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有情
修持的進步,會越來越覺醒,是一個覺醒的有情衆生,而不是越學佛越來越無情。
如果越修持,對于人間種種苦難的事情,默不關心,對受著苦難的衆生覺得就是他們的業障,越來越無情,越學佛越來越冷酷。就像跟你們講過的例子,有人原來學空性的法門,聽到汶川大地震的時候,覺得自己最近空性有很多體驗,爲什麼?因爲看到那些苦難的人,心中覺得這就是他們的業力,有什麼好難過呢?心中如如不動,就覺得自己跟空性越來越近,錯了!其實你跟枯木禅越來越貼近了!
修行的人,該悲傷的時候會悲傷,該高興的時候也會高興。不要以爲成佛的人是沒有念頭的,佛有念頭,如果佛沒有念頭怎麼知道要吃飯?佛沒有念頭怎麼說法呢?佛是有念頭的,但是每一個念頭都跟覺性相應,所以這種情緒的反應還是會升起,但是不會陷入到其中,或者說,不會因爲這樣的情緒反應而造作更多的煩惱。
所以問題不在于你到底有沒有情緒,而在于你有沒有安住覺性。修行不是要改變我們的生活,修行只是要我們學習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加入更多的覺性在裏面。
這樣就是一個菩薩的修行,一種很殊勝的一種修行,在生活當中培養覺性。所以菩薩的另一個名字叫做覺有情,是安住覺性的有情,而不是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