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二課(十二)祈禱上師應具信心
我們在上節課中,從外內密叁個角度講解了“頂禮”的含義。如是詳細講解正是希望大家不僅要從教理上對“頂禮”有所了解,更要將其用于實際修持之中。現在兩堂課之間相隔較長,也正是細細思維如何將所聽聞之教理用于實修之良機。如是造行,相信你內心對法的理解自然會更趨圓滿。藏地有句諺語稱之爲:“打多了不痛,說多了聽不進去。”若我們對法義只有文字上的了解,未能將所聞之教理落實于實修,那麼聽法能起到多少作用則很難所言。
例如上曆史課時,老師會講述某事件發生于某個時代,而我們在聽聞一基現二道以及輪回與涅槃等甚深教理期間,也如同聽曆史課一般,只記得阿賴耶識與五根識分別是哪個時代的皇帝,卻不知道當時狀態,這可是遠遠不夠的。因爲我們聽聞解脫教法的目的,不僅要理解輪回形成的過失,還要能圓滿赤裸見解。若不懂得輪回與解脫之間的差異,聽法對于成辦解脫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因此,學會聽法非常重要。
下面開始講解正文。
【原始怙主法身普賢王 圓滿報身金剛薩埵尊】
【諸佛意化密主金剛持 無別大恩上師前敬禮】
法身爲普賢王如來,報身爲金剛薩埵尊,化身是密主金剛持,而上師爲法報化叁身總集之相,因此祈禱上師就是在祈禱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當我們把法報化叁身樹立于某一個外在顯現之上,即爲遊舞叁身,而本體叁身則主要講解內在本具有之境界,因此也可以從遊舞叁身和本體叁身兩方面祈禱上師。
上師有所诠形像之上師與能诠勝義之上師兩種。我們平常憶念上師時,也正是在憶念叁身和憶念叁寶,因爲上師乃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的總集。將上師立爲諸佛菩薩之總集,並非藏傳佛教所獨創,從衆多教證與理證中也可以了知。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在示現涅槃前爲阿難及一切信衆授記:“末法時,我呈現不同的善知識之相來救度你等一切衆生。”因此,如今我們所依止的善知識,正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的總集,而上師也會隨順衆生根機與見解的不同而呈現不同之相。
例如在凡夫面前,上師會顯現爲化身之相,而在登地菩薩及以上者面前則呈現爲報身。如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爲成就者,當上師面對衆多內心煩惱沈重者時,會以化身的方式度化加持他們,大家不僅能看得見導師的形象,也能聽的見導師的教言。當祈請導師之時,導師也會賜予加持,令得病者減除病痛,遭遇災難者得以遣初違緣。若對見解較高、業力較爲清淨者而言,上師則會在他們的面前呈現報身之相,在見到上師報身的當下而悟證見解者在亞青寺也非常多。
也許有信衆會問,上師可以呈現無量之相嗎?當然有可能。因此,我們可不能僅僅以自己眼前所見作爲標准,因爲我們現前所見之相是依據自己業力的清淨程度以及見解高低而呈現,並非圓滿之相。因此當我們圓滿實證見解之時,上師之外也就無法身普賢王如來可尋。
從我初次開始進入佛門依止上師開始直到現在,我從未産生過上師之外還有佛的見解,上師就是佛。當我在上師身邊聽法時,即便有人對我說阿彌陀佛親自降臨在人間要傳法,我也不一定要去。因爲在我的心中,上師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有些人對信心的理解可能不是很圓滿,認爲所謂的信心就是糾纏于某一導師前面,方能稱之爲信心,或者今天在某處聽一點法,過兩天又往他處聽另一位導師講法,視之爲普遍之信心。這些偏墮一邊的行爲都是對信心的理解還不夠圓滿之故。
我們所謂在某一導師面前聽法是指,內心能視其爲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之總集。同樣,去各處聽聞善知識講法也沒有過錯,但也應視這位導師爲一切諸佛菩薩之總集。當具有如是虔誠與真實普遍之信心,我們的內心就能迅速獲得加持,清淨貪嗔癡等煩惱,令信心與慈悲心得以圓滿。因此在祈禱上師之時,要具有如是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