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涵芬集 第二部分 淨土文集 七、佛七講話:淨土資糧

  七、佛七講話:淨土資糧

  ——徐恒志老人講于居士林(1991年9月12日)

  許洪亮編錄

  第一次開示

  一、 什麼叫打七。

  念佛方法很多,一般是早夜功課外,行住坐臥念一句佛號,逐步由有念入無念,逐步做到妄想脫落,一心不亂。打七則是在七天內勇猛精進,克期取證——一心不亂。在娑婆世界,人命短促,世務牽繞,能如今天這樣打七,是有大福德因緣。譬如燒開水,燒五分鍾,放涼五分鍾,永不成功,現在道場是一心念佛,回家也仍一心念佛,七日當像一天,專心持念,把水一口氣燒開。

  二、爲什麼說淨土法門是特別法門。

  法門無量,多數是要通過自力勤修,斷除貪嗔等等各種見思煩惱,才能出離叁界。佛以大悲心使一切衆生都度脫,說此法門,仗彌陀四十八願,接引往生西方,其中第十八願說:“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所以稱爲他力法門。

  今天談淨土念佛法門的叁種資糧——信、願、行。

  一、旅途要備資糧,往生西方也要備資糧——信、願、行。

  二、何謂信願行。

  1、信

  ①信生必有死;

  ②信因果不差,十法界都不離因果,菩薩畏因,衆生畏果。

  ③信世界無盡,衆生無盡,實有極樂世界在十萬億佛土外,二個“有”字很重要。

  ④信佛語不虛,佛言不信,何言可信。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2、願

  任何事必先有志願,才能有成。極樂世界七寶莊嚴,水與樹林都演妙法,無有衆苦,但受諸樂,壽命無量,飛行自在,是安養極樂之地,我決定要生,至誠發願。《行願品》說:“是人終時。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象馬車乘、珍寶伏藏、無複相隨。唯此願王、于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藕益大師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若信願堅固,則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

  願:很簡單——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娑婆八苦,要厭。極樂,但受諸樂,要求。八苦,即生老病死……..總之人生苦空無常無我,不淨。

  3、行

  發願以後,就會去行持。一句佛號是佛無量功德所積集,如蜂采百花成蜜,嘗蜜一滴,即嘗百花之精。佛號亦如此,以果地覺爲因地心,念佛之時,正是本人福德因緣之時,如大勢至菩薩所說,念一句佛號,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是則名爲香光莊嚴。

  念時,大德開示,要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四句話:至誠恭敬,口念耳聽,句句相續,字字分明。這樣易于一心不亂。

  念佛法門是方便中第一方便,提起便是,簡單易行。念佛就能成佛,完全符合因果道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菩提得菩提。

  《大毗盧遮那成佛經》說:“大悲爲根,菩提爲因,方便爲究竟。”而念佛是方便中第一方便。

  祝各位大德,依此信願行叁資糧,直下念佛,早息妄想,心不散亂,仗佛慈力,直往西方,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與一切衆生同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第二次開示

  上次談信願行。信中談四信:信生必有死,信因果不差,信佛語不虛,信世界無盡、衆生無盡。今天繼續談談因果問題。

  一、 二重因果,世出世間都不離因果。

  衆生六道輪回,人道也諸苦近逼,除生老病死,怨、愛、求之外,還有五陰熾盛。五陰——色受想行識,如火燃燒,輕的妄念不止,失眠、昏亂,神經衰弱,重的官能、分裂,至瘋癫癡狂。目前神經、老年癡呆症很多,都是五陰熾盛之故。

  總說叁苦——苦苦、壞苦、行苦——苦谛;

  苦由惑起,由惑造業,惑業集合,生起苦報,集起生死——集谛;

  苦谛、集谛是世間因果。

  滅除惑業,便得清淨安樂,念佛也要除去惑業,一心不亂,便得清淨——滅谛;

  滅除煩惱,破除無明,使自心安靜、光明、自在,便要修道,修道的法門——道谛。

  滅、道是出世因果。

  修道的法門法門很多,□□、禮拜、供養、布施、忍辱、孝養父母,慈心不殺等等是助行,念佛是正行,正助合修,福慧具足。法門很多,禅、教、觀、戒、密,最重要的是修念佛。

  1、 下手方便,簡單易行;(且能即生成辦,了脫生死。)

  2、 叁根普被,大菩薩也發願生西方,五逆十惡十念稱名也能往生。

  從前湖南衡州有一個鐵匠,厭離生活,很覺痛苦,出家人叫他念佛,他念佛叁年,“叮叮當當,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立著便往生了。

  福安縣謝秀萱,叁子二女,夫死子亡,次子大病,全家驚惶,後夢觀音菩薩,次子便信佛,秀蘭受子影響,知人世無常,也吃齋念佛,78年大病愈後更精進,每天念佛八萬聲,做到了不念而念。83年時88歲,聽說浙江傳戒,囑子將生日寄去受戒,18天後便往生。臨終前8天對媳婦說:“我已見佛示現,即將往生,今後不必勞你送飯了。”此後斷食8天,晝夜念佛不斷。第八天見阿彌陀佛放白毫光,便對子說:“佛之光明,難以比喻。”後又說:“西方叁聖來接我了,我今即往生彼國。”說畢合掌念佛坐化,七天後火化,在場都聞到異香,收得舍利子叁十多粒,遠近贊歎不止。

  希望在座的各位大德,不辜負這清淨的佛七因緣,勇猛精進,求佛加持,證入淨念相繼,一心不亂境界,爲往生積累資糧,爲成佛打好基礎。下面念八句偈語,忏悔發願,希望各位心中也默念:我昔所造諸惡業……

  第叁次開示

  最後一天,經過六天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今天談談往生中應注意的問題。先談二段經文:

  ㈠《彌陀經》:“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

  七日者:尅期成功,利根一日不亂,鈍根七日不亂,中根二至六日不亂。又利根七日一心不亂,鈍根僅一日不亂,中根六至二日不亂。

  七數世間重視:齋戒七日,念咒七遍,超度七七日,七日念佛驗根性利鈍。一心不亂有事理二種,但惑業未斷,只要信願真切,也可生凡聖同居土。

  叁不退:一、位不退,二、行不退,叁、念不退。

  ㈡《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若衆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于此界,攝念佛人歸于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叁摩地,斯爲第一。”

  ㈢徹悟禅師:“真爲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念佛法門綱要)

  無上(對菩薩)正等(非偏而真正平等)正覺(對凡夫不覺,外道邪覺)

  生死心切,是念佛重要關鍵。(講故事,略)

  ㈣念佛方法:

  1、口念耳聽。(聽時即觀照時)

  2、記數:叁、叁、四。五、五。

  3、坐時調息念佛,緩慢而靜細。(手結定印或合掌)

  以上供修淨參考,法無一定,如人隨機運用,得清淨法味,即是妙法。

  最後(回向):

  我今稱念阿彌陀,真實功德佛名號,惟願慈悲哀攝受,證知忏悔及所願…….

  願以此忏悔發願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同生極樂世界。

  [題目:“淨土資糧”四字爲編者所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