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間善良是一脈 品悲慘世界

  人間善良是一脈 品悲慘世界

  人生百年,做的是人,不是給煩惱做影子,不是給仇恨做囚徒,不是給名利做奴隸,既然活著,就要實實在在地活,領導著自己的命運走向光明和寬闊。

  生活,不是挑剔別人的不完美,是多檢查自己的失誤和不足,不是感歎自己的不順心,是多感悟衆生的苦。如果雙眼只看到自己的一點點不如意,心裏想的全是個人的一點點得失,完全看不到別人的艱辛,想不到別人的難處,這已經是偏離了命運的坐標。

  任何時候,命運的坐標是善良,絕不是自私,不是一味地以自我爲中心。

  善良是什麼?是心靈的燭臺,是生命的亮光。

  在《悲慘世界》裏,主人公冉阿讓的一生是悲慘的。爲了饑餓的姐姐的孩子們,他偷了一塊面包,代價卻是19年的苦役。重回社會,受到的是歧視和白眼,再次沒有工作沒有飯吃。青春流逝了,連同人的尊嚴也流逝了,冉阿讓發誓要報複社會。

  與其說冉阿讓是悲慘的,不如說他是幸運的,在他發誓要報複時,他遇上了改變一生命運的主教。主教沒有一句言語的教化,只是用自己一顆善良的心給了他尊嚴,以貴賓的待遇招待突然到來的冉阿讓,並與其同住一間房間,當然,這還不足以感化內心被仇恨填滿的冉阿讓。

  不辭而別的冉阿讓順手拿走了主教簡樸房子裏唯一貴重的物件——銀質餐具,卻在第二天一早就被警察抓住,並被送回主教處核實。主教平靜地否認了冉阿讓偷竊,並“埋怨”冉阿讓:“我昨天送給你的除了餐具,還有一對燭臺你怎麼忘記拿了?”並親手把燭臺交給了冉阿讓。冉阿讓以無罪釋放了,他的心也徹底釋放了。

  當主教把燭臺交付給他時,他深深地被感動了,他接過的不是燭臺,是一種毫無雜質的愛,而他後來也用一生去踐行並傳遞人性中的寬容和善良。從此以後,即使他命運依然坎坷曲折,他卻真正地遠離了悲慘,從他心裏的燭臺燃起光亮之後,他的命運就再也不悲慘了。

  所以後來,只是爲了救一名素昧平生的貧窮工人,只是爲了不再違背自我的良知,只是不再爲自身的任何利益傷害他人,他平靜地做出放棄一切地位、財富和聲譽的決定,平靜地在衆目之下坦承自己不再是受人尊敬的市長而是一名苦役犯,平靜地摘下榮耀的光環走進灰暗的囚房,乃至最後平靜地在孤獨中離世。一切言語與行爲都是那麼地平靜,卻給人的心靈以深深的震撼。

  冉阿讓什麼都能割舍:財富、榮譽、地位乃至親情,唯有那對燭臺伴隨一生。但是,他再也沒有怨,更沒有恨,善良,不僅給了他前行的光亮,也給了他度過一切困苦的力量。他的世界早已是一片明亮,更是一片寬廣。他勇敢地犧牲了自我,卻成就了一種高尚的自我。

  命運的悲劇不是你經曆了多少的苦難,而是在生活的沈浮之中讓心靈沾染了厚厚的灰土,忘卻了良知,就是遮蔽了心的光明。真正悲慘的不是經曆,是沒有光明的心靈,甚至可以嚴肅地說,從來都只活在自己世界的人,等于沒有活過。

  走過風雨滄桑,多少人懷疑了善良,面對生活的許多缺憾,或者尴尬,多一些友善,多一些柔軟,相信心態是一種力量,它能讓人無限樂觀,能讓人充滿希望。不要把慈悲當成一種負擔,慈悲是命運的最後歸宿,人心向善,天下皆善,不容置疑。

  千萬別以爲你的善良、你的幫助是在救贖他人,恰恰相反,越是去除了自我的付出越是一種自我的救贖。平常生活裏,你還感覺不到善良的力量,一旦生活起了風波,若不懂得以善良做導航,你便容易讓迷茫中的自己引向痛苦的遠方。

  善良,是自己心地與世界的對接,善良更是最真實的自己。善良,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尊重,更是一種生命的力量,用善良去對待這個世界,你的生命裏會有用不盡的正能量。縱然善良需要付出很多,但是,終有一天你會發現,所有爲善良而付出的代價都是值得的。

  這世上千人千面,連樹葉都找不出完全相同的兩片,但是,每個人心中的善良卻是無二無別一模一樣。就像一棵樹,我們都是樹上的葉子,雖然各自生長各自飄零,但是,樹根卻是同一棵。生命的根就是善良,如果沒有善良,生命的繁衍幾乎毫無意義。

  萬象世界,看似大千,本是一家,哪裏分得清你我他?都是在生活的浪潮裏沈浮,都是在漫漫的旅途中跋涉,都是在風雨的兼程中飄搖。命運是一條長路,山一程,水一程,高一程,低一程,就算鼓足最後一口勇氣,那麼,請擡頭看,看河邊楊柳發新芽,這就是世界。愛在,心就在;心在,世界在,人間善良是一脈。

✿ 继续阅读 ▪ 往事輕輕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