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情愛 誘惑

   ●當我們用世俗心去親近上師、修持佛法時,永遠品味不到法喜,永遠也得不到佛法中的智慧。

  

   ●對上師有信心是非常好的,是成就的根本。但我們注意的是,要有信心不要有貪心。

  

   ●修行人要以慈悲爲懷,處處爲他人著想,令他人生歡喜心,但不要摻雜有情愛的思想,更不要有情愛的行爲,否則不能超出叁界、了生脫死,枉爲難得人身啊!

   ●雖說喜悅、憤怒、厭惡、嗜欲乃人之常情,但不斷滋養情欲就會成惡,放縱情欲就會成賊。修行人當折伏、滅除情欲,方可心地清淨。

  

   ●我們總是追逐自己所貪愛的人或物,因爲有了貪愛,便渴望不斷獲得。有的時候雖然得到了,卻付出了別樣的辛酸;有的時候失去了,心裏卻一直苦惱。內心當中貪愛心念的相續,讓我們在六道中不斷輪回與往來,何時能停駐下來認識一下真相呢?

  

   ●邪思、妄念出自內心——因爲在誘惑的面前動了念頭才被拉入了無底深淵。“入色界不被色惑,入聲界不被聲惑,入香戒不被香惑,入味戒不被味惑,入觸界不被觸惑”,若能保持此境界,內心平靜、安甯、超脫,還有什麼障礙不能度過呢?無念無想才是良方。

   ●現在內地的很多女弟子依戀廟裏的師父。要是每天只培養感情,只怕感情培養起來了,貪心和嗔心也隨之而來了。貪心開始時會覺得很溫暖,貪心過分時就只剩下痛苦了。今生痛苦,來世還要感受下地獄的痛苦。

   ●人世間的許多苦惱和憂愁多半因情愛所生,情愛感覺的快樂是虛假不實、瞬間破滅的;情愛引發的痛苦卻在心裏相續不斷、難以擺脫。

  

   ●情愛的思想本質上是自私與狹隘的,執著于此必然會心中憂苦;慈悲的思想卻是開放、寬廣與無私的,慈悲待人才會自利利他,自己與他人都會快樂。

   ●你可以擁有愛,也可以得到愛,但不可以執著愛。因爲在這個世界上,你是孤零零的一個人來,也會孤零零的一個人走,沒有人會陪你到永遠,分離是必然的。

   ●紅塵看破了,不過是浮塵;美麗看破了,不過是軀殼;生命看破了,不過是無常;愛情看破了,不過是聚散。

   ●有時候困難雖然可怕,但誘惑比困難更可怕,因爲模樣凶狠的不一定是魔,往往越是以慈善面目僞裝,以甜言蜜語引誘,讓我們退失道心的才是魔!

   ●有些女居士穿透明裙子、迷你裙子,在上師面前做出優美的動作進行表演,把上師當世俗大哥愛慕!回到家裏,不是頭疼,就是身上軟,啥原因?你把護法神嚇著了,給你點顔色看看!

✿ 继续阅读 ▪ 慈悲 智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