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含義
——天津開示之二
2013.06.12
大家今天粽子吃了嗎?今天是粽子節對吧?小孩子都說今天是粽子節。然後中秋問他什麼節?他就月餅節。今天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端午節。這個端午啊,像這幾天,我估計大家有收到這種微信啊,或者是微博上面有講到:中國人呢從《黃帝內經》裏來說,說這個五月又稱爲叫毒月。爲什麼五月稱爲毒月呢?那個五月啊是初夏之季,然後這個時候呢,天地交泰,也就是陰陽氣啊,這個時候從我們現在的這個氣象上面來說,這個太陽往
北回歸線來的時候,那我們北方的冷空氣和南方的熱空氣,在這個時候會交彙。所以這幾天都下雨,有沒有下雨啊?
昨天你看我到北京,他們下了好幾天雨了,然後我們法會是露天的啊,那主辦方就特別焦急啊,天氣預報說有大到暴雨,紅色警報大暴雨。北京下暴雨,已經下怕了是吧?所以我們在露天又在湖邊,而且是沒有什麼水泥地的,全部都是泥土地。如果一但下雨的話,我們人就和稀泥了。所以主辦方就很怕,說:“師父,這怎麼辦呢?”我們大家都沒棚子,幫我搭了一個棚子,就我一個人一個小棚子,就是幾平方米。我就開玩笑跟他說,我說:“我們跟龍王爺是親戚,過會打個電話給龍王爺。”結果怎麼樣?整場法會非常地順利。天氣預報失靈了。
第二天北京出大彩虹,你們知道吧?各大媒體都有報道啊,那麼漂亮的彩虹啊。第叁天我們去雲居寺,又是出大彩虹,連連出二天大彩虹。那天說放小長假要堵車,北京的堵車也是出了名的。而且一放了假呢肯定要堵,然後呢又是藍色警報,也說有大暴雨,我們也是在外面放生。結果不單單沒有雨,那個雲全部像那個鳳凰雲一樣啊,很美的雲,出彩虹,一整天都是涼風習習,氣候怡人。即在室外,又有彩虹,又不熱,還涼風習習。結果它天氣預報又一次失靈了。
昨天我們在北京市區一個賓館的會議室裏辦法會,我們也是下午兩點到六點的法會,這下不要緊啊,外面是怎麼樣?北京是降大冰雹。你看這幾天氣候都很特殊。下午我們在裏面開法會,它外面下冰雹,下得可熱鬧了。然後晚上又大雷陣雨,那個雷聲啊、雷電交加。這就是這個時候的氣候特色。所以這個時候適宜什麼樣呢?做好事。因爲這個天地交泰,也是陰陽二氣彙合的時候,人這個時候做好事就不要緊。做壞事的話,那個就是因爲陰氣也盛,陽氣也盛,所以如果走不好的那條路線,那就是被陰氣帶去了,就進入惡循環。要做好事就進入陽性的良性循環。
所以任何東西都是辯證的,五月雖然是說,有的人就因爲陰陽交泰,就稱爲毒月。但是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上說,這是做好事的很好的時機。特別是今天五月初五。爲什麼叫端午呢?端是端正,既然是毒月,那提醒我們要端正,你端正就不爲毒所傷,不爲毒所侵。但另一方面就是端正。午是什麼呢?正中午時的午,午時的時候太陽怎麼樣?是不是最亮啊?叫如日中天啊。所以端是行爲端正,午是心地光明,是這個意思。
那在曆史上正好還有一個偉大的人物,我們的老祖先屈原老先生,屈原老先生剛正不阿啊,報國心切,確實他也輔佐著皇帝,建功立業。後來呢被奸臣所獻計疏離他,皇帝再不聽他的話了,不聽他的話怎麼樣呢?受外邦的欺淩,打仗老打敗。外憂內患。以前屈原的策略非常好的,就是爲國家在外入侵、受外人欺的時候,他也爲國家贏得榮譽,老百姓也是安居樂業。但是自從他不能夠進忠言的時候,這個皇帝不采納他的建議,采納別人建議的時候,這個國家每況愈下。不但如此,他有時候言語激烈的時候啊,皇帝還生氣:“算了,老在我身邊啰裏八嗦,把你發配到遠一點去。”
結果他就被疏遠到一個小地方。所以每每思考到國家的這個前途,和當下的憂患的時候啊,甚至什麼?臉都不洗,頭都不梳啊,過去人他這種叫士啊,我們中國說士農工商,他作爲一個君子,他本來外貌也很重要的,這個梳起來啊,紮發髻啊,戴頭冠啊,但是這個時候啊,沒有辦法爲國家盡效,爲君主盡忠的時候。他就是憂心的,有時候頭發都散亂的。人活著不能夠爲國家分擔,所以這時候就抑郁而死。這個有一點像現在講得憂郁症,最後他自殺了,投汨羅江而死。
但是老百姓非常愛戴這位賢臣,他的不幸遭遇,也讓老百姓們都非常地同情,覺得這樣好的一位大臣,曾經爲國贏得榮譽,排憂解難的一位。後來被疏遠,甚至就郁悶而死。所以老百姓就不忍心這樣一個好人,最後有這樣一個結果。所以大家就用粽子,這種過去稱爲“角黍”,就是過去祭祀的一種工具,把這個米啊什麼放在裏面,然後這樣投在江裏面。祝願這些江中的這些衆生、生命,不要吃屈原的身體,而去吃這些投下去的這些香噴噴的好吃的東西。
所以我們現在吃粽子,其實不是給我們吃的,在古代的時候,這是一個祭祀的,是祭江神、河神,給魚吃的。同時呢緬懷我們這位人中俊傑、忠臣,一位大忠臣。雖然他人不在了,但是作爲儒家思想來說,盡忠報國、殺身取義、舍身成仁的這種精神,這個不是說作爲儒生來說,儒家就是唯唯諾諾的文人,作爲一個文人來說,內心有一種浩然之氣,有一種就是說他的理想,是超越自己的生命的。雖然他死了,但是他的這種憂國憂民的精神,是一個國家能夠興盛、一個國家能夠有光明前途的非常重要的支柱,國家的一種力量。這種力量也是成爲一個民族,國家興盛的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內因。所以他的這種精神,我們自古以來曆代的朝代都重視的。
這二天我們國內有一些地方就會劃龍舟啊,像太湖上啊,或者南方特別是廣東,汨羅江一帶,那都是每年這個時候龍舟競賽。龍舟競賽也是爲了紀念他,爲什麼會龍舟競賽呢?聽說他跳江了,大家劃著船去救他,現在演變成了一種劃船比賽了,不僅僅在我們中國的大江南北,我這次美國剛回來,在美國那裏都有龍舟比賽。所以這個就是說,一個佳節,一個運動項目,甚至這個人文背景裏面,都蘊含著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文化。
所以雖然我們佛教嚴禁自殺,說自殺要下地獄的。但是對于他這種精神,就是爲國能夠不惜生命的這樣一種精神,我們也是由衷地贊歎。包括我們佛教徒,我們作爲中國人來說,要自己能夠立于天地間,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不愧于天地鬼神,爲家、爲單位、爲社會能夠做榜樣。我們一個人內在也要有這種氣質,也要有這種精神。
所以他老人家雖然就是死,但是他的死,有時候比有些人的苟且偷生還要偉大。而且他的文學體,就是說離騷體啊,有一種文體叫離騷體,就是從他這邊發揚光大的。所以後來大家爲了紀念他,有很多人也用他的文學體裁,他的這種體裁來寫文章,什麼什麼兮、什麼什麼兮就是那種體裁,離騷體。
所以這個可以知道,我們中華民族的每一個節日,背後都有很多的這樣子的故事。所以最近幾年呢,中國逐漸地重視了傳統佳節,我覺得這是中華文化恢複,中華文化重新的一個很好的一種形式啊。以前只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放勞動假。我甚至到國外,我也問他們,我說:“你們國際勞動節有放假嗎?”他們說只有這個名字,基本上沒有什麼放假。以前我們也都有那些節日,後來這幾年開始改了,重視中國傳統的節日。你再不改,你這個文化流失了,流失了怎麼樣?
前幾年聽說那個韓國就在申請了,向世界上申請,比如說有某些節日,他說是他們的。這個像注冊商標一樣的,他注冊去了,還真的變他們的了。
但是說明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以前所流域的地方,比如說從唐朝的時候,日本很多的學者啊,包括出家人,很主要的一些出家人,一些文化學者來到大唐,來取經、來學習。工業、農業、種植、印刷、這個紡織、印花種種的,他取經取回去。
所以可以知道,那大唐的文化在日本至今都保存得完好,甚至那些寺廟的名字,比如說日本有一個寺廟叫唐昭提寺。這個在唐朝的時候就叫這個名字,那一千多年保存到今天。甚至他們連中國,我們寺廟裏面的,那個大雄寶殿琉璃燈的那個火種,他從這裏帶回去,帶回日本,到現在一千多年沒有斷過。那你想想看,我們除了看抗戰片,那日本人來侵略中國,你光看這個表面,那你看別人對中華文化繼承的這種用心,作爲我們中國的這個炎黃子孫想想看,他把我們老祖先文化保護得那麼好,要不要向他們學習學習啊?那反過來說要不要生生慚愧心啊?我們把自己祖先的文化給當垃圾一樣,當四舊給破了。砸碎一個舊中國,我們把老祖先文化給砸了,別人當個寶啊。
元朝爲什麼會跑來統治中原?那忽必烈那個成吉思漢,他就認爲:你那些皇帝,你那些對中華文化的認識,還沒我認識得好呢。皇帝輪流做,今天我來。但是他的殺業太重。所以你看,但是他確實做到大元帝國,他也統治了那麼久,將近一百多年。後來由誰推翻了?由朱元璋,他出過家的,他作爲一個出家人,他能夠去深入地去體悟中華民族的文化,那才說“授命于天。”他爲什麼叫授命于天?他能夠體悟到中華民族的道統。他如果體悟不到,他想把那個元朝給滅了,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中華文化其實有時候非常大的力量,甚至包括日本人侵華的時候,他其實也打著這個口號,他覺得你這些中國人,你這些中國人你把中國文化弄哪兒去了?我這裏還有,我保護得比你好,我認識得比你透徹。他之前他也打著這種旗號來的。所以不要忘掉,我們作爲炎黃子孫,如果忘掉了祖先的文化,是一種恥辱啊,被外面人笑話,甚至有時候還能引起亡國滅種的這種事件。人類只靠武力,他是站不住腳的,他也要找理由的。所以我們現在也是,我們中國人現在要反省這個問題。
所以這個作爲一個人,這個生命來說,雖然看得見、摸得到的是這個肢體,但是指揮肢體的還是大腦。什麼在指揮大腦呢?就是文化。那我們現在這種經過幾十年的,對傳統文化的漠視,甚至踐踏。然後我們現在就可以看出,我們現在中國的現象就可以知道。所以現在叫亡羊補牢,爲時未晚,畢竟我們這個大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傳統。
《端午節的含義》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