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東方底蘊
悠悠吳地,中華源流,吳中的萬裏山水,镌刻著曆代風塵,穿越了人世滄桑。天平、靈岩、上方、穹窿各顯俊秀;太湖、石湖、澄湖、獨墅湖盡有風雅。千百年來,它們從不昭示自己,只在繁華蘇州城外、靜靜地包孕這屬于江南的無邊風月,成爲吳地子民世代景仰的自然圖騰。
“真山真水園中城,假山假水城中園”,這座屹立在太湖之濱、具有二千五百多年曆史的蘇州,既被靈秀山水所點綴,又被豐富人文所浸潤,她被人們譽爲東方的威尼斯,她是許多人心目中向往的人間天堂。
蘇州,山川毓秀,人傑地靈,園林美景,工藝絕妙,蘇州盆景、蘇州刺繡、蘇州園林等等像戴在蘇州頭上的一頂頂桂冠,而這些桂冠中最爲耀眼的就是蘇州園林。
蘇州以富麗雅秀的園林建築著稱,素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佳譽。蘇州園林是中國園林史上的一個豐碑,作爲中國文人寫意山水園的典型代表,在世界園林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那種悠然與寫意的情趣,是中國文人處世哲學的典型體現。
蘇州園林是一首凝固的詩,一幅立體的畫,她無時無刻不在散發著悠然的詩情畫意,並透出濃濃的文化韻味來。蘇州園林的構建,使得蘇州既有田園都市的散淡,又有文化古城的儒雅。進了蘇州園林,如同進入一首古詩的解釋中。蘇州園林是人間最大的一個比喻,是典型的以小見大、以虛寫實的放大,既是文學、藝術比喻,又是建築、社會學的比喻,更是人間風花雪月的濟濟之處。
在蘇州園林中,回蕩著的是隱逸的旋律,散發出的是隱者的氣息。一泓清水,一疊假山,一片宅院,組合成一個個小小的園林。在這種精心架構的作品中,人們通過藝術的再現而塑造出一種第二自然,使人“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致”,閑適恬淡的心情在對象化了的人造自然中獲得了充分的滿足。一種“只看花開落,不問人是非”的安閑態度,一種陶淵明式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神情風韻,代表著蘇州園林所能夠帶給人的最高境界。蘇州被稱之爲“中國文化靜谧的後院”,大約也是因其有如此這般的園林罷。
蘇州山水向以秀美著稱,所謂“湖光山翠,宛如圖畫”,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無一不寓詩意,無一不載風月。古人雲,人情莫不好山水,山水亦自愛文章,文章籍山水而發,山水得文章而傳。千百年來,蘇州山水與詩畫文章交相輝映,真個是聞名遐迩,譽滿天下。但名則名矣,蘇州山水卻不免好在風雅中定格:“看罷梅花渡五湖,香風吹送入姑蘇”,偌大一城山水,似乎都在風花雪月之中了。其實,蘇州的山水,風月歸風月,骨子裏卻章法得很:“東際大海,西控震澤,山川衍沃,水陸所湊”。山巒、河流、湖泊、島嶼、沼澤、田野、都市的合理布局,以及四季分明的風霜雨露的滋潤調節,形成了一個山溫水軟、得天獨厚的自然和諧的生態體系。進而物豐民富,文采風流爲天下冠。因此,就本質而言,蘇州是一座舉世聞名的曆史文化名城,但更是一座源于自然、融于自然的“山水城市”。曆史的軌迹清楚的印證,沒有蘇州的山水特征,就不可能有蘇州的城市文化底蘊;沒有蘇州的生態體系,就不可能有蘇州的人居環境模式。在這個意義上說,蘇州“天堂”的美譽,既成于天,更謀于人。
蘇州山水又可以稱之爲“文化山水”。在蘇州的山山水水之間,幾乎沒一處不記載著蘇州的曆史,沒一處不銘刻著文化的印迹。離開了曆史,離開了文化,離開了城市的故事和傳統,蘇州山水將變得淺薄甚至蒼白。
作爲一個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建城史的古城來說,蘇州是夠古老的了,因而有人稱之爲“白發蘇州”。確實如此,如果城市也可以像人一樣來計算其年齡的話,那麼蘇州應該是一位白發蒼蒼的千年壽星了。在這容顔永駐的蘇州城,飄逝過一代又一代的蘇州人,來去過一撥又一撥的文人墨客們,他們各以其勤勞與智慧,留下了一行行足迹,打下了一個個烙印。這足迹就成了曆史,這烙印就成了文化。曆史與文化的結晶,造就了這麼一座世間唯一而天下無雙的蘇州城。
我們中華民族曆來就有優雅的傳統,即綿延兩千余年的士大夫的富有情調與韻味,風雅而精致的文化傳統,而這樣的傳統在蘇州被表現得淋漓盡致。蘇州有著她的的獨特魅力,以其秀麗的自然風光、古老的曆史傳統、深厚的文化層積向世人展示了綿長而悠久的東方底蘊。來到蘇州,我們不僅是欣賞蘇州湖水、溪流的靈動飄逸,觸摸盆景、刺繡的小巧精細,驚歎園林、昆曲的雅致秀麗,感受評彈、絲綢的柔和淡遠,更應該品味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弘揚民族不朽的藝術精神,培養高尚的生活情趣,塑造優雅的人生格調,因爲一個有美麗精神、高雅生活的民族才會真正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