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和煩惱再一次合作

  和煩惱再一次合作

  六祖壇經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話,煩惱即菩提。什麼是煩惱?是我們想不通,看不慣,繼而憤怒、憎恨、埋怨、嫉妒、郁悶、無知……..這些實實在在困擾著我們、影響著我們的心情,那煩惱如何能成爲菩提呢?

  煩惱像空氣一樣,幾乎無處不在,即使原本很愉悅的心情也會突然因爲某一件事情而轉爲不快。它就像影子一樣總是跟在我們身後,不時地跳出來打擾一下我們的生活。如果,你越害怕它,越想躲避它,它就越能折磨你,相反的,你轉過身來面對它,正視它,它反倒害怕你。

  別把煩惱看得那麼可怕,不妨也和煩惱合作一把,看看六祖慧能大師的“煩惱即菩提”是真是假。

  把每一次的煩惱看做是一道數學題,我們要做的就是解題。我們要相信每道題目都有解,也就說每一個煩惱都有出口,只是我們要善于尋找。但是,有一點需要我們明了,每一個煩惱的出口都在我們自己的內心裏,而不在外界。

  你生氣,是因爲自己不夠大度;你郁悶,是因爲自己不夠豁達;你焦慮,是因爲自己不夠從容;你悲傷,是因爲自己不夠堅強;你惆怅,是因爲自己不夠陽光;你嫉妒,是因爲自己不夠優秀……..凡此種種,每一個煩惱的根源都在自己這裏。所以,每一次煩惱的出現,都是一個給我們尋找自己缺點的機會。

  如果不是把目光轉向自己,那麼所謂地解除煩惱轉化煩惱,只會是南轅北轍。當我們漸漸地把眼光轉向對自己的審視,而不是對外界或他人的挑剔指責時,我們才是真正地面對煩惱,當我們正視煩惱時,我們看到的只有自己的缺點,而這也正是煩惱産生的根源。也唯有如此,我們才是真正地找到了解題的辦法,而這也是煩惱出口的方向。

  向外追尋煩惱的解決方法,煩惱永遠還是煩惱。向內尋找,不僅能找到煩惱的出口,當你從煩惱中走出來的當下,你也獲得了智慧的顯現,此時也就是六祖所說的煩惱即菩提。而所謂煩惱,所謂菩提,亦何嘗不是一種分別,煩惱是鏡月,菩提又豈不是空花。

✿ 继续阅读 ▪ 贊歎那些孩子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