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緣和合 同願同行
今天是二零一二年的浴佛節,在兩千多年前偉大的釋迦牟尼佛爲人間帶來光明,帶來希望,爲人生帶來一盞明燈,爲衆生帶來生命的光明。
今天是個不平凡的日子——二零一二年四月初八。二零一二年還有一個特點,什麼特點?兩個四月初八。所以說二零一二年是讓我們珍惜的一年,是讓我們值得慶幸的一年。我們今天在一起共同度過這吉祥的一天,美好的一天。兩千多年前,我們這個世界有了方向,有了佛法,衆生有了心靈的歸依,衆生有了心靈的彼岸,就像苦海有了明燈,就像重病有了良藥。
前幾天剛舉行了第叁屆佛教論壇,在這裏我把今年世界佛教論壇的宗旨在這裏和大家分享一下。今年是以感恩、奉獻、惜緣、包容、尊重與分享爲主題,“衆緣和合,同願同行”。
生活需要感恩,人生需要感恩,那麼我們佛教徒更應該感恩,抱一顆感恩的心,走過這一百年。
百年人生,猶如一夢;百年人生,匆匆一夢。煩惱何來?從心頭而來。煩惱何來?有句俗話說得好,誰高誰低?“爭來爭去,到頭來不過一場空”。剛才有一位老年人問我,說:“師父呀,人生的意義何在?”我說:“你已經滿頭白發了,你應該比我明白”。人生在世誰高誰低?得得失失不過是個謊言。人生一夢,百年匆匆,你得到過什麼?你又失去過什麼?一生不過是一條道路,走過就是了。
有人問我:“師父啊,念佛能不能開悟?”我說:“你只管念去。”他又問:“念佛能不能往生?”我還是那句話:“你只管念去。”人生是一條路,不必計較,不必計算。計算你也白頭,不計算你也白頭。人生是一份感恩,走過人世間,多一些包容,多一些輕松。
人生也是一場奉獻。有人說“我敬別人一尺,別人敬我一丈。別人敬我一尺,我要敬別人一丈”。那麼你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你仔細想一想爲什麼要把這個“我”說的這麼重要?爲什麼要把這個“我”這麼肯定?百年過後這個“我”又在何處?“別人敬我一尺,我敬別人一丈。”那麼這句話在今天我們在這裏做個討論。別人敬你一尺,你真的就敬別人十丈百丈了麼?很多人的口頭語“別人敬我一尺,我敬別人一丈”,你真能做到嗎?我今天就敬你一尺了,我就等你一丈!那麼等不到的。所以說,大家一定要把這個“我”去掉。別人真的敬你一尺的時候,你真的做不到敬別人一丈,所以說今天這句話以後就不要再說起。那麼怎麼做?真正的做起。別人敬你一尺,你真正的要做到敬別人一丈。光做,不說。大家記住了沒有?
人生是一場旅行,風風雨雨,不是你自己一個人在旅行,是衆生一起在旅行。不管是萍水相逢還是擦肩而過,不管是前世相逢,不管是今世相逢,都是一場緣分。所以,需要我們格外珍惜,非常珍惜,特別珍惜!
有些人問我:“延參法師,你今年有多大歲數?”昨天在機場還有人問我。我告訴她:“我今年二十多歲。”她說:“真的嗎?”我說:“真的,二十多。”她說:“看你像叁十來歲。”我說:“我真的很感謝你,我希望我的人生從叁十來歲剛剛開始。我不希望早上一起床滿頭白發,快五十歲了。”從昨天有一個老太太說我“看你像叁十來歲”,我到今天早上還感激人家。雖然說人家眼神不太好,有點差池,上下差個二十來歲,但是我還很感激人家。也許是她的好心,不想傷我心,也許是她的好意,是恭維,我希望人生從年輕活起。我今天發現很多很多頭發比我還要白的還要多的人,我又特別特別欣慰。我二十多歲,我希望大家叁十多歲,希望大家從年輕活起,不要認爲滿頭白發就是年紀,只要心裏有平等,只要心裏有祥和,心裏有安甯,我們都是二十多歲。
生活當中,歲月當中,難免有些不如意,還是那句俗話“人生在世十有八九不如意”,如果你心平點兒就如意了;世間曲折,曲曲折折,如果你心平點兒它就沒有曲折,所以說需要包容。人生一夢轉眼是空,我們在佛前扪心而問,在佛的生日之際,我們在這裏聚會,我們扪心而問:我們這一生有什麼還不能包容?
我們轉眼都是那個世界的人,有些人,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轉眼就要去那個世界站崗了,那麼生命無常,所以說包容吧!多包容吧!這個世界真的需要包容,所以說我們從自己做起。
因爲今天是釋迦牟尼佛的生日,我們在這裏,在禮拜佛陀的時候,我們更要忏悔,更要自我批評。世界包容我們,衆生包容我們,我們是不是做到包容衆生?不管什麼人,不管哪一個生命,它都有值得尊重的地方,我們能不能做到尊重?能不能做到尊重那些擦肩而過的人?能不能做到尊重那些相逢不相識的人?我們能不能做到尊重那些和我們信仰不同的人?
大家知道,我們不光做不到尊重那些相逢不相識的人,我們有的時候連自己家裏人都做不到包容,煩煩惱惱總是從跟家裏人作鬥爭開始。有一個老太太跟我說:“師父呀,我今年七十了,我這一輩子不幸福。”我說:“爲什麼?”“自從結婚開始,我就是一場戰爭。這場戰爭打了四十多年了。”我說:“結局如何?”她告訴我:“不死不罷休。”
人生真的需要爭鬥麼?並且還是和自己家裏人爭鬥,和自己最親近的人爭鬥,所有的惡言惡語沒有用到別的地方,這一生的惡言惡語一點兒也沒浪費,全都用到自己家裏人身上了,所以說這是一場顛倒,這是一場無明。把所有的好言好語留給人間,收起所有的惡言惡語、惡行惡念。把所有的祝福祈禱留給人間,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也能聽到幾句好話。真的不要等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聽到的就一句話“好啊,他可算是走了!”
人生就是不停地你送我我送你,人生就是一場相送。人生就是一場互相的追悼會,你追悼我,我追悼你,不管有多大的冤仇,到最後不過就是一場追悼。不管什麼冤仇在追悼會上你還能說髒話嗎?在別人的追悼會上你還能破口大罵嗎?那麼在自己的追悼會上你還希望能聽到惡言惡語嗎?所以說人生是一場尊重。生活可以說大家在一起,是一場聚會,是一場相約。快樂和幸福在哪裏?在知足裏,在分享裏。只有把你的快樂和幸福分給大家,無數的幸福分成無數的幸福才能幸福,無數的快樂分成無數的快樂,把快樂分出去,傳播出去,才是真正的快樂。
生活是一場分享。這是第叁屆世界佛教論壇最後一個詞——分享。如果你是一個斤斤計較的人,你不是一個快樂的人;如果你是一個以自我爲中心的人,你一生得不到幸福。那麼只有把快樂和幸福傳遞分享才能更快樂更幸福。
“衆緣和合,同願同行”。有人問我:“延參法師,世界是不是快到末日了?”我說:“沒有。”“同願同行”,所有的佛教徒,所有的衆生,用一個美好的願望,用一個共同的努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們足以能改變這個世界的命運,我們足以能創造一個嶄新的世界。“同願同行”,最美好的善良才是慈悲,大家理解這句話。什麼是慈悲?最美好的善良。善良到極點,善良的路上就是慈悲。
什麼是開悟?放下你對這個世界所有的成見就是開悟。放下你對這個世界所有的不滿,所有的怨恨,那麼你就是開悟。我們今天在釋迦牟尼佛的生日聚會,我們共同來分享佛法的理念。在香港,佛頂骨舍利在哪裏瞻仰幾天,當我看到那個佛頂骨舍利,佛的這一塊頂骨舍利,上面全是舍利子,密密麻麻,上面全是非常非常晶瑩剔透的舍利子,我的眼淚就沒止住。爲什麼?佛法的真實,佛法的存在,釋迦牟尼佛用一生來證明了佛法的存在。佛頂骨舍利全是舍利子,大家有時候可以上網去看一看,非常莊嚴。
我們今天在這裏我們共同來度過釋迦牟尼佛的生日,也是我們自己的生日。誰是佛?所有的衆生都是佛。不要對面相逢不相識。有人問開悟在哪一刻?開悟就在回頭那一刻。苦海無邊回頭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