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叁課(二)追求解脫必須斷絕追求人天福報之心
若修行者僅僅對地獄、餓鬼和旁生等叁惡趣的痛苦有所了知而心懷畏懼,但修法只是爲了遠離惡趣而獲得人天福報,即使當時所行持的善法有多麼深奧,所修的法無論是遠道法相乘、近道金剛乘還是捷徑之道無上竅訣大圓滿,最終所得的結果都只是人天福報而非解脫。因此,時時觀待自己的發心非常重要。
由于聽聞過導師講解的教言,自己也閱讀過很多佛教書籍的緣故,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都不會承認自己修行的目的是爲了人天福報。但是由于無始時來習氣煩惱沈重的原因,我們無意當中是否還在追求人天福報?比如每天早上一起床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先問問自己的發心如何?是爲了什麼而在修法?如果僅僅走過場般的口中說一遍“爲天下所有一切衆生離苦得樂”可能並不圓滿。我們必須把心沈靜下來,剖析內心深處真正的想法。你修法的目的真的和你所說的一樣嗎?真的和世間沒有絲毫之關聯嗎?甚至在我們從事每一件善事的時候,我們都應該認真問問自己:你真的是爲了尋求解脫嗎?
我在漢地各個地方,每年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物,有時候也會遇到被周圍朋友贊歎爲大善人的慈善家。當然,站在某種角度而言,我們不能排斥這些不是善,只要對他人有利益,當然是善事。但善的適用範圍很廣,從身語表面上的善,直到內心真正具善,有很多層次。在我們贊歎這種表面善法的同時,還應該反過來細致問問:這種善和我們出世間的善有關聯嗎?若將從事善事作爲謀取更大利益的一種方便,真正的目的是滿足自己的貪欲,那麼這種善法與出世間恐怕一點關聯都沒有。同樣,追求人天福報也是一種貪欲,所以不是真正的善。
我們有時候講解他人過失,並不是爲了指責別人,而是爲了警醒自己,看看自己平常行爲當中是否有這方面的漏洞。若有,當然應該及時改變。可能有些人有疑問:“爲什麼我要這麼做、這麼學呢?”因爲輪回過患,因爲壽命無常,因爲我們要獲得永恒不變的快樂,因爲我們要度化叁界六趣一切衆生,要成爲他們的怙主,所以我們必須從今天開始如是造行。
由于我們觀察內心不夠細致的緣故,我們往往會忽略自己追求人天福報的心念,滿足于眼前的境界。反觀自心,當我們從事善法的時候,雖然表面上發心是爲了一切衆生離苦得樂、究竟成佛,但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是不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事業越來越順利、廣大?旁邊所有的親朋好友越來越好?若僅僅爲了這些,無論你從事的善事有多大,和出世間的善恐怕沒有多大關聯,因爲在不知不覺中,你所追求的僅僅是人天福報,已經不具備出離心。如《功德藏》曰:“唯隨善惡意差別,不隨善惡相大小。”所以我們應該要學會轉變,把追求人天福報的心念轉變成廣大意樂菩提心。
往昔有一位居士問我:“我進入佛門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在這幾年的時間裏,我聽聞了一些導師的講法,也閱讀了一些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從中已經得知,修行是爲了解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憑借對佛法的信心,雖然我沒看見過西方極樂世界,但也相信必然有這樣的一個境界。由于煩惱沈重的緣故,我在追求解脫的同時,內心有時候會不由自主地産生這樣的心念:到底有沒有西方極樂世界?人間也挺不錯的,我爲什麼要去西方極樂世界?這種念該如何轉變呢?”
當時我說,類似這樣的顯現不僅你現前具有,往昔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時代也有過。釋迦牟尼佛的弟弟難陀貪戀世間美貌的妻子,不願修行。釋迦牟尼佛先帶他去天堂,難陀因羨慕天人所享安樂而放棄對世間的貪欲,生起修行之念。隨後釋尊又帶他到地獄,讓難陀了知到人天雖然有暫時之快樂,但最終所遭受的痛苦無法想象,使他真正生起追求解脫的出離心。所以,要生起真實穩固的出離心,必須在平常的修行中,努力觀修輪回過患,杜絕追求人天福報之心。
從初次進入佛門乃至今天,先不論我們磕過多少個頭,念誦過多少心咒、經文,從事過多少善法,先問問在做每一件善事之前你的出離心如何。若僅僅具備小士道出離心,一切所做僅成爲人天福報,非成爲解脫之因。這一點必須銘記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