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是世上最難的修行
索達吉堪布
最難行持的苦行是什麼?就是當我們面對無緣無故的羞辱、無中生有的誹謗,或有人以百般手段來折磨自己,這時侯還能忍得下來。
忍,是人生中最難修的。俗話說:“忍字高來忍字高,忍字頭上一把刀。”《入菩薩行論》中也說:“罪惡莫過嗔,難行莫勝忍。”所有的罪惡中,沒有一個像嗔心那麼可怕的;所有的苦行中,沒有一個像安忍那樣難行的。
世上有各種各樣的苦行,如外道有絕食等無意義苦行,佛教中有守八關齋戒及爲了修法的苦行,但比較而言,這些苦都算不得什麼,只是身體受些磨難罷了。最難行持的苦行是什麼?就是當我們面對無緣無故的羞辱、無中生有的誹謗,或有人以百般手段來折磨自己,這時候還能忍得下來。
但即便困難,我們也要依靠衆多道理,千方百計地努力修安忍。往昔,釋迦牟尼佛轉生爲一仙人,名叫忍力,他發願永遠不對衆生起嗔心。當時有一魔王爲了摧毀他的修行,故意幻化出一千人,用惡毒的語言詛咒他,用妄語肆意誹謗他,大庭廣衆中,用難以啓齒的言詞羞辱他。當他前往城市時,這些人還把大糞澆在他的頭上、衣上、缽裏,用掃帚猛擊其頭---
這些人時時處處加害他,但不管別人如何待他,忍力仙人從未怒目相向,也從未想過以牙還牙,甚至連“我到底做錯什麼”之類的話也沒說。他只是暗自發願:“以此修安忍的功德,回向無上菩提。等我成佛之後,一定要先度化這些人!”
作爲佛陀的隨學者,我們也應以此時時提醒自己。
要知道,嗔心與慈悲心直接相違。大乘佛法的主要目標,就是利益衆生、幫助衆生,可是一旦有了嗔心,不但不願意利益衆生,反而還想傷害他們,此舉與大乘教義完全相悖。因此,在所有的罪惡中,再沒有比嗔恨心更嚴重的了。
話雖如此,可是一旦逆境現前,真正能做到也不容易。日本的白隱禅師,就以安忍而著稱于世。曾有位姑娘與一男子有染,生下一子。姑娘怕虔信佛法的父母譴責,就告訴父母,此事乃白隱禅師所爲,因父母對禅師一直尊敬有加,她以爲這樣做可免父母責難。
不明真相的父母,聽信了女兒的謊言,抱著剛生下的嬰兒扔給禅師,罵道:“你這個敗壞佛門的假和尚,以前沒看清你的醜惡面目,蒙受你的期騙,沒想到你竟做出如此禽獸不如的事。這是你的兒子,拿去吧!”
禅師淡淡地說了聲:“是這樣嗎?”就默默地接過孩子。
父母更以爲沒有冤枉禅師,將此事到處傳播。不多久,人們都知道了禅師的“醜惡行徑”,紛紛白眼相視。
禅師抱著柔弱的嬰兒,到剛生過孩子的人家乞求奶水。那些人說:“哼!要不是看在孩子可憐的份上,才不會給你呢!”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姑娘的良心備受煎熬。她不想再看到人們對禅師的不公正待遇,終于向父母坦白了一切。
父母萬分羞愧地來到禅師面前忏悔。禅師聽後,仍是那句話:“是這樣嗎?”
試想,假如喚作是我們,會這樣淡而化之嗎?
“忍”要經得起考驗
有些人在修安忍時,過了一段時間,感覺修行不錯,好像到了一定的境界,就開始沾沾自喜起來。其實,你沒必要高興過早,有時候,這種境界不一定經得起考驗。
以前有一位老人,他脾氣不太好,爲了讓自己不生嗔,就在客廳寫下“百忍堂”叁個大字,以此來提醒自己要安忍。
過了不久,他自認爲安忍修的不錯,對此相當滿意,逢人便開始誇耀。
一天,有個乞丐爲了試探他,故意來到客廳裏,假裝不知道的問:“這叁個字怎麼讀?”
他微笑著回答:“百忍堂。”
“噢,百忍堂。”乞丐重複了一遍,然後就出去了。
過了一會兒,乞丐又回來問:“實在抱歉,我忘了它叫什麼,您可不可以再說一遍?”
老人有點不耐煩,沒好氣地說:“百忍堂。”
“好好好,謝謝你。”
過一會兒,他又回來,再次問同樣的問題。
老人特別生氣,吼道:“難道叁個字都記不住嗎?是百忍堂!”
乞丐聽了,笑笑說:“噢---原來是不忍堂!”
可見,安忍是最難修的,別人稍不中意的語言或行爲,就能讓自己的嗔心一觸即發。
還有一個故事,也講了同樣的道理:
有位久戰沙場的將軍,已厭倦戰爭,專程到宗杲禅師處要求出家。禅師說:“不要著急,慢慢來。”
將軍祈求道:“我現在什麼都放得下,妻子、兒女、家庭都不是問題,請您即刻爲我剃度吧!”
禅師勸他:“慢慢再說吧。”將軍沒有辦法,只好回去。
某日,將軍起了個大早,跑到寺院裏禮佛。宗杲禅師一見他,便問:“將軍爲何這麼早就來拜佛?”
將軍說:“爲除心頭火,起早禮師尊。”
禅師開玩笑地回道:“起得這麼早,不怕妻偷人?”
將軍一聽非常生氣,罵道:“你這老怪物,講話太傷人!”
禅師哈哈一笑:“輕輕一撥扇,性火又燃燒。如此暴躁氣,怎算放得下?”
從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凡夫人不能過早地說大話,自認爲一切都看得破、放得下,可是一碰到違緣,什麼境界都一掃而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