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橋明月夜,花開花謝揚州路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叁月下揚州”,李白優美的詩句把揚州的美傳遍大江南北,名揚海內外,成爲了揚州一千多年來的廣告詞,它讓每個人都向往來到這個美麗的城市,都想一睹他那儀態萬千的風姿和容貌。
煙花叁月是揚州最美麗的時節,桃紅柳綠,姹紫嫣紅,桃花謝了還有牡丹、瓊花、芍藥、繡球花等等接踵而至。叁月的揚州,微風吹過,柳絮漫天飛舞,像紛飛的雪花一樣,給揚州城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說不完的秀美,道不盡的風情。而瘦西湖的長堤春柳,更具有一幅神話般的色彩,桃花嫣紅,就像小姑娘害羞的臉頰,柳樹斜倚水邊,柳枝輕拂水面,倍添風情萬種,揚州的確是一個美不勝收,令人流連忘返的好地方。
揚州曆史悠久,景色優美,既有大名寺等千年古迹,又有瘦西湖的旖旎風光,也是曆代人文荟萃之地。曆代政治家、文學家、畫家、藝術家都曾雲集此地,在揚州留下了無數典籍詩文、書畫、音樂歌舞,也留下了許多優美的傳說故事。遊覽瘦西湖,不僅欣賞到美景秀色,也可以說在讀一本內容豐富的史書,充實人們的知識,使人們得到心靈的升華。
曆代文人墨客們總是無比神往揚州,總把揚州視作一幅曼妙鮮麗的圖畫,編織在他們長吟短歎的杯盞中,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近代散文……慫恿著,誘惑著,臆想著,穿過春花兼秋月,掠過長亭更短亭,撥開歲月的風煙,只爲那一個揮之不去的念頭:煙花叁月遊揚州。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帝王將相,多少鼎盛詩家,多少文章太守幾下江南,住錫此地,只爲圓這個叁月下揚州的美夢。
隋炀帝,堪稱是“成也揚州敗也揚州”,爲了一個瓊花夢,生生開鑿了一條大運河,雖然成就了南來北往水運通途惠及後世的天下大事,卻落得個殺身亡國走黃泉。千年之後,從康熙到乾隆,祖孫倆皇帝每下江南一次,揚州的詩夢便膨脹很多,擋不住的誘惑,止不盡的傳說,流傳在大運河邊、瘦西湖畔、楊柳曉岸,一如青草春生,歲歲年年……
更爲吸引人,且令揚州變爲一處文化磁場的,則是那些才高八鬥、倜傥風流的“文章太守”:杜牧、韓琦、王安石、歐陽修、蘇轼……一個個爲揚州留下了不朽的詩篇。“青山隱隱水迢迢”,“春風又綠江南岸”,“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揮毫萬字,一飲千鍾”,“天下叁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箫” ,“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等等,不知給揚州留下了多少清雅自在,留下了多少逍遙風流。“天下西湖,叁十有六”,惟揚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諸湖。一泓曲水宛如錦帶,如飄如拂,時放時收,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種清瘦的神韻。
瘦西湖以其自然風光旖旎多姿著稱于世。四時八節,風晨月夕,使瘦西湖幻化出無窮的天然之趣。豐富的曆史文化,使瘦西湖如醇厚的佳釀,常看常新,品味其中,回味無窮。她那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長堤春柳、荷蒲薰風、四橋煙雨、水雲勝概、五亭橋、白塔晴雲、石壁流淙、春流畫舫、萬松疊翠…….俨然一幅天然而成的國畫長卷。
瘦西湖的景點經多年修建,變得格外妩媚多姿。尤其待到江南的春色降臨,煙花叁月下揚州,漫步與瘦西湖畔,但見幾步一柳,好似綠霧般的柔媚動人,加之山茶、石榴、杜鵑、碧桃等妩媚的花樹陪伴,更覺舒卷飄逸,窈窕多姿,萬般的詩情畫意盡現其中。蕩舟湖上,沿岸美景紛至沓來,讓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
煙花夢裏的揚州,月明橋下的揚州,淺深紅處的揚州,激發著人們內在的豪情、溫情和柔情。這裏的飛檐古巷,這裏的墨竹綠楊,這裏的清風明月,這裏的流水畫舫。揚州的一草一木,一塵一土,都成了詩人們詩詞雅韻中一個個幽幽難訴複又擊節慨歎的音符。
二十四橋明月夜,花開花謝揚州路。折不斷的楊柳綠,夢裏江南瘦西湖。揚州,這座曆史文化名城,成了文人心口的那顆朱砂痣,亦是白月光下思故鄉的塵世花苑。一道道人文地標,至今仍在那一卷卷詩文,一處處石碑,在一個個船娘導遊繪聲繪色的解說中,述說著她遺留下來的千年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