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雨打芭蕉未必愁

  雨打芭蕉未必愁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傷心枕上叁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每一點雨滴裏都有李清照思鄉的淚,每一聲雨打芭蕉聲中都有她亡國的痛。“陰滿中庭”,盈的是她的哀傷;“葉葉心心”,在雨中浸潤的,是她的百結愁腸。

  然而,芭蕉本無情,夏雨亦無心,愁的不是雨,痛的也不是芭蕉。對于心情處于悲傷狀態中的人來說聽到雨打芭蕉,則點點是淚聲聲是愁;對于心情舒暢的人來說,雨打芭蕉,是浪漫,是清新,是涼爽,是詩情畫意。

  雨打芭蕉發出的清脆鮮活的聲音,同樣能夠表達一種別樣的歡快與清爽。初夏時節,雨打芭蕉淅瀝之聲,聽起來清新流暢活潑,極富南國情趣,也能表現出人們的欣喜之情。淅淅瀝瀝的夏雨輕輕地落在翠綠的芭蕉葉上,時急時緩,時高時低,夾雜著濕潤,裹挾著涼風,不僅掃去了初夏的微微炎熱,更帶來了人們心中的清涼。雨中的芭蕉,更顯得鮮綠欲滴,每一點雨水落在葉面上,伴隨著叮咚脆響,飛濺出珍珠般的水滴,真可謂是“大珠小珠落芭蕉”的一幅雨中美景。

  花也罷,芭蕉也罷,都不過是一種植物,遵循著自然的規律,花開花落,春榮秋枯,從古至今,它們被文人吟詠,被畫家描繪,于是,它們就有了靈魂,有了靈氣。但對于這所有的植物來說,未必是一種榮光。榮光,或者平凡,一切都只是人的臆想。在每個季節裏自然開放的花、生長的葉,無所謂堅強,無所謂迎風傲雪,更無所謂喜,無所謂悲。花開,只是本性;葉綠,只是自然,一切的美好或傷悲,是人賦予它們的。 內心的憂郁是一副灰色的眼鏡,它讓心靈看到的是一個灰蒙蒙的世界,而這種憂郁又是來源于心靈的狹隘,把人生一點點的挫折放大到比9級地震還嚴重,把生活中一點點的傷心誇張得比洪水還泛濫。如果用一種豁達去面對人生的種種境遇,則風雨何懼,不妨一蓑煙雨任平生。

  學會開導自己,給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幸福是來自于自己的把握。常覺得委屈,恰恰說明是委屈受的太小;常常覺得悲傷,往往是坎坷經曆的太少。真的能夠積極樂觀面對人生,那麼正是挫折引領我們走向更遠的心靈深處,感悟生命更深的內涵。挫折帶給我們的意義是傷痛後看到了一片更寬廣而蔚藍的天空。 雨打芭蕉,未必是愁,即使清照的詞中飽含了人生的傷痛,可是她依然用清新的語言呈現給我們一幅美輪美奂的畫面,只有內心如清照一般堅強而樂觀的人才能真正地與這位千古的才女産生心靈上的共鳴。聆聽瑟瑟的風聲,聆聽潇潇的雨聲,聆聽寂寂的天籁,何不讓風吹走心中的憂郁,讓雨洗淨內心的愁惱,讓陽光帶給心中溫暖。當我們用一種浪漫而樂觀的心態去看世界時,我們會看到每一季的花開花落、葉卷葉舒,都是無情的時光,用有情的筆,爲我們寫就的詩行。

✿ 继续阅读 ▪ 如夢如幻如何說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