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直指覺性赤見自解

  直指覺性赤見自解

  蓮花生大師著

  劉立千 譯漢

  一、 書名《深法寂靜忿怒尊密意自解》中之《直指覺性赤見自解》。

  二、敬禮

  頂禮覺性自明叁身尊。

  叁、述意

  我將開示《深法寂靜忿怒尊密意自解》中之《直指覺性赤裸現見自行解脫》如是直 指自己覺性之法,有緣善男子,應善自領悟!

  叁昧耶,甲,甲,甲。

  四、直指心性(覺、明、現)

  唉瑪火(奇哉)!一心之內圓滿包容了輪回與涅槃,它的本性無始即然,而你卻不 知道;明和覺從未有間斷,而你卻不認識;它處處皆無礙顯現,而你卻不了解。因此, 爲使你能了解心性的本面而作開示。叁世諸佛講說了八萬四千無量法門,除了覺悟此性 外過此說者佛未曾說。經典遍滿虛空不可計量,究竟教誨只有直指覺性叁句話。此現量 直指諸佛之密意,既無前行,也無後修,導入之法,即此而已。

  五、一心

  吉哈!有緣弟子且谛聽!所謂心者頗爲廣泛傳播而聲響亮,但對此性不了解或邪 解和了解片面,由于未能正確如實了解之故,遂産生了無量的宗派之學說。而一般平庸 士夫未悟此性,對自己的本面自己不知道,故不斷流轉于叁界六道而受苦。他們皆因不 悟自心本性而成過。煩惱的聲聞獨覺,只了悟無我的一面,雖欲求證悟而不能如實得悟 。其他因受各自宗派和理論束縛不能見到心的光明,煩惱聲聞獨覺執著能所而成障礙, 中觀執著二谛邊見成爲障,下叁瑜伽執著觀想念誦成爲障,摩诃阿魯執著界覺成爲障。 于無二義分之爲二而致誤,若二不能融合爲一不能成佛,因爲皆是一心,輪涅本來無分 別,若去斷離取舍仍流轉于輪回。因此現將所作法事一齊放下,指示你一切精華即此赤 見覺性自行解脫之法。當你悟到一切法本自大解脫,則知大圓滿是圓具一切。

  叁昧耶,甲,甲,甲。

  六、名相

  稱之爲心者,就是那明明了了。說存在,它卻沒有一法存在,說根源,它卻是輪回苦與 涅般樂種種生起之根源。由于對他的見解不同,始有十一乘門。從名相講它有無窮的名 稱:有人稱它爲心性或本心,外道則稱它爲梵我,聲聞獨覺則稱無我教義,唯識家稱之 爲識,有人稱它爲般若到彼岸,有人稱它爲如來藏,有人稱它爲大手印,有人稱它爲唯 一明點,有人稱它爲法界,有人稱它爲一切種,亦有人稱它爲平常心。

  七、明空覺性

  現在爲你直指進入覺性之法有叁要:過去之念不留痕迹而明淨,未來之念未曾生起而鮮 潔,現在之念住于當下心境不修整造作。即此平常的覺了之心,若自已對自己作赤露觀 照,觀之並無所見,惟有明明亮亮覺性現量赤裸裸地顯露出來,並非任何實成,惟有空 空洞洞,這明亮和空洞不二,閃閃發光。它既不是常,非任何所成,亦非是斷,然又光 明燦然。其存在非單一存在,而是多種均能覺了和顯明。也並非多種所合成,而是不可 分割的獨具一味。總之,這唯一的自覺性絕非是從他而有,如此方是直指事物的實際情 況。

  八、叁身

  在一覺性之中叁身無別而完具。因它什麼也不生,是空性法身,它的空性本光明亮,是 報身,因它能無礙顯現一切,是化身,叁身是圓具于一心中之體性。

  九、本來心性

  今當用強製直指之法引入此性。你的當下覺性原本就是如此,它是那不造作而自明,怎 麼能說你不了解心性?對此覺性本來無可修持,你怎麼能說修持沒有成就?既然你的本 覺現量就是這一念,你怎麼能說你找不到自己的心?就是那個覺明本無間斷,你怎麼能 說未見心之本面?心之思維者原本就是它,你怎麼能說找不到那個動念者?對它沒有任 何可以作的,你怎麼能說作而無得?本來不須修整,聽之任之就可以,你怎麼能說無法 進入安靜?你只要無爲無作完全放下就可以,你怎麼能說對它無能爲力?覺、明、空( 現)叁者本是無別元成,你怎麼能說修之反而無成?本覺是無有因緣自生元成,你怎麼 能說不能努力精進?念頭是當下生起當下即消,你怎麼能說無法對治?當下的本性就是 如此,你怎麼能說對它不能認識?

  十、心性喻

  心性真的是空寂無根,自心無實猶如太虛空洞,似與不似不妨觀察你自心。不是空性斷 離之見,那自然智慧真的從本即是光明,自然智慧本身如同太陽的核心,似與不似不妨 觀察一下自心。覺性智慧真的相續不斷,相續不斷好像江河流水不停,似與不似不妨觀 察一下自心。各種念動真的不可認知,妄念無實好像空中微風難以捉摸,似與不似不妨 觀察一下自心。外境所現真的就是自現,外境自現好象鏡中反映影像,似與不似不妨觀 察一下自心。一切有相真的都是自行解脫,自起自消,好像空中雲彩,似與不似不妨觀 察一下自心。

  十一、心外無法

  不屬于心之法非別有,除心而外那有能修和所修。不屬于心之法非別有,除能行持和所 修持外那有其它存在。不屬于心之法非別有,除所守叁昧戒而外那有其它存在。不屬于 心之法非別有,除所證果而外那有其它存在。再叁觀察!仔細觀察自己的心。

  十二、性光

  當你外觀虛空時,而心這時已無妄念起動之殘余,你又再觀自心時,亦無妄念起動之起 動者,那麼,無染的心性清淨而光明,這就是你的本覺光明空寂之法身,好似無雲晴空 升起的太陽,雖無形相卻能明確的知道,對于此義悟與不悟差別極大。

  十叁、自生

  從本未生而是自生之光明,這是覺性的嬰兒,可是卻無父母,真希奇!這覺性誰也未造 而是自生智慧,真希奇!它既無生也無由而滅,真希奇!它既現量而明在,卻無人能見 ,真希奇!縱然流于輪回也不變壞,真希奇!縱然成佛也不增好,真希奇!它是大家都 有,卻無人知道,真希奇!你還翼望在他處得果,真希奇!它就是你自己,卻別處尋找 ,真希奇!

  十四、見、修(定)、行、果

  唉瑪!這個當下的本覺明朗而無實質,僅此,即是無上的知見。它是無緣地包容一切而 是又離一切,僅此,即是無上的觀修。它無造作,是世間放任無拘,僅此,即是無上的 行持。它是不求而從本既是元成,僅此,既是無上的證果。

  十五、四乘

  指示無誤之四乘:見解不錯之大乘,即此當下的覺性本具光明,因其明而無誤謂之乘; 觀修不錯之大乘,即此當下的覺性本具光明,因其明而無誤謂之乘;行持不錯之大乘, 即此當下的本智本具光明,因其明而無誤謂之乘;果位不錯之大乘,即此當下之心本具 光明,因其明而無誤謂之乘。

  十六、四釘

  今開示不變易之四釘:所謂見地不變之大釘,即此當下的覺心明亮,叁世不易故謂之釘 ;所謂見修不變易之大釘,即此當下的覺心明亮,叁世不易故謂之釘;所謂行持不變之 大釘,即此當下的覺心明亮,叁世不易故謂之釘;所謂果位不變之大釘,即此當下的覺 心明亮,叁世不易故謂之釘。

  十七、無住

  指示叁世一如之要門:過去之迹不追,抛棄過去的觀念,未來不迎,斷絕意識的關聯, 眼前念起不執不取,心如虛空。即然無法可修,則什麼都不修,即然無可散亂,則堅持 不散正念,在此不修不散的狀況中只用赤裸觀照一切,你的覺性便本知本明,光明燦然 。當它生起時,則稱爲菩提心(覺性),因無所修則超越一切所知境,因無所散它的本 體澄澈光明,現空是本自解脫,明空是爲法身。一旦悟到佛道之中無可修習,即此時: 便現見金剛薩缍。

  十八、無見

  下面開示把六種邊見推到窮處之教授:不論不同的見解既廣且繁,你的本覺心性是自然 智。它是沒有能見和所見,不管見與未見而尋覓那能見者,連求見者自己也找不到,此 時便是把邊見推到窮盡處,見之底蘊就到這樣的地步。見和所見什麼也沒有,若不落于 根本無有之斷空,這當下的覺性明明了了,便是大圓滿見。對此悟與不悟並無分別。

  十九、無修

  不論不同的觀修既廣且繁,你的本覺心性平常一樣的通透赤裸,能修和所修並無分別。 不管你修與未修而尋覓那能修者,若是找不到那能修者,這時便把觀修推到窮盡處,修 之底蘊就到這樣的地步。修和所修什麼也沒有,若不落于散亂昏沈和掉舉,這當下無造 作的覺性明明了了,便是無作平等叁摩地。入定不入定並無分別。

  二十、無行

  不論不同的行持既廣且繁,你的本覺心性就是唯一明點,並無能行和所行。不管行與未 行而尋覓行者,若是找不到那能行者,這時便把行持推到窮盡處,行之底蘊便到這樣的 地步。從本以來就無能行所行,若不落于迷亂的習氣,當下之心無造作明明了了,切勿 去作修整和取舍,這樣便是清淨行持。清淨不淨並無分別。

  二十一、無果

  不論不同的果位既廣且繁,你的本覺心性就是元成叁身,並無能證和所證。若是尋覓能 證果者,卻找不到那能證果者,這時便把果位推到窮盡處,果之底蘊便到這樣地步。無 論什麼果皆證不得,若不落入挂慮和取舍,這當下的覺心自明元成,了悟現證叁身僅是 自己所具,即此便是本來成佛之果。

  二十二、中道

  覺性是遠離斷常八邊,不墮任何一邊才謂之中道。覺性就是那覺念恒常不斷,空性 乃覺性之核心,是故則稱之爲如來藏。若明了此義則超勝一切,因此又稱它叫智慧到彼 岸。超越思維從本離邊故,是故其名爲大手印。這僅是悟與不悟之差別。它是輪涅苦樂 一切之根,故又被稱爲一種(阿賴耶)。它在安住無改平常之位時,即此清楚明亮的覺 性,故又稱爲平常心。不論安它什麼美妙的名稱,實際就是當下的那一點靈知而已。

  二十叁、勿外求

  除此以外還有什麼更好的可以追求。比如象在家中而外出追蹤,即找到叁千大千世界之 頂亦無可得。除心而外再無別佛可求。若不認識心而向外馳求,如身外去找自己怎能找 到自己,好比一個傻子進到一大群人中,爲熱鬧的場面所惑,而忘失自己。由于不認識 自己而去它處尋找,誤認別人是他自己。同樣,如果不知萬物的本性,不知外境原來是 心,而仍誤入輪回,不見自心是佛則障涅般。所謂輪回與涅般全憑覺明與無明,就在刹 那一念,二者並無分別,若還以爲存在于心外是迷誤。迷與不迷之體都是一個,一切有 情的相續心並無有二,不須修治,自然放下即可解脫。若不覺悟這迷誤之性出自自心, 你便永遠不能了悟法性實際。

  二十四、空喻

  自己應當覺照自己那自起自生者,這些境相起初從何生?中住何處?最後歸何處?若加 觀察如井中的鴉影,烏鴉從井飛去,除井外再無其它。同理,境相(表相)皆是由心所 生,即從心生起,又由心中而散失,唯此心性是盡知盡覺,空而且明,從本就是明空無 別猶如虛空。自然智慧現量的光明中,確定一切這便是它的法性,現有一切是它的表相 ,然而它又是均在心中覺知,因此,悟到這個心性是覺而靈明猶如虛空。但心性表示如 虛空,只是一個比擬,是一個暫時的片面表诠,因爲心性有覺性,空而無所不明,虛空 卻無覺性,只是空而頑空。因此,心性的實際不能以虛空作譬。總之,要無有散亂地安 住本然便是。

  二十五、表象(心境)

  這些世俗境界的各種現象,沒有一個真實存在,皆會消滅。比如現象界中的一切輪 涅法,只不過是唯一心性的表象而已。何時心性有所改變,則生起外境改變的表象,所 以一切皆心之表象。六道衆生只認取各自的境界。有些外道則見爲斷常二分,密法九乘 中各各見各自觀點,故所見不同立說也就各異,由于所執各異,分別耽著而迷亂。你若 覺了一切境相皆爲心,雖見表象不執不取,這便是佛。

  二十六、一切皆心

  境相由于執著而起錯亂。你若是了知執著的念頭就是自心,則當下自然解脫。一切 所現只是心的境界,外器世間現爲冥頑之物亦是心,內有情世間現爲六道衆生亦是心, 現爲上界天神安樂的境界亦是心,現爲叁惡道的苦惱亦是心,現爲無明煩惱叁毒亦是心 ,現爲自然智慧之覺性亦是心,現爲善念涅般亦是心,現爲魔鬼作障亦是心,善現爲佛 神和悉地亦是心,現爲各種清淨境界亦是心,現爲無分別專一而住亦是心,現爲形相顔 色之萬物亦是心,現爲無相離戲境界亦是心,現爲一多不二亦是心,現爲非有非無亦是 心,所以沒有任何境界不屬于自心。

  二十七、赤見覺性

  心性不滅,任何境界都能現起,雖然現起,亦如海水與波浪並無有二,故在心性內 解脫。所立不滅,任何名言皆可安立,而實際呢,心只有一個,即此一個,也是無源無 根。從任何一邊看它,什麼也看不到,不見實法,因此也無任何存在;但也不見虛無, 而是覺了和光輝燦然。它更不是各別差異,而是明空無別。當下自己的覺性光明朗照, 即使如此,而仍無存在的主體,雖無自性而實修則真有覺受,只要能真實證悟此性,則 一切都將解脫。因此,在根上並無利鈍之分。如菜籽牛奶雖以油作爲內因,若不擠壓, 怎麼能出油汁?一切衆生雖真實具有如來性,若不修證,衆生如何能夠成佛?肯修證即 牛郎也可悟道,雖不會講理,仍能從現量中得到肯定。如親口嘗過糖的滋味,那裏需要 他人解說其中滋味。不了悟真性,即使班哲達亦會生迷亂,不論他博通九乘的道理,缺 乏現見而去求遙遠的傳聞,雖刹那亦未接近佛道。一旦覺悟此性,一切善惡當下清淨, 若不悟本覺,則所造任何善惡諸事業,皆是積累上升天界和下墮惡道的輪回之業。若是 了悟自心空慧。則全無善惡之可得,如同虛空的空中積不了泉水,所以空性之中無功德 與罪業積存之境。因此要赤見自己的本覺現量,這赤見自解是何等奧妙!是故必須求悟 此自覺之性,秘奧封禁!

  二十八、結語

  奧妙!直指覺性赤見自解,爲利益後來濁世有情故,將所有續經、教敕和要門,凡已所 知者都簡單的扼要而書寫,現在傳授或作伏藏隱藏,發願使未來有緣者能遭遇此法。

  叁昧耶,甲,甲,甲。

  此開示覺性現量之著述,名爲赤見自行解脫,是邬堅教主蓮花生之所作,願直到輪回未 空之間利生無盡。

  ·劉立千于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日譯竟

  

  

《直指覺性赤見自解》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