按照《金剛經》所教授的去行持,才能調伏自己的內心。當然,前面念誦的過程是需要的,因爲念誦具有不可思議之功德,但是僅僅停留在口誦之上,對于成辦解脫還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無論我們行持何種善法,都要反觀自己的內心,這一點非常重要。若不如是行持,就會如同《精要明鏡》中所言:“若自心與法不相融契,則無法調順煩惱怨敵。”也就是說,修法若沒有調伏內心,就無法真正起到對治煩惱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