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業
明見師
什麼是業?要知道,我們的本性原本是清淨的,只是因爲汙染才不再清淨。那麼因何汙染呢?換句話說,是什麼汙染了我們的清淨呢?這就是“業”!
要想成佛,讓個體回歸整體,就得把自己洗幹淨,那就是消業。業力是修行路上的障礙,搬走了業力,你才能扶搖直上。所以修行實際上是和自己的業力做鬥爭,也是和自己累生累世的習氣、負面的念頭、錯誤的行爲做鬥爭,也是和自己作鬥爭。所以降伏這一世的心,也就了了累生累世的業債。
如何消業?
業由心起,由心造。一切從心上修。
方法: 1忏悔;2臣服(即柔順)3相應;4保持覺知;5苦行;6奉獻等等
忏悔: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華嚴經上的這四句話就是無上之法啊!因爲它在在告訴我們,清除業障的第一步就是要真心忏悔!
真正的忏悔是用心,這一點很重要! 忏悔是:當你覺得自己錯了,心生愧意,下次絕不再犯。只有對自己狠,才能真正做到忏悔。同樣的錯誤一犯再犯,然後不斷地忏悔,這樣不會有效果。忏悔並不是非要跪在大殿或佛堂上才叫忏悔。忏悔是不受時間地理環境限製的。忏悔是諸佛成就必不可缺少的法寶!一個忏悔法門,就是無上秘法啊!
所以要真心發願忏悔,認真仔細地回顧自己的一生,從此時追朔到沒有記憶時爲止,想起一件事做得不對,就誠心地忏悔,對現世所做過的一切錯事一一忏悔。在一次次的忏悔中,你看到自己曾經的心潮起伏,那麼多的念頭如海潮般湧上岸邊,然後又退回去,熄滅了,一次又一次…靈魂深處的酸楚與委屈潮湧而至,你宣泄著自己。接著你心海上的波浪就會一次次地減小,直至慢慢平息,然後就是平靜,前所未有的平靜,你就到了你從來沒達到過的高度。在這個高度中喘息片刻,你比以前更加通透,明亮!你的智慧會再一次悄然打開。
臣服:
心靈方面
在修行過程中,能量和心靈層次提升了,莫高興得太早,馬上就會開始清理垃圾,清理的時候,日子不會那麼好過。垃圾有身體上和心靈上的。身體上,會通過汗液、大小便、經血、疾病等方式排出來。心靈上則會發生一些事情來考驗你,出現一些境界。
在境界中是不用理論,也沒有是非曲直的。平時很明理的人也會在你的境界中說出蠻不講理的話來,明明不會發生的事,也會出現在你的境界中。總之,境界是不會按照規律、常理“出牌”的。所以一定要跳出來,看清楚境界背後的力量,那就是道,是道的力量要挑出你思想中薄弱的部分。這時就如宣化上人所說的:“若要過不去,一切從頭來。”
在境界中應該采取什麼態度呢?只有臣服吧。臣服是最好的態度。臣服可以讓你少經受很多痛苦和波折,順應道的力量,隨順道的緣,自然會達成一些事。這也是讓境界快快過去的最好方法。否則,一個境界在你身邊出現半年一載,那一定是你的心沒有臣服,沒有接納。
所以在境界中臣服,表現出女性的柔順是多麼的重要。臣服是:不再取舍境界,面對貪嗔癡而不動心,當能以如如不動的心,坦然面對一切境界而無取舍之時,新的業才會停止産生。逐漸達到業盡情空,才是徹底的消業。這便是五祖所說的“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的道理。
身體方面 :
修到一定層次時,心靈提升了,而身體跟不上了,這就要清理身體了,表現爲腹瀉發燒等,這時候是不用藥物的。敏感的人會感受到這時的腹瀉發燒不同于病理性的,等它過去後,你會發現神清氣爽,身體變輕了。如此循環,由心靈帶動身體,身體會越來越輕盈飄逸,整個人看起來非常通透,這時候你的修行就基本上路了,你已經接近道,或者在道上了,你每天只需閱讀道的信息就足夠充滿自己。
每天就這樣源源不斷的接受道的信息,直到身體受不了了,就會自動停止提升信息的接收,來調節身體,喘息一段時間,直到身體恢複,道上的信息再次風起雲湧…也是你靈性或者佛性提升最快的時候。
這種身心方面的調整體現了螺旋式的上升。你無須做什麼,只有臣服,你會體驗到何謂“漂流”——人生中的漂流。所以老子說,人活著很簡單,漂流就行了。隨遇而安,自然歸入大海。
一切在漂流中都是那麼自然而然地發生,只要你的態度是漂流,你“任人宰割”,也就是不做任何反抗,就是最快的提升。這就是所說的柔,要柔和、柔美、柔順,也就是要做水,要如水。最後,身心清淨,直至看到塵根脫落,你已經超凡脫俗,超凡入聖了!
洗滌完自己再看看這世界,其實一切都很簡單,你很容易就做到了活在當下,並且享受當下,你很輕松。回到源起再看地球,人生還有意義嗎?這時候再入紅塵,嬉笑怒罵間,很容易就做到了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消業到最後,你是什麼呢?
你潔淨到輕盈,透亮,你超越所有的名相,無形無相,你不是佛,不是魔,不是人,也不是男人和女人。你沒有性別,不屬于物質,不能用人類的思維來定義,你什麼都不是!你是無,你是空,空也非空。你就是那麼一個東西,無法用人類的語言來描述。感覺和地球越來越遠,離人類越來越遠,心歸于古樸,歸于自然,遠離了現代文明。飛機、汽車…對你來說沒有絲毫興趣。雖置身紅塵,但紅塵的喧囂對你甯靜的心靈不能擾亂絲毫,你能夠置身其中,比誰都投入,也能夠瞬間出離,雖投入,但不迷戀。
默看世間百態,笑睹風雲變幻。
縱情喜怒哀樂,卻又瞬間抽離。
境界越高,修證的人越少。到最高時,寥若晨星,寥寥無幾。所以,在最高境界,只有你和衆生合一,衆生不能與你合一。不是你喜歡孤獨,而是你找不到志同道合之人。
業盡緣消,超越一切。
無形無相,穩住于道。
笑看花開,不隨花落。
心在道上,安于漂流。
隨性之至,默然接納。
靈性飛升,見自如來。
隨緣應事,習氣漸除。
塵根脫落,回到始初。
人情泯滅,我本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