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一無所有
佛教常說的四大皆空,就是一無所有,但這不是世間的一無所有。修行人追求的空,是爲了放下那些有,修行人需要放下的有,是有成見、煩惱、嗔恨、執著;世俗人追求的有,是名利、地位、感情、所謂的經驗。在世俗人的觀念中,認爲經曆過人生道路、愛恨情仇,認爲享受到了感情生活,擁有一定的地位,擁有相當的財富,這就被稱爲成功人士。
擁有名利、地位、感情、經驗,構成了一個社會的成功人士,並且爲了維護擁有的一切名利、地位、感情、經驗,死死地執著那些得與失,于是,人生旅途的包袱越來越繁多,越來越沈重,終究是把寶貴的生命白白地淹沒在愛恨情仇、榮辱沈浮之中。
世間人恐懼自己一無所有,他們的一無所有,是沒有累累的財富,沒有煌煌的地位,沒有美好的感情,沒有顯赫的聲名,總而言之,世間不外乎名與利的追逐。但是,歲月無情,一切一切,終歸虛無,富貴的難長久,恩愛的難到頭,追來追去,大夢一場。而修行人追求的一無所有,是消滅煩惱,消滅成見,消滅嗔恨,消滅執著。他們既不希望,也不奢望,因爲人生如夢,夢裏夢外,都將化爲雲煙。
修行人的世界裏只有一個敵人,那就是自己內心的種種煩惱;修行人也有追求,他們追求的是善良,是思想,是寬容,是祝福;修行人只有一個畢生追求的目標,那就是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所以修行人的一無所有,看上去是一無所有,但這恰恰是真正的富有。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因爲追求善良,于是在給予中得到心靈的快樂;因爲追求包容,于是在寬容中得到情感的解脫;因爲追求從容,于是在坦然中得到身心的自在。
五十歲的人好看賴看一個樣,六十歲的人官大官小一個樣,七十歲的人掙多掙少一個樣,八十歲的人男的女的一個樣,九十歲的人是死是活一個樣,可見活得太累終不值得。這個世界既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權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真正的幸福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裏,在我們行走的路上,追不來,求不到。
通過電視、電腦、報紙,我們可以看到世界任何角落的信息,我們積極忙碌地關注股市,關注房市,關注菜市,關注國內形勢,關注國外形勢,但是,從來不關注我們的內心。我們買張機票就能飛到任何地方欣賞風景,我們遊千山,賞萬水,但是永遠不去欣賞自己內心的萬千風景。忽略了內心的我們早已忘記了自己的存在,卻永遠在說爲自己而打拼。
歲月是最好的導師,好歹就把每個人的風華導向消沈、蒼老或者淡定。不一樣的追求成就的是不一樣的人生,當我們站在歲月的盡頭緩緩望去,我們有限的生命裏,留下了怎樣的印記?我們爲名、爲利、爲情感而身心疲憊,生命就在這種無謂的消磨中漸漸消失,我們用盡畢生的時間追求“有”,結果無論是哪樣,都漸漸地隨著時間的逝去而失去,只留下一無所有。
生命猶如一片綠葉,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變的枯黃,但他的葉脈還是那麼清晰可見。修行人用一生時光在學習中充實自己,在生活的坎坷中磨練自己,在歲月的沈浮中,他們把自己的生命打磨得如和田美玉般的剔透細膩,厚重溫潤,輕叩一聲,清越綿長,徐徐方盡。這種一無所有的追求,最後卻成就了一番精彩的別樣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