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生依止多少導師最好?
若與多位具德上師有緣,站在解脫的立場上,應該以何種心態和原則依止...
平常我遇到很多弟子都在問:“我今生依止多少導師最好?”或者“只要見到的是具德上師,就去依止。這樣好嗎?”等等。
我們在依止導師之時,應遵循一個原則:若具足信心,依止導師越多越善;若信心薄弱,僅依止一兩位導師可能更理智一些,也更好一些。
很多人在剛剛進入佛門、接觸導師時,都覺得自己的信心很大,但要記住;我們的信心非常非常脆弱,往往經不起考驗。
先舉個例子。可能很多人認爲:“我對導師的信心可能很脆弱,但是我對阿彌陀佛的信心應該很堅定。”我們對阿彌陀佛的認識是什麼呢?就是形象上爲阿彌陀佛,功德圓滿,對衆生非常慈悲的一位“佛”,因而生起信心。若真有一天,阿彌陀佛親自降臨到你的家裏,短短一段時間你會非常高興,即便增加家庭負擔也會有信心。但若時間延長,恐怕你對阿彌陀佛也會産生其他想法。比如阿彌陀佛到你家以後,無論什麼時候都躺在沙發上;你做的飯菜,家人還沒動筷子,阿彌陀佛已經全都吃光;你擺放整齊的東西,阿彌陀佛卻隨意亂放。因爲他是阿彌陀佛,可能你還能堅持一兩天;但是時間一長,你的內心就會産生很多想法:往昔的阿彌陀佛多好,我把他放在哪裏他就呆在哪裏,但今天的阿彌陀佛……所以,從某種角度而言,我們所謂的信心非常脆弱。
講解這個道理的目的在何處?所有導師功德一如,我們都應該以平等心來對待。但在我們信心不具足的前提下,最好依止一兩位能讓我們産生信心的導師,這樣可以避免我們産生很多很多過失,也更實際一些。
也有很多人告訴我:“我曾經依止過很多導師,但後期就不敢依止了,因爲怕導師布置功課。一個導師布置的功課還能勉強做完,但更多的就吃不消了,該怎麼辦?”也有些人問:“我拿錢請僧人幫我念,是否可以?”所以到後期不但不敢再拜見導師,自己的修法也非常亂,沒有系統和次第。這些都是不懂萬法攝一之理趣所致。
我等曆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曰:“教法乘次無量,入乘之門衆多,演說之詞聚亦廣大,然若未能修持真實義之精華,胸中雖持十萬之多法函,臨終之時亦難獲真實利益。”因爲不懂修持“真實義之精華”,所以無法在一法中圓融萬法,這時候只能單純站在一種角度中分別修法。但自己的時間、精力又不夠,所以心裏充滿煩惱。這時候,也還是從依止一兩位導師開始,可能更方便、更善巧一些。
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曰:“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師。”現前需要自己根據自己的情況,判斷該如何依止導師,不能僅僅憑我口中所說的一切。這就叫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