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關于打坐方法上師瑜伽的修法簡軌

  關于打坐方法上師瑜伽的修法簡軌

  一、 關于打坐方法

   漢族居士每天可以早點起床打坐半小時至一小時,至少也要十五分鍾,晚上睡覺前或其他時間也同樣可打坐。

   詳情請查閱: 《丹真絨布上師所傳氣脈修持簡法》

   這個修法竅訣,對于去除貪嗔癡等各種煩惱、調伏心性、修持得定都有極大的幫助。祖師大德是這樣傳授的,我也這樣傳給你們了。不僅僅打坐,其他任何修法(祈請上師、念經、念咒、供燈、修四個外加行、五個內加行等等)之前都可這樣做。

   就打坐修五加行而言,雙手可結禅定印(雙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左手上,兩拇指相接),或者龍欽心髓大圓滿心性休息姿勢(雙手輕松按于膝蓋上)。目視鼻尖,舌抵上颚,嘴巴微張,用口緩慢呼吸(大圓滿禅定修法呼吸經由嘴而非鼻),身直、自然、放松。

   接著虔誠祈禱上師(可按照上師瑜伽的修法簡軌),最後上師化光融入自身,我們自心與上師的意完全融爲一體。這時,不跟隨過去的妄想、不迎接未來的希求、不持續現在的妄念,對分別念既不追隨、也不遮止,而是坦然接受、返觀覺照、明明了了,如此不離正念、無有散亂地安住,時間越長越好。這就是安住修的基本內容。

   安住修一段時間後,當又要起心動念時,就轉爲觀察修,即按照前行引導文觀察、思維外加行的方法修。比如思維外加行之“暇滿難得”內容:八無暇包括非人的四種無暇和人的四種無暇,其中非人的四種無暇處,第一無暇是地獄,從處所、身體、痛苦和壽量四個方面來觀修... 反複思維,不管是投生到熱地獄還是寒地獄,有沒有修行正法的機會呢?現在,我們已經遠離這種無暇,得到了修行機會,這是來之不易的因緣,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精進修行。這就是觀察修。

   當觀察修一段時間後感到疲憊了,又改爲在不加改造中安住修,修一段時間後准備起心動念時,又再改爲觀察修...這樣觀察和安住輪番交替而修,對于調伏自心很有幫助。

   也有人認爲只有打坐才是真修行,其實修行應該融于日常生活的每時每刻。平時見到佛塔,我們可以恭敬繞轉;見到菜市場或餐館之類,可以多念觀音心咒;見到漂亮的花或其他美麗風景,可以觀想供養佛菩薩,令佛菩薩歡喜,祈請佛菩薩加持衆生得到安樂。這些日常的修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修行,能夠轉變自己的心相續。

  四、 關于上師瑜伽的修法簡軌

   不同上師有不同的上師瑜伽,這裏介紹的是其中一種上師瑜伽的簡要觀修方法。

   首先觀想頭頂虛空中,有一朵由10萬白色花瓣組成的蓮花,中間紅黃色花蕊上有一個方形法座(法座由金銀打造而成,法座上鑲滿各色珠寶,法座每邊有兩頭雄獅直立托住),法座上有根本上師(形象大小沒有要求),上師的樣貌不要太年輕、也不要太老,大約30-40歲中年形象,上師很歡喜地安坐于頭頂蓮花法座上。

   觀想上師是過去、現在、未來叁世諸佛菩薩的總集化現,是大圓滿傳承上師的總集化現,內心生起強烈淨信並猛厲祈禱,合掌念“喇嘛千諾”若幹遍或上師祈請文3-7遍,祈禱、觀想自他所有衆生均得到上師叁寶的殊勝加持,特別是大圓滿徹卻、脫噶的加持,而且這種加持是持續的、源源不斷的,一切外器世間當下皆轉爲淨土,一切如母有情當下皆成爲本尊,一切分別妄念當下皆消融于大圓滿平等法性界中。

   結束時,觀想上師的身語意與我們的身語意徹底相融,無二無別,清淨、輕松安坐一會兒,再開始誠心祈禱,念根本上師的祈禱文3-7遍。最後圓滿回向並觀想所有衆生發起了殊勝菩提心,證悟了大圓滿,成就了無上佛果。

   這次傳的是通用的上師瑜伽修法簡軌,可結合各自上師的祈請文來修持。

   就色登寺弟子而言,待大家對我生起很大信心、圓滿了五加行,師徒間彼此確認了根本上師與根本弟子的甚深緣份後,在合適的機緣,我會再對符合這些條件的弟子傳正行的上師瑜伽。

   爲什麼要確定對根本上師的信心呢?我現在就把密法裏面關于皈依上師的內容宣講一下:

   密乘主要把上師分爲四類:

   對皈依上師或授戒上師,要尊重和恭敬,要像人間的國王一樣對待;

   對重新皈依、重新授戒的上師,要像人間的親媽媽一樣對待;

   對灌頂上師、大圓滿傳承上師,要像自己的眼睛一樣對待;

   對根本上師、大圓滿竅訣上師,要像自己的心一樣對待,甚至比自己的心還重要。

   所以從密乘大圓滿的角度來說,根本上師是我們獲得殊勝修行悉地的直接源泉,所以我們應從身、語、意方面好好侍奉,不怕累、不怕苦、甚至不怕死。上師交辦的事情要努力圓滿承辦,逐步讓自己的心能與上師的心無二無別地相應,在生活的行、住、坐、臥中,把一切都交給上師。有的人順利時就想到這是上師諸佛菩薩的加持,不順心時就想上師和諸佛菩薩跑到哪裏去了,怎麼不管我了。其實我們應該明白,順境和逆境都同樣是上師的加持,即使是病痛也是上師的加持,安住在這一點上,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取得修行的殊勝圓滿。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