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要離開家庭,道場在外面,那你錯了,在你左右的人事物就是你實踐慈悲及解脫的機會。不是說出家才修行,受了戒才修行,這只是助緣。不分在家出家,不分年紀,當下就是你實踐慈悲與愛的世界。
從對別人的尊敬所産生的關懷,意味著能轉化我們與社會的互動溝通,進而采取積極的行爲,懂得如何服務。雖現在不是佛,但是大家要培養作佛的動力。每間素食店去擺善書,每個天公廟放一些簡單的佛教故事,每個路口擺個佛的名號、相片,乃至佛的種種表法,使大衆有機會獲得解脫,每天想這些。
就像有人每天放生,有一天得了癌症,這是放生得到的嗎?應該想,因爲有放生的功德力讓你有力量去承受本來更重的業,重業輕報,要這樣深信業果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