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造佛像有規有矩

  造佛像有規有矩

  摘自:《與西藏有緣》 林聰 著

  在現今商業化的社會,佛像只淪爲一種商品,製造佛像的規矩在中國內地已經不大有人知道了;在藏傳佛教中,對佛像的要求卻極爲嚴謹,一絲不苟。

  我們平常在內地見到的佛像,絕大部分爲商業工匠隨意雕造的,但求佛像面容說得上是慈祥即可,而且一般造得略爲肥胖,視爲“福相”。事實上,佛陀本身早已定下了造像之規格,嚴格來說並無工匠自行創作之空間!在《佛說造像量度經》中有雲:佛在印度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中,與弟子說將往升忉利天爲亡母(已輪回到忉利天)說法,他的弟子舍利弗即問佛陀:“在佛尊不在人間的時候,若有善人不勝懷慕,思憶佛陀,願造像者,應該如何去造呢?”佛陀回答:“在我暫升天上或未來入滅後,欲瞻仰佛容的人,應如此造佛像……”然後佛陀便由頂髻說起,把所有身軀細節比例一一細述。這就是佛陀自己定下之造像比例,不容後人據自己意思創作。

  若以佛說之造像比例量度內地的佛像,恐怕相去甚遠!筆者在一新寺中見過一尊佛像,乃由“名家”所雕。由側面看,佛首低頭,身相亦說不上是莊嚴。筆者又見過在澳洲的一間寺院中,有五方佛雕像。一般來說,五方佛中毗盧遮那爲白色身相、阿彌陀佛紅色、不動佛藍色、寶生佛黃色、不空成就佛綠色。這寺院乃臺灣大型正信佛教團體所建,但所陳設的五方佛除內地佛像常見的不依規度製造的情況外,竟然把五方佛身穿的袈裟也繪爲白色、紅色、綠色等五色!五方佛在此的化身爲應化比丘身相,穿僧人的袈裟,而僧人袈裟一般依律製爲深淺小異的黃丹色,即使繪爲紅色或黃色仍未爲過,但卻絕不會有白色、藍色及綠色等比丘禁用之袍色!當時在場的藏傳與南傳法師紛紛私下批評,卻不方便指出五尊佛像絕對不符合佛教傳統!

  至于佛像內部,依印度傳統之規格都要進行“裝藏”,把一些珍貴的聖物填滿佛像裏面空心部分。這些聖物包括舍利、祖師遺物、經咒等(法身舍利),大型的佛像甚至裝入多套《大藏經》。裝入之經咒亦有其規格:紙張必須耐久;印墨可防蟲而無毒;印咒時不可有空位,也不可太緊密;切紙時不可留空間,亦不可把咒字切斷;卷起咒紙時由咒首或咒尾卷起也各有意義在內,不可胡亂運作;最後還要把空位以檀香粉與寶石磨成之粉末填滿。

  造像的質料也有一定規格,某些金屬與木料不能被使用。作爲皈依佛寶的人,售賣或典當代表佛陀的佛像,也就違背了皈依後應注意的事項;胡亂地製造佛像,除《戒大教王經》中述及之果報外,亦是一種愚昧及不尊重。或許會有人駁辯:“佛陀法身本來並不有相,所以不需拘泥!”這句話本身並沒有錯,但因爲凡夫衆生需要依賴有形的佛像來憶念佛陀,並藉以積聚功德,所以有造佛像的需要。既然要造像以示憶念尊敬,則理應造得如法及正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