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才是善?如何理解“善”?

  什麼才是善?如何理解“善”?

  我相信很多人平常都在行持著各式各樣的善法,積累資糧,但是我們有沒有問一下自己,什麼才是善?自己如何理解“善”?

  僅僅一個“善”字的適用範圍非常廣大。從世出世間不同的角度來說,“善”可以分爲不同的層次。因此我們首先必須要認清,佛教是如何定義“善”?既然世間和出世間之間都在提倡行“善”,那麼兩者的區別在哪裏呢?

  佛教之中所謂的“善”是以出離心、菩提心和信心爲根本,並由此而生發種種的善行名之爲“善”。因此能令我們趨向解脫就是善法應具有的功德。我們所從事的一切善行都不能離開出離心、菩提心和信心這叁種心。若所行善法不具備此叁心,那麼所從事的一切善法都只能是一種表面現象而已,能否形成解脫之功德很難說言。

  正如《普賢上師言教《功德藏》之中曰:“只順善惡意差別,不順善惡相大小。”即善法大小取決于所行持的善法是否圓滿出離心、信心和菩提心,是否能對治自己的煩惱,是否能令功德逐漸增上。若無法對治貪嗔癡煩惱,那麼即便自認爲從事過多少的善行,也只是一種外在形象而已。

  例如很多人希望在某位導師之前能求一個很殊勝的法。或者想求學各式各樣的手印,但是你所求得的法和手印具有多少功德,就看看自己修學這些佛法和手印後對治煩惱的成效有多高。如果你能非常熟稔地操作各種紛繁複雜的手印,但是貪嗔癡煩惱仍與往昔無異,那只能說你仍舊與庸俗同道。相反,也許你不會結各種手印,甚至也不甚了解這些相關的知識,但是實際當中你的貪嗔癡煩惱逐漸減少,信心、慈悲心和菩提心都在逐漸增上,那麼你所行持的一切就是真正的善法,是令自己趨向于解脫的資糧。因此這些道理都要銘記于心,平時要時時反觀一下自己的內心:在行持各種善法時,內心煩惱調伏得如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