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釋論開示之一

  法王《叁主要道》釋論開示之一

  時間:2012年12月21日上午9:00-10:30

   最好的憶念,是證得上師心意

   藉由聽聞思維,將來真正證得,沒有比這更好的憶念。  

   這次課程要講解的是宗喀巴大師《叁主要道》,宗喀巴大師的《叁主要道》根本頌,宣說佛陀教法的叁個重點:出離心、菩提心和空正見,這對來自各方的大乘弟子都是重要提醒,可以當成未來修行的檢驗標准。

   這次課程講解所依據的釋論《善緣解脫道──叁主要道簡略釋論》,則是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所著。因爲今年法會的主題,是要憶念曆代蔣貢康楚仁波切恩德,上師身語意的事業當中,最重要的是「語」的事業,所以這幾天課程我們就要講解這個重要的經論。

   佛陀教法叁要點:出離心、菩提心及空正見

   這次課程共有四天,今天第一天我們先說「前行」的部分。接下來叁天,分別要宣說《叁主要道》的叁個主題:出離心、菩提心及空正見。法會第五天會給馬爾巴傳承的金剛薩埵灌頂。

   今年爲何要講說《叁主要道》的課程?這是因爲今年法會主要憶念曆代蔣貢仁波切恩德。我們要好好聞思修這部重要經論,因爲最好的憶念,是證得上師的心意,我們藉由聽聞思維,將來真正證得,沒有比這更好的憶念。

   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語」的事業無比殊勝,利益無量衆生,包括《五寶藏》等偉大的著作非常多,《叁主要道釋論》是其中廣略適中的一部論典,所以今天我要講說仁波切所著的《叁主要道釋論》。這是大祈願法會主辦單位所請的法,也是我所希望講授的主題。

   前行

   前行可以分爲禮供文、立誓造論,鼓勵聽聞叁部分。(以下楷體字之偈頌引文,爲宗喀巴大師《叁主要道》根本頌)

   一,禮供文

   虔誠禮敬至尊上師衆!

   這是《叁主要道》根本頌作者宗喀巴大師對自己上師所獻的「禮供文」。這裏的至尊上師,是指攝受宗喀巴大師的不共上師──至尊文殊菩薩,還有共的18位上師──邬瑪巴、惹達巴、洛劄竹千、卻嘉桑波等衆位上師,大師以叁門深切、虔誠地向他們禮敬。

   蔣貢仁波切在這一段的解釋中,主要在說明作者宗喀巴大師的殊勝。宗喀巴是第四世噶mb若佩多傑時代的人物,宗喀巴大師遇見第四世法王噶mb時,宗喀巴大師約四、五歲,法王爲他認證、授記,爲他傳授居士戒,並給法名,這是曆史有記載的,他是由第四世噶mb所認證、授記的一位大師。

   宗喀巴大師也是「由文殊菩薩加持、傳承至龍樹菩薩的中觀傳承」持有者,在藏地也是以持戒謹嚴暨弘揚律法而聞名。對于宗喀巴大師在中觀的見解上有許多破斥者,但在大師戒律的弘揚上,卻得到一致肯定。

   二,立誓造論

   諸佛經典精華義,一切菩薩所贊道,

   欲解脫者之津梁,我隨己力而宣說。

   這部典籍,毫無遺漏地包含了佛陀的大小乘經典和菩薩論師們所著論典所闡述的精華義理。它也是文殊菩薩、龍樹菩薩、無著菩薩等一切佛子菩薩,透過各種方法所贊歎的道法傳統。對具備福報的有緣人,想要尋求解脫並證得遍知佛果的弟子,它也是通往解脫的橋梁、渡口,唯一的入門處。

   這主要的道法,歸納成爲叁個要點:出離心、菩提心和空正見。這叁個要點和十二部經等一切經、續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幫助衆生得到暫時人天善果,和究竟佛果的方法。這叁個要點,在修行的開始、過程和結束一切時候都需要具備。宗喀巴大師在這裏也解釋求法緣起說:「我洛桑劄巴,隨著自己能力所能理解的,不求任何回報地以慈愛之心,爲堪爲法器的弟子阿旺劄巴而宣說。」

   叁,鼓勵聽聞

   不貪叁有之安樂,爲使暇滿身具義,

   勤依佛悅之正道,具緣者當喜谛聽!

   這一段是鼓勵福報具足的有緣弟子歡喜谛聽,也可解釋爲鼓勵谛聽叁個要點:不貪叁有的快樂即是出離,爲使暇滿的人身具備意義即是菩提心,佛悅之正道即是正見。

   幼年念誦〈蓮師七句祈請文〉的故事

   我來到印度後,轉眼已有十二年了,前幾年還去了美國兩次,第一次去洛杉矶時,見到尊貴的多傑欽列諾布仁波切,諾布仁波切就問我說:「以前隆德寺有『蓮師金剛舞』的傳統,聽說是您取消的。」他請求延續此一傳統,我聽了馬上解釋,從第十六世法王到今天,隆德寺都有這樣的法會呀,心想是不是仁波切搞錯了。後來才聽說有種說法是:噶mb到了達蘭色拉之後就變成「格魯派」了,不再修「甯瑪派」的法,所以不再修持蓮師金剛舞。我到印度之後,本來在達蘭色拉之後,還要再前往其他各教派寺院參訪,結果因緣和合,在上密院一住就是十二年,都快變房東了。因爲「上密院」是格魯派重要的寺院,所以才有這種傳說吧。

   傳說歸傳說,因爲不是真的,所以不需要解釋。其實從小我的父母親都對蓮師很有信心,我自己第一個會念的偈頌就是〈蓮師七句祈請文〉。我們是牧民,冬天想搬到比較好的地方要抽簽,父親要抽簽前,就叫我打鼓修法、多念〈七句祈請文〉,當時我年紀小,根本不會打鼓,只是胡亂地打,但〈七句祈請文〉倒是用力念了。後來父親如果抽到好簽就會贊美我,抽到壞簽的話就會數落我。

   記得有一天,天空飄來一陣黑紅的煙,區長說「山上著火了」,也趕快跑來找我多念〈七句祈請文〉,我就念呀念,還朝天空吹了幾口氣,好像有效,火真的沒燒過來,結果區長還供養我一塊人民幣,這是我一輩子第一次得到的一塊錢呢。說這些,只是要說說我和我出身的家庭對蓮師教法是有很深感情的。

   放下分別心,本質相同才重要

   我對整體佛教沒有分別的看法,也不喜歡有分別。藏傳四大教派並不是在印度佛法始傳時代就這樣區分,是之後在藏地,經由不同大師教導才有不同傳承,但久了大家就漸漸忘了佛法的源頭是緣自印度的佛陀。原始佛法傳承後來分成十八部派,藏傳也分成前弘期、後弘期,越分越多,分別心越大越大。佛教爲什麼毀壞?經典說,是因爲執持佛教法的人,內部自己紛诤才毀壞的,這是我們要小心的啊。

   接著再說個故事。我是年輕人,喜歡說故事。有兩個日本人,在比賽誰比較注重「忍辱」。日文的「忍辱」一詞,有兩字的,有叁個字的。一個說:「我這一生中,沒有比兩個字的忍辱對我更重要了。」另一個則說:「我這一生中,也沒有比叁個字的忍辱對我更重要了。」結果比來比去,竟吵起來了。就像這個故事,很多外相的不同,講說方式的不同,不必太計較,重點是那是佛陀的教法,本質一樣就行了。衆生有很多種,所以需要各種不同的講說方法來教導度化,只要本質相同就可以。

   我們這幾天念誦的祈願文、祈請文中,有對「無分別教派」的上師作祈請的祈請文。這些都是得到人天贊歎的偉大上師,向他們祈請,心續中都可以得到加持。我們也要發願像他們一樣利益衆生。

   教證並重,要學習、也要實修

   持守佛陀正法一直有「教」與「證」兩條路,具體發展就是佛學院與閉關中心。希望我們成爲同時持守「學習講說」和「實修佛法」兩種傳統的修行人,不偏私,不落入宗派見才好。只要是佛菩薩,我都皈依;只要是佛菩薩所傳的正法,我都皈依、都要加以聞思修。對佛法如果有偏私,就有「謗法」的罪業,這會墮五無間,是會斷證悟種姓的。注重閉關實修的人,也要在經論上學習,要善能取舍;佛學院的人也要踏實修行,不能只聞思而不修,只是裝模作樣,是不行的。

   還有些人,只是有信心,但不作聞思也不禅修,這樣也不行。一如岡波巴大師在「岡波巴四法」中所說:「願心向法,願法向道」。首先要將心轉向佛法,真正進入修道之路後,要以不放逸的心去聞思修。但連我有時候都會放逸呢,想起來都會不好意思,所以還是別多說了。

   (維那師帶領大衆唱誦宗喀巴大師所著〈菩提道次第祈願文〉,《大祈願法會課誦本》P389)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