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日誦要道全函▪P5

  ..續本文上一頁願諸衆生鹹得性遮戒 速出沈溺輪回之苦海

  下足時

  願諸衆生遠離諸鬥爭 得達上解脫處堅固住

  閑居時

  願諸衆生善能知自性 屋中之暗亦不能掩蔽

  用欲境時

  一切衆生究竟德藝力 普願除淨欲境之塵垢

  登樓時

  願諸衆生澈知差別法 直登無上妙法之華樓

  布施時

  願諸衆生斷悭之執行 所有財物不惜盡施舍

  獻塗香花燈等時

  願衆生具善逝戒味香 增長變現神通妙花等

  此表其他一切之供等 亦自心生奉獻佛菩薩

  閉門時

  願諸衆生不善一切門 無暇叁惡道門皆掩閉

  臥時

  願諸衆生如佛涅槃時 所現涅槃之相得涅槃

  遊園林等時

  願諸衆生觀是森林等 俗谛因緣不虛皆通達

  觀林中空時

  願諸衆生依虛空自性 通達真谛本來之妙理

  乘行時

  願衆生由方便慧速行 度脫有意之際到佛地

  如是發心

  龍樹菩薩雲:

  種之主宰晝間莫空過 夜之前後度過亦複然

  眠之當時亦勿令無果 正念具足彼等中而眠

  依以上所講而作

  右此生所修理易知集行法明燈系宗釋迦比丘寶教燈所作兼于他大德集中節錄而成

  古洗裏袞卻多吉識

  附刊諸咒

  無量光咒

  鄂阿哩答喇白阿哩答乎

  慈氏咒

  鄂阿資答匝鴉 薩翰薩鵽薩嘛鴉 嘛孥噶答娑哈

  普賢咒

  鄂娑哩嘎鴉娑哈

  虛空藏咒

  鄂娑隄嘛 拉螭 畢鋪拉 薩斡 嘛都 過匝哷 娑哈

  地藏咒

  鄂蘇尼蘇 哈喇匝喇嘛哈巴沙 嘛噜答 阿摩拔喇薩答 娑哈

  除蓋障咒

  鄂阿哩答畢都雜斡 嘛哈蘇喀 娑哈

  白傘蓋咒

  答鴉塔 鄂阿納勒阿納勒 喀薩墨喀薩墨 伯喇伯喇 梭墨梭墨 薩斡鋪 阿堤義納 阿堤 得 薩斡答塔噶答 烏呢卡西答答巴哷乎葩乎嘛嘛乎尼 娑哈

  金剛手咒

  鄂尼 拉拔喇喇拔喇巴呢乎葩

  摧碎金剛咒

  納摩喇納喇鴉 納嘛匝楂 拔喇巴那葉 嘛哈鴉 刹塞納巴答葉 答鴉塔 鄂噜查噜查 啰查鴉啰查鴉 鋪查鋪查 婆查鴉婆劃開鴉觚那觚那觚那巴鴉觚那巴鴉 薩斡薩鵽 納

  毘沙門咒

  答鴉塔希禮嘛呢 喇希禮希禮嘛呢 喇基禮嘛呢 喇基禮基禮嘛呢 喇咕噜嘛呢 喇咕噜咕噜嘛呢 喇都噜嘛呢 喇都噜嘛呢 喇蘇噜嘛呢 喇蘇噜蘇噜嘛呢 喇租噜嘛呢 喇租噜嘛呢 喇鄂厄 葉希 隄義隄義薩斡阿塔墨薩尼答 鴉塔蘇尼 蘇喇鴉 蘇嘛隄 蘇逋磕 希禮密禮 娑哈

  鄂伯喇嘛那葉娑哈

  鄂伯娑哈

  鄂雜拉雜勒喇葉娑哈

  鄂逋那喇葉娑哈

  鄂嘛呢喇葉娑哈

  鄂咕泊喇葉娑哈

  鄂薩巴雜納葉娑哈

  鄂姑鴉答納葉娑哈

  鄂巴咨嘎葉娑哈

  鄂偪資咕查禮葉娑哈

  穢迹明王咒

  鄂不枯嘛哈喇納葉 不咨不欺 畢嘛納塞 烏租嘛嘛哈啰乎葩 鄂不枯 哩禮舒塔沙乎佘 畢嘛勒 烏租嘛嘛哈啰乎葩

  白雜拉咒

  鄂巴嘛啰 阿鴉雜拉 希達鴉乎葩

  白文殊咒

  鄂斡結達納嘛

  般若佛母咒

  答鴉塔 噶得噶得 巴喇噶得 巴喇 薩噶得 玻堤娑哈

  皈依忏悔文

  皈依與上二戒律之忏悔偈

  德聚上師面前跪 于此叁戒之律儀

  細數回向忏悔理 言簡意赅而陳述

  此叁戒依次受得之有緣一切行者,初,自己各箇雲何發之一切誓句與戒律,顯密各疏內雲何所講之理,皆依聞思知之。所講彼等之意,晝夜六時,堅固正知正念。無放佚頻頻細數之,護持爲要故,初修者各律內甚易念誦之理有叁。

  初,一切戒之倚皈依律、如是知

  上師諸佛菩薩等 一切救處作證明

  護持一切戒之根 有如皈依律所雲

  彼天擱置不論議 惱害衆生永斷除

  不與外道爲伴侶 敬重佛像即佛身

  救法尊崇不輕蔑 現僧相者鹹欽敬

  恒禮叁寶想德藝 追念深恩不斷供

  憐憫衆生勤皈依 作一切事先皈依

  功德念皈日六晌 危難嬉笑皆不越

  一切所持戒律內 違背諸業悉忏悔

  自今爲始永製止 祈寬既往垂加被

  複次,若沙彌比丘等,受別解脫戒之律,將彼大德法師所作,大小均可,加入之。此近事五戒偈者。

  上師諸佛菩薩等 一切救處作證明

  護持一切戒之根 有如近事律所雲

  邪淫以及盜他財 殺人抑或故墮胎

  能犯他勝之妄語 是爲佛說四他勝

  速生衆多過患者 此酒飲之即違犯

  如是所持戒律內 違背諸業悉忏悔

  自今爲始永製止 求寬既往垂加被 (以上屬律儀)

  第二菩薩戒之律

  十方一切諸佛菩薩與我作證明,

  我弟子菩薩(某甲),與菩薩戒違背者

  上師諸佛菩薩前 誓句一一口中說

  菩薩戒之不順方 根本墮落有十九

  爲貪利養及恭敬 自己贊歎毀他人

  有苦無依來求者 性悭不舍財與法

  彼雖悔謝亦不受 猶懷怨結加捶打

  毀謗菩薩大乘藏 愛樂宣說像似法

  以上出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品

  奪取叁寶之財物 是爲墮落他勝外

  毀謗最上諸正法 第二他勝如來說

  對于破戒之比丘 奪其叁衣或毆打

  甚至置彼牢獄中 不聽出家逼還俗

  凡作五無間罪者 以及執持邪見者

  破壞一切宮室等 根本墮落如來說

  未除世智衆生前 爲談離念真空理

  已入佛乘之衆生 令彼退失正菩提

  令彼悉斷別解脫 而但入于大乘道

  對有學乘者貪等 妄立言說不能斷

  令彼亦複如是行 稱說自己之德藝

  爲圖利養與恭敬 並設巧主以毀他

  自謂已具甚深忍 造作如是之邪說

  擅用權勢拘沙門 爲得叁寶之財物

  或逼竊取以爲獻 令彼舍棄奢摩托

  及取正止一切物 轉施徒事口誦者

  (以上出虛空藏經)

  完全喪失菩提心(此條出方便經)

  以上十九條爲他勝處。

  不當過患第一支 堅持不退第二支

  心著愛樂第叁支 不生慚愧第四支

  四纏縛全有十七 不須纏縛有二種

  邪見與失菩提心 立失根本之墮落

  輕戒四十六種內 不以叁門供叁寶

  心隨貪欲無厭足 對諸耆長不恭敬

  他來慰問不酬對 他來延請故不應

  他施金等不納受 誠心求法不爲說

  (以上七條障施)

  棄舍一切破戒者 爲他起信律不學

  于利他中少事業 有憐憫心非無善

  味邪命法巧取受 心隨掉等不寂靜

  起見應隨輪回轉 于惡稱等不思斷

  護其憂惱不現行

  (以上九條障戒)

  不能安忍報罵等 由慢不謝及不雪

  他侵來謝拒不受 于他懷忿堅不舍

  (以上四條障忍)

  以愛染心禦徒衆 不去懶惰懈怠等

  懷愛染心恣談說

  (以上叁條障精進)

  不求定心之教授 不除五蓋之定障

  于味靜慮生貪著

  (以上叁條障定)

  見論應斷聲聞乘 所學曠廢欲精彼

  不精自學研外論 爲彼精進心愛樂

  憎背厭謗大乘藏 因愛恚自贊毀他

  聞說正法慢不往 輕毀于他但依語

  (以上八條障慧)

  合上叁十四條,屬障六度攝善法戒

  爲他要事不助伴 對于病者不供事

  于有苦者不爲除

  (以上叁條障同事)

  對放逸者不規勸

  (以上一條障愛語)

  于諸有恩不酬報 見墮難者不爲除

  來求財者不施與 于眷屬事不爲作

  (以上四條障布施)

  不能隨順彼心轉 他實有德不贊揚

  應施責罰等不爲 不依神通恐怖等

  (以上四條障利行)

  以上十二條,屬饒益有情戒

  如是十二之輕戒 合之共爲四十六

  對于他人法與財 應扶育者不扶育

  對他妨害心結仇 妄生揀別起貪嗔

  不依大德舍聞思 受用服食一切時

  無爲他事之想念 未曾發心先起行

  不斷四種之黑法 不學四種之白法

  對他事不精進等 已視衆生爲上寶

  欺诳一切之業墮 以前所作皆忏悔

  自今如命善護持

  總說菩薩一切戒律內,所有違背諸業悉皆忏悔,自今爲始永製止(即忏悔菩薩戒)

  又依儀軌發願心,彼之律內學時,有二,今世發心不墮落之因內學。他生與彼不離之因內學。

  初者,爲發心歡喜增長,念功德而學。爲正發心增長,每日六晌發心而學,爲何事發心于衆生,彼衆生依之不舍而學。供養叁寶等,福慧資糧積集而學。

  第二,他生與彼不離之因內學有八。斷墮落之四黑法。取不墮落之四白法。學爲要故。彼又斷初黑法,戒師上師施主,明知之妄語欺瞞,彼之對治,初白法。對任何衆生,爲生命乃至嬉笑,明知之妄語,亦悉斷除。

  斷第二黑法,他補特伽羅作善無惡作時,說之令有惡作。彼之對治,第四白法,自己能成熟之衆生,最先即不令入于小乘,務令發正等正覺之心,斷第叁黑法,對入大乘菩薩,惱恚之不贊揚其美等。彼之對治,第叁白法,將一切菩薩,作爲本師想。

  應時將其美德向四方贊揚,彼又菩薩何處有,不知故。將一切衆生作爲本尊想,除淨現。斷第四黑法,對何衆生,以非直心诳谄之,彼之對治第二白法。對一切衆生,無诳谄直心住之。

  又依儀軌已得願心,行心未足之補特伽羅,與願心律反對之業生出時,忏悔之理。宗喀巴祖師菩提道次第雲。不舍願心,心不舍衆生,除此二者。與一切律達悖,至菩薩戒不具足時,依菩薩說雖未墮落。然與中間發誓之善與律違悖故,變爲業行。應四力具足忏悔,如是講故。菩提墮落忏悔等,四力具足忏悔爲要。

  第叁,密宗戒之律

  根本誓句忏悔之理者

  十方諸佛菩薩,一切持明者,與我作證明。我持明者某甲于金剛乘律內違悖者

  今于壇城佛會前 所發誓句與其戒

  即爲一切悉地根 與彼違悖墮落者

  德聚最勝上師前 每日晝夜六時中

  供養曼劄及妙花 未曾恭敬而頂禮

  阿阇黎緣未觀察 輕易前往聽講法

  輕慢上師行毀罵 惱亂上師之心志

  如意之物不供獻 恒常誓句未護持

  恒常善逝未供養 恒常上師未供養

  上師之與金剛持 心生分別而歧視

  上師之影鞋與墊 乘坐物等輕越過

  所發命令不信受 力未及者應婉陳

  而竟不能如是作 上師用物如己命

  無其命令先坐起 未待上師于坐上

  腿先著墊任屈伸 上師立時臥與坐

  上師坐時輙躺臥 上師面前涕唾等

  隨意伸腿或屈膝 盤旋呵欠及欠伸

  按摩四肢或蹈舞 唱歌以及弄樂器

  恣意談說無義語 起坐行動無規矩

  上師之前身掉動 身倚柱等任傾斜

  扯搦手指作聲響 洗濯搓揉擦抹等

  于其前後未頂禮 未曾冠以恭敬詞

  直呼上師之名諱 能令他方起信心

  奇特之語未宣說 笑語以及噴嚏等

  未以兩手掩其口 一切所作完畢時

  愉色婉言未具白 面前舉止未安詳

  服等未能嚴蔽身 聽受密宗妙法時

  應行胡跪及合掌 祝禱叁遍未曾作

  斷除我慢及嬉法 不加小心自檢束

  未得上師之許可 辄于上師所住處

  開光入壇修護摩 收受徒衆擅講法

  上師之徒收隸己 所得若幹資具等

  未以悉行供上師 上師所賜已受領

  其與他者未分布 對于供養上師物

  以及上師賜物時 面前跪下以兩手

  恭敬奉承未曾作 上師面前他方面

  頂禮等事未回退 自己所作心精進

  兄弟諸事有違誤 事後亦未伸歉忱

  違越善逝上師勅 惱恚宣說兄弟過

  斷絕兄弟之法語 于諸衆生斷慈心

  對諸衆生發忿怒 斷絕二種菩提心

  毀謗自他之悉檀 于未熟者宣秘密

  輕視自己之色蘊 斷絕真空之正見

  與毒類見相親近 僞作慈相之表現

  恒常不修真空見 于大安樂之口訣

  以及真空不尋求 具信心者令退失

  說相應者之過患 不依儀軌用誓物

  毀罵一切婦女等 如是十四根本墮

  強依自力取智慧 依自力取彼甘露

  對于非器不秘密 荟供之時相爭鬥

  對信足者說余法 聲聞住所經七宿

  妄語相應顯佛慢 對無信者與說法

  于所加行失檢點 無緣人前顯秘密

  近等精進淨不作 遽入壇城諸事業

  二種遮戒律儀內 無他要事輕違越

  如是根墮粗墮內 攝心六時不舍離

  違越叁戒之律儀 不于六時念皈依

  金剛杵鈴與手印 如是誓句不依止

  六時不供阿阇黎 財與無畏及法慈

  不于六時行布施 外與秘密並叁乘

  妙法不發執持心 一切戒律與供養

  不于六時精進作 爲度衆生範圍外

  一切非爲爲斷作 不供一切相應者

  不依精進修十善 一心系念于小乘

  聞衆生事生厭背 一切輪回亦思斷

  恒常貪著于涅槃 天與非天秘密者

  彼等一切輕視之 手印所乘與軍器

  手幟踐越或充食 如是地下佛影等

  以足踐踏越過等 變爲粗墮落之因

  五部各箇誓句內 過犯違越一切等

  總說金剛密乘之 與律違悖一切業

  痛切猶如服毒物 勇猛發露行忏悔

  上師本尊與叁寶 悲水加被恒不斷

  凡我叁門諸業墮 除盡無余求加被

  即密宗戒、緩誦、是日有無違犯。細觀察之。如無違犯,離貢高,發歡喜心。如有違犯,不可擱置。立時觀墮落大小,依儀軌善爲忏悔,令根清淨。

  六分相應法集

  皈依叁寶修習四無量 發願行心思彼之功德

  觀想上師頂禮而供養 念誦叁蘊經等忏罪墮

  關閉見過善想德藝恩 祝禱而入止于正見中

  仍觀爲佛鈴杵真如念 持或信心平合修樂空

  叁戒律儀上師諸誓句 念想違悖諸業悉忏悔

  叁乘外內誓句發持心 身財善根施舍盡回向

  釋迦比丘誓句金剛一切大德上師全集內輯

  古洗裏袞卻朵吉譯

  

《日誦要道全函》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