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團隊的組建

  團隊的組建

  師:在沒有開始今天的話題之前,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一個團隊由哪幾部分組成?

  答:高層領導、中層領導和員工。

  師:回答得很好。前幾天有幾個人和我討論企業管理的問題,我查閱了一些資料,

  今晚就此問題和大家一起探討。

  任何一個團隊都由領導者、管理者、員工叁部分組成。在寺院就是方丈、執事和清衆。什麼是領導者呢?領導者是管意識形態、方向,提出思想的人,他是團隊的靈魂與形象代言人,不管具體的事務。他做事的原則是抓大放小。他不僅要善說、善寫,還要善管,管放在第叁位。

  管理者首先要能管,其次要能說,第叁要能寫。一個團隊能否健康穩定地發展,取決于中間的力量,也就是管理者。管理者起著承上啓下、上傳下達的作用,非常重要。員工、清衆不能直接面對董事長、方丈,而是他們的領導——管理者。管理者在中間可以左右逢源,上下周全。管理者要大事小事一把抓,親力親爲。如果管理層只能想到問題、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不去落實,就不會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如果管理者抓大放小,這個團隊就管不好。如果領導者親力親爲去做具體的工作,管理者就很難做事,也做不好事,下面的員工也不知道應該聽領導者的還是聽管理者的。有的員工認爲誰是老大他就聽誰的。也許有些領導會欣賞這樣的員工,認爲這個員工對自己很忠誠,很維護這個團隊。但有智慧的領導恰恰相反,他不會欣賞這樣的員工。員工真正的領導是他的直接上司。他今天可以繞開自己的直接上司去找上一層領導,明天同樣也會繞開上一層領導去找更上層的領導。

  員工和清衆首先要會聽,然後是會做,最後還要會說。只有聽得懂管理者說的話,明白他的意思,才能把事情做好。員工要能服從管理,還要學會和管理者溝通。作爲一名員工或者清衆,你做事能讓管理者放心,你就成功了。人不可能一輩子都做員工或者清衆,必然會做管理者乃至領導者。如果一輩子都做員工、清衆,說明你沒有成長,你不是一個好員工、好清衆。一個有過人之處的人不可能長期做員工、清衆,會很快成長爲管理者,甚至領導者。在沒有成功之前,就應該默默地做事,默默地付出,只要堅持不懈,總會被發現。

  什麼方式可以讓一個團隊健康發展呢?也許我們會說建章立製。可是,爲什麼很多有機製規章的團隊沒能發展壯大起來呢?因爲沒有人去具體執行和落實。製度是用來檢測員工的行爲是否規範,工作是否做得正確的標准,是要靠人去實施和落實的,人不去落實製度,製度怎麼會起作用呢?一個團隊縱然有一套完整的規章製度,如果管理層不去實施與落實,務虛不務實,這些製度也形同虛設。成功的人做事全靠落實,不是憑嘴巴講,不付諸行動的理想只能是妄想。所以,如果管理者只會想或只會說,只會寫,不會做,就不是一個優秀出色的管理者。管理者可以不會說,不會寫,但一定要會管,因爲他直接面對人與事。

  一個企業在組建期間,領導者非常重要。組建起來以後,最重要的是管理者,領導者就不是很重要了,甚至可以不要。一個企業可以沒有董事長,但絕對不可以沒有總經理。寺廟可以沒有方丈,但不可以沒有當家師。一個企業組建成功以後,真正帶領大家做事的,是總經理和各部門的經理,這樣公司才會不斷地壯大,健康穩定地發展。寺廟也是這樣。

  對寺廟來講,方丈就相當于董事長,八大執事就是管理者,清衆就是員工。一個寺廟能否正常運作與發展,八大執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因爲寺廟建好以後,方丈只是這個寺廟的形象代言人,就像一面旗幟一樣,這時候需要體現的是八大執事的智慧和力量。

  清衆不明白部門負責人的意圖,分配給他的工作肯定做不好。清衆不需要參與管理,更不需要提出思想,只要把管理者吩咐的事情做好就行了。如果一個團隊裏面這叁個角色不能各就其位,各盡其職,就會如古人所說,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一個團隊的內部就好像人體的五髒六腑,相互之間的協調、配合非常重要。在團隊裏面,管理者就應該是領導者的化身,員工就是管理者的化身。

  一個寺廟主要是靠當家和知客支撐著。大家一定要務實,不要務虛,做事要一步到位,抓住不放,不要顧慮太多。只要是一心爲寺廟,大家遲早都會知道。我們都已經中年了,應該多做點實事,讓那些剛剃頭的小和尚多講,給他們鍛煉的機會,以後他們自然就會講法了。如果不開口講,永遠不知道自己缺什麼。

  爲什麼一個團隊要建章立製,並且公諸于衆呢?就是要看大家能否接受這些規章製度。能接受就共同遵守;不能遵守,就沒必要待在這個團隊裏。任何人到了一個團隊,都應該主動適應這個團隊,不能讓團隊來適應自己,團隊不可能因爲遷就一個人而改變整個團隊的規章製度。團隊不協調會導致成員身心不健康,因爲大磁場會影響小磁場。比如我們團隊的基本理念是“信教先愛國,學佛先做人,修道先發心”,如果你不能接受這個理念,你可能就會被淘汰,留下的一定是能接受的人。一個人不接受他所在團隊的理念又留在這個團隊裏,他的身體就會生病,他的靈魂就會被這個團隊的共同磁場“殺”掉。就好比一個企業的文化和精神可以阻擋,摧毀一切障礙一樣。能遵守企業文化的人,他磁場的振動頻率與企業的振動頻率是一致的。不遵守的人則不同,他的振動頻率就會被團隊這個大的振動頻率“吃”掉。這就是過去每個寺廟都修同一個法門的原因。如果你在這個寺廟裏不修這個寺廟的法門,你的磁場就會被吸掉。每個團隊都有自己的思想、文化、規章製度和爲人處事的標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寺廟裏要樹立起正氣,只要歪風邪氣一出現就應該馬上製止。我們的團隊裏不應該存在奸、狡、狠、謀的現象。宗教團體裏的人員體現出的應該是忠厚和老實。作爲一個僧人,應該把佛學經典的學習研究、講經說法作爲自己的主業,而不是去搞其他。對一個團隊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團結、和諧。和諧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處處爲對方考慮,換位思考。

  答:有共同的目標,爲集體著想,互相溝通,互相尊重。

  答:共同勉勵,互相包容,做到“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無诤、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

  答:在工作中互相幫助,在生活中互相照顧。在寺院裏,除了共同學佛修行之外,還能互相監督和促進。

  答:共同的願景,充分的溝通,明確的分工。

  答:互相協作,配合,服從,忍讓。

  答:齊心協力,各盡其職,守本位,聽招呼。

  師:你們每個人都答對了一項或兩項,有的沾了個邊,沒有擊中要害。你們的回答就代表了你們的見地,當你在爲人處事或當領導時,就會按你們的見地去做,結果也是如此,有的沾個邊,有的做對一點點,有的相對多一些。

  既然是一個團隊,要團結,要和諧,無論是領導者、管理者、還是清衆,都要帶頭做工作。領導者到了公司,也要和員工一起吃食堂。一個團隊的團結與和諧體現在五個方面:

  首先,每個成員各就其位,各行其職,安分守己。

  第二,團隊的每個成員都要問自己:“我能做什麼?我能做的有多大作用,多大影響力?”如果你僅僅能做,所做的沒有多大作用,沒有影響力,你能做的別人也能做,你的存在對這個團隊來說是可有可無的。

  第叁是換位思考,尊重他人。無論是領導者、管理者,還是員工,叁者都要學會這一點,它是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和諧相處的前提。

  第四是自我約束力。約束什麼呢?約束私心。我們是一個團隊,每個人都要學會自我約束,不讓自己的私欲膨脹。一個團隊之所以不團結,就是因爲每個人的私心沒有約束好。有時候雖然彼此互相尊重,但有些人所謂的“尊重”是有目的的,是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欲。有時候你說話辦事可能不懂尊重對方,但對方了解你的用意、你的發心、你的初衷是爲了團隊,不是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欲,對方也會原諒你。相反,如果對方發現你的目的、發心是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欲,即便你很懂禮節禮貌,很善于和對方溝通,很尊重和包容對方,你所謂的禮節與尊重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佛教講動機、發心是非常重要的。一切言行首先看動機和發心。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會處理矛盾和突發事件。一個團隊隨時可能有矛盾和突然事件産生,既然你是領導者、管理者,就必須具備處理這類事件的能力。尤其是管理者,員工出現問題首先是反應給管理者,領導者不會天天在現場。只有管理者拿不定主意,處理不了突發事件時,才把它移交給領導者。在正常情況下,作爲公司的員工,寺廟的清衆,當出現矛盾或突然事件時,你們是現場的第一負責人,你們自己處理不了,才反應給你們的領導,也就是管理者。

  所以說一個團隊要健康、穩定、持續地發展,首先要和諧。如何才能和諧呢?就是要做到上述五個方面。

  釋萬行2011.07.16

✿ 继续阅读 ▪ 人生最幸福的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