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全開月未圓
有句俗話說得好,與其皺著眉頭活,不如開開心心的笑著過。人生很難完美,要想完美也只有在我們的內心世界裏去尋找完美。
生活在這個凡塵俗世,勢必要面臨諸多瑣事的困擾,難免爲我們所處的地位、待遇、環境去奔波,也會遇到諸如小孩上學難、看病難、上崗難、成家難、掙錢難等等不如意的事情。
人生就是這樣,不可能事事如意,很多事情也不可能達到我們期待的圓滿。生活還要繼續,日子還要一天一天的過,抱怨不會解決任何問題,攀比只能帶來無盡的煩惱。不必要擔心有沒有人注視你,也不必在意那份淡淡的憂傷。其實在你羨慕別人的時候,在你的視野之外,還有很多羨慕的眼光盯著你,在悄悄地追隨著你堅實的足音。
人生中的如意和不如意,是一對相互轉化的矛盾,面對種種不如意,我們沒有必要懊喪,更不必要抱怨,以樂觀豁達的心胸,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去對待它,當越過了一個一個的不如意時,就會迎來一個一個的稱心如意。我們就是在這種如意和不如意的交替中展現著生活的意志,增長著生活的激情,收獲著生活的果實,享受著生活的美好。俗話說,苦難是人生最好的老師。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應該感謝種種不如意,它能磨煉出我們堅強的意志,促人奮發,使人清醒,使人感悟到平常情況下難以得到的人生真谛。
在中國曆史無數文人志士當中,有位傑出的人物——蘇東坡,他才華橫溢,學富五車,他巨大的成就、深遠的影響,至今都很難有人超越。他曾少年得志,與其弟蘇轍同榜中進士,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極口稱贊,也得到當朝皇帝的賞識。但進入仕途後,由于卷入新舊黨爭的激烈旋渦中,從此一生就再也不平靜,一貶再貶,越貶越遠。然而,蘇東坡在仕途失意,生活極其艱難之時,始終保持一種超然物外,隨遇而安的達觀胸懷,從不放棄對人生的熱愛,對美好事物追求的態度,他撰寫了二千多首詩、叁百多首詞和散文,成爲中國文壇絕無僅有的人物,他的文學作品成爲了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至今讀來仍使人得到極大的美感享受和思想哲理的啓迪。他面對“食無肉,病無藥,居無所,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日啖薯芋”的殘酷現實和窘迫生活,蘇東坡既面對現實,又超脫現實,以一種詩意的、藝術的審美態度來看待人生逆境。
人生就應該曠達以待,泰然處之,即使在跋涉中遭遇摔跤,仍不氣餒,拍拍身上的塵土,繼續挺直前行,生活就會變得相對輕松起來,即使你遇到不少困難,也會領略很多的人生美好。
人活著只有一個簡簡單單的道理,就是認真做好每天的每一件事,我們能把握的只有當下、只有今天。過去的有些什麼,我們無法改變,未來會有些什麼,我們也很難想到,我們能夠做好的僅僅是現在、是當下。讓生活少一些貪欲,少一些奢望,也就少了很多煩惱;找准自己的位置,懂得進退自如,不落入窠臼,不被經驗束縛手腳;即使我們的身體和環境受到限製,也要保證心靈的豁達和自由,在生活中多一些滿足,多一些包容,也就讓生活多了很多幸福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