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戒
皈依是一切戒律的根本。如果沒有皈依,就不能受戒;即使受戒了,也得不到戒體。受什麼戒都一樣,都要有皈依的前提,才能得到這些戒體。
皈依的前提條件是對上師叁寶的信心,這也是皈依的基礎。如果沒有信心,皈依也只是表面上、形式上的皈依,不是真正的皈依。信心分爲清淨信心、欲樂信心和勝解信心。
清淨信心是最本初的信心。比如喜歡佛像、佛塔、佛經和佛歌,喜歡僧人,喜歡上師。喜歡上師叁寶無僞的慈悲心、廣大的智慧這些功德,這些由清淨心引發而生起的信心稱爲清淨信心。
欲樂信心是對上師叁寶的功德生起歡喜心,自己也想得到這些功德。上師叁寶所有的功德都包含在無僞的慈悲心和廣大的智慧裏——大慈大悲和大徹大悟。不僅喜歡上師叁寶無僞的慈悲心、廣大的智慧、清淨的戒律、精通顯密的學問,還想得到,想把自己的相續也變成上師叁寶的相續,在自己的相續中也生起這些功德,這就是欲樂信心。
勝解信心是從心裏做個決定:我一定要把自己的相續變成上師叁寶那樣的相續,我一定要在自己的相續中也生起無僞的慈悲心、廣大的智慧,我一定要得到諸佛菩薩、上師叁寶的一切功德和福德。有了這樣堅定不移的信心,就是勝解信心。
皈依分因地皈依和果地皈依。以佛爲導師、以佛法爲道路、以僧衆爲道友、以上師爲怙主,這是因皈依。上師叁寶的相續中有很多無漏、圓滿的功德,你希望得到這些功德,也願意獲得上師叁寶究竟的果位,這是果皈依。
皈依的對境是上師叁寶。自己的根本上師,還有很多傳承上師以及所有的具德上師都是師寶。佛的法身、報身、化身叁身就是叁寶中的佛寶。法寶是教證二法,叁藏十二部一切顯密經典和續部都屬于教法,戒定慧叁學是證法。在小乘裏,僧寶是四位比丘以上的僧團,單獨一個人不能稱爲僧寶,而在大乘裏,僧寶是登地以上的菩薩,單獨一個人,無論是在家人還是出家人都可以是僧寶。以上這些就是皈依的對境——上師叁寶。
皈依的本體是對上師叁寶的四種決心:以佛爲導師的決心,以法爲道路的決心,以僧爲道友的決心,以上師爲究竟怙主的決心。皈依以後,相續中就有了皈依的戒體,我們一定要認認真真地修持皈依的學處,護持戒律。
皈依的學處:叁所斷之學處、叁所修之學處、叁同分之學處、五共同之學處。
(一)叁所斷之學處
叁所斷之學處是皈依叁寶以後要斷除的叁種行爲。
1、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世間鬼神。
皈依佛以後,不能皈依天魔外道、世間鬼神。我們皈依佛的目的是爲了解脫、成佛,誰能讓你解脫、成佛,你就可以皈依誰。只有佛才有這個方法,因爲佛已經解脫了,功德福慧已經圓滿了。佛講的是佛法,佛法是脫離痛苦、解脫成佛的方法。鬼神沒有脫離痛苦、解脫成佛的方法,所以不能以他們爲導師。
2、皈依法,不惱害衆生。
皈依法以後,縱遇命難也不能做出惱害衆生、傷害衆生、舍棄衆生的事。盡管按這種要求做有點難,但也一定要盡心盡力,做錯了要立即忏悔。佛法本身是饒益衆生的,如果你讓衆生起煩惱、讓衆生痛苦了,那個時候你已經違背佛法了,已經犯了皈依戒,皈依戒體就沒有了。
3、皈依僧,不與外道、誹謗上師叁寶的人交往共處。
皈依僧以後,不能跟修習外道、誹謗佛法、誹謗上師、誹謗密法的人有太多的交往。他們的相續中有邪知邪見,他們的行爲都是造惡業的。如果你跟他們接觸久了,就會逐漸被他們影響,慢慢你也隨順他們了,這樣會給自己的修行造成障礙和違緣,甚至退失道心。
(二)叁所修之學處
叁所修之學處是我們應該做的。
1、皈依佛以後,要恭敬佛像。甚至佛像的碎片,也應該當成真正的佛寶,供養在高處、清淨的地方。
2、皈依法以後,要恭敬佛經。佛經裏的字字句句都要當成法寶,信受奉行。佛經、佛書都不能隨便壓、隨便跨,要恭敬地放在高處頂禮供養。
3、皈依僧以後,要恭敬僧人。僧人的法衣、用具都要當作真正的僧寶,恭敬頂禮供養。
(叁)叁同分之學處
1、皈依佛,把自己的上師當作真正的佛陀,要恭敬。
2、皈依法,把上師所有的開示都當作真正的法寶,不違背。
3、皈依僧,把上師的眷屬、弟子,把自己的同修道友們都當作真正的僧寶來恭敬、尊重,和睦相處。
(四)五共同之學處
1、縱遇命難也不能舍棄上師叁寶。如果有人讓你選擇舍棄上師叁寶還是舍棄生命,那個時候你甯可舍棄生命也不能舍棄上師叁寶。
2、縱使獲得大利也不能舍棄上師叁寶。如果你舍棄上師叁寶就能成爲轉輪聖王,也不能舍棄上師叁寶;如果你舍棄上師叁寶就能得到巨大的財富,也不能舍棄上師叁寶。
3、遇到危難的時候,不尋求別的依靠,只祈請上師叁寶加持。處在逆境中也不能忘記上師叁寶,祈禱上師叁寶遣除自己的違緣,消除自己的業障,不能求助于算命之類的世間方法。
4、去任何地方,都要禮敬、祈禱那個方向的上師叁寶。比如說你要去西方,就要禮敬、祈禱西方的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
5、常常憶念上師叁寶,要時刻想著上師叁寶的功德。走路時把上師叁寶觀想在右肩,作爲繞佛的對境;吃飯時把上師叁寶觀想在喉間,作爲供養的對境;安坐時把上師叁寶觀想在頭頂,作爲祈禱的對境;睡覺時把上師叁寶觀想在心間,作爲增長智慧的對境。任何時候都不離開上師叁寶的光明,任何時候都不忘記憶念上師叁寶的功德,一切好的意樂都供養給上師叁寶。
這些都是皈依的學處。雖然很多人暫時做不到這些,但是一定要盡力去做。逐漸做到了,我們就成爲真正的佛門弟子了。
皈依是佛教和外道的界限。皈依了才是進入佛門了,才屬于佛教徒,才能成爲佛弟子。之前無論你心地有多善良,善根有多深厚,也不是佛門弟子。
皈依是一切正法的基礎,沒有皈依就不能修持正法。其他的修法暫時都不重要,首先看看自己有沒有真正皈依到上師叁寶的門下,對上師叁寶有沒有四種決心?如果有,你就已經皈依上師叁寶了;如果沒有,即使在形式上做過皈依,實際上還是沒有皈依,沒有進入佛門,根本得不到佛法中的這些功德和福德,更不可能解脫、成佛。
皈依是一切功德的來源。佛法裏講的所有的功德都是從皈依裏來的,真正能皈依上師叁寶,這些功德都能在你的相續中産生。首先,皈依代表你進入佛門了;第二,哪怕是僅僅皈依了,別的什麼也沒有做,也能播下解脫的種子,一定會逐漸遠離惡業,增長善業,死亡以後也不會墮落惡趣,一定會投生爲人,遇到佛法,最終一定能解脫、成佛;第叁,時時刻刻都能得到上師叁寶的加持,隨時隨地都能得到善神護法的幫助,一切惡魔都會恭敬、頂禮你,都會遠遠地離開你,而不會給你製造障礙。皈依上師叁寶的人不用怕一切鬼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