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以“四厭離”(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因果不虛)作爲基礎而修心,仍然會墮落。
無始以來,凡夫的心一直隨外境漂泊。如今趣入佛門,若不返觀自心,同樣還會漂泊,故當以正知正念攝持。
修行者應于心中立下今生解脫之重誓,恒觀自心,精進修法。
大恩上師喇嘛阿秋仁波切教言:“珍寶人身因修善所得。得人身後應深信因果,不放逸。”
大恩上師喇嘛阿秋仁波切從來沒有分別過阿瑞仁波切是上師、普賢王如來是佛,他老人家並不認爲上師是上師佛是佛,而是從來就認定上師即是佛,沒有一點區別。
大恩上師喇嘛阿秋仁波切在沒錢時不會想要去找錢,在擁有很多財物亦沒有貪執。得到供養的錢財基本都用于寺院建設和供僧了。
得到人身,不要自稱是大圓滿修行人,自诩爲見解很高,而應細細抉擇,深信因果。
得到珍寶人身,遇到殊勝的法和上師、竅訣,但是不立重誓,自心仍會跟隨外境——色、聲、香、味而飄泊。 8
一定要用正知正念來攝受一切妄念。
得到人身,卻不反觀自心、不保持正念,是沒有用的。
今生得到如此珍寶人身,遇到殊勝上師和法,都是前世修善而得到的,並非無緣無故憑空而降。因此,不能浪費珍寶人身,應精進修法,才能得到究竟解脫。
我們作爲佛弟子,首先應當了知因一切衆生都是自己的父母,因此發心不僅是令自己、也令一切衆生獲得長遠的自在和快樂,這樣做才能算是真正的佛弟子。
佛弟子思維生命的目的不是爲了今生的吃穿享受。真正的佛弟子思維生命的目的應該是長遠的自在。
恒時祈禱上師是唯一最殊勝的竅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