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佛陀
學佛要有一點叛逆的性格,但是這個叛逆不是故意跟什麼人作對,而是堅持做一件對的事情。但不只是你自己覺得是對的事情,還要不會傷害自己也不會傷害別人的才是對的事情,否則那些小偷也會覺得在做對的事。你肯定這是生命當中應該做的,不爲了誰,即使你身邊的人,或者是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不肯定這件事情,我們都是應該堅持,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種叛逆。
想想在兩千多年前的那位悉達多王子,就是佛陀,他其實也是個叛逆的孩子。當時大家都覺得,每個人都會生老病死,你在緊張什麼?幾千年來那麼多人都是這樣過的,你在恐懼什麼?
然而佛陀的生命價值觀是什麼呢?他覺得,生命如此短暫,爲什麼一定要活在老病死的局限裏面?爲什麼一定要被老病死延伸出來的問題折磨我的生命?是不是沒有更好的路可以選擇呢?
所以即使當時社會的主流都覺得他應該要繼承王位,過著一般人定義的榮華富貴,但是他叛逆地堅持要做一件對的事情,因而走上了覺醒的旅途,也成就了更多人的覺醒。
因爲有了他的叛逆,我們才知道自己是個在輪回中漂泊的人。
要對煩惱叛逆,才會看到原來有另一種生活的方式,可以不用在輪回的煩惱惡性循環中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