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感動
我們多少次無意間被生活中點點滴滴感動,爲那驚鴻一瞥、回眸一笑,我們熱淚盈眶,淚流滿面。
生活在被鋼筋混凝土包圍的世界裏,整天面對這些冰冷的磚頭瓦塊和世態炎涼,我們的內心對于世界的感知似乎也在慢慢的降溫。它似乎早已厭煩了人情冷暖,被深深镌刻上了“名”“利”二字。面對人間大愛都未曾稍稍心動,面對生活小事更是難以入眼。
我們小時侯最不喜歡這樣的人,可未曾想在不知不覺間,受世俗的熏染,卻丟掉了童真,自己居然變成了自己痛恨的對象。是什麼讓我們成了現在的樣子?我們又如何才能找回曾經的自己?
大千世界裏,我們走的太快,忽略了太多重要的東西;爲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追求一些不必要的身外之物,丟掉了太多美好的東西。想一下,在我們等公交車的時候,有多少人不是愁容滿面,有多少人不是焦躁不安,有多少人沒有把脖子伸了又伸,眼睛死盯住道路的遠方?又有幾個人留意過路旁的冬青,有幾個人聽得進路邊的音樂,有幾個人瞭望過天空中飄飛的白雲?我們僅僅爲了這麼一件小事,忽略了那麼多美好的風景,久而久之,不知不覺就丟掉了那顆澄淨的內心。
找回曾經的自己,我們要學會和身邊的小事小情交流。和柔風、細雨、白雲、藍天,大海、江河,山嶽•••••待我們重新在這些東西上感受到絲絲感動時,我們就真正踏上了尋回自己的漫漫長路。
仰望天空,俯察大地,皇天後土,如果我們能確實感動自己,那我們應該感謝自己,感謝自己沒有丟掉自己;應當慶幸,慶幸自己的內心還沒有完全被湮沒在名色裏。
感動不等于流淚,悲情也不一定是感動。感動是發自肺腑的情感,是自心底油然而生的敬佩,是對心靈的折服。
在現在傳媒高度發達的世界裏,最能感動我們的不是別人的故事,也不是財富物質的所得,而是我們那顆能夠感恩的心。能被別人感動固然很好,但是如果能自己感動自己,或者自己能演繹去感動別人豈不是更好。
大地無寸土,處處是故鄉。走出去親近大自然,流水潺潺,楊柳依依,炊煙襲襲。珍惜眼前的所有,感受當下的真實,聽罄音、魚聲、鼓點,聲聲滌蕩心靈,讓我們的內心充實而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